在高三你最想放棄的時候,是哪句話讓你又產生了堅持下去的信念?

郜素清


第一年高三沒考好,去外地又復讀一年。人生地不熟的異地,還好都說普通話,不然交流都成問題。

親朋好友都不在身邊,上課時該不會的還是不會,又不想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同學,煩了會去附近的網吧找朋友閒聊。後來漸漸發現上線的人越來越少,直到看到有點好感的男生髮來一句信息:不好好學習整天腦子胡想什麼呢?正經點行不行?!當時整個人都懵了,不知不覺走到火車站站臺,趴在欄杆上看腳下穿梭而過的火車,孤獨悲傷一股腦兒襲上心頭,溼了眼眶。

冷靜後,把書包裡每天難受時寫的隨筆都拿出來,慢慢地從頭看了一遍,就一張一張撕成條條,都在手心裡攥著,路過垃圾桶時全部塞了進去。拍拍手,努力挺直背仰起頭,拉緊書包的袋子,從此我就是完全的一個人了,一定要學出個樣子讓所有人看看,也讓之前的自己看看!

之後的我開始了苦讀,真正的晝夜顛倒,一年做的習題和試卷直追過去三年做的數量。隨著學習的認真,心裡的淡淡情感逐漸平靜的放下了,不再賭氣而是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從小我的脾氣就倔,決定了的事九頭牛都拉不回來,再者努力就有回報,我成功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比第一年高考的分數足足高了150多分。而當時數落我的那位男生,現在也成了我老公,任勞任怨掙錢養活我,所以說風水輪流轉,緣分這東西不信不行呀!

每個人都有他(她)最大的潛力,端看你怎樣把它逼出來。當你最想放棄時,不妨設想下自己的未來,你能容忍你喜歡的人鄙視你嗎?不想的話就奮起拼命一搏,成功了很好,不成功也不遺憾,努力的過程最美。若干年後你會懷念此時無比認真的你!


壞壞愛囡囡


我的高考,過去將近有二十年,依稀的記得高考前的那個學習,玩心依舊很重,學習的自覺性依舊很差,每次模擬考試,總分750分大概得分都在480~520之間,以這樣的成績在當時的高考大省裡也就錄得一個三本或者大專。雖然愛玩,但當是也還有一點想上個本科的意識。高考前的一個寒假,放假就回到了老家準備過年,因伯父家是果樹種植大戶,過年前幾天也剛好是賣果的密集時間段。一天,因人手不夠,堂哥叫去果園幫忙採果。其實堂哥也大不了我幾歲,以前也在我們縣一中讀書,但可能是想著那個時候種植收益還行,也可能是當時讀書條件差、學校生活苦、壓力大,他在高考前一年就退學了。幾年時間裡,由於大面積的栽種,種植果樹收益也不比過去,這個時候他也已結婚有了小孩,可能實在是太辛苦,他的背脊也有一點點駝背了,人也消瘦了很多,與他當時27、8歲的年紀完全不對等啊。哎,內心就此警告自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南寧小散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它勾起了我對40年前高中生活的一段回憶。


我們那時候的高中只有兩年,由於家裡經濟條件差,高二的上學期我輟學啦,是初中校長陳立坤老師的一句“我相信你能考出去”讓我重新走進了教室。


那是1979年的下半年,第二個學月考試結束後,學校放假兩天,一是讓我們休息一下,二是讓我們回家拿點生活費。返校的時候,父親將幾十斤大米交給我,低著頭,怯怯地說:“你這個月的生活費家裡實在是拿不出來,也借不到,你就將這幾十斤米挑到學校,跟老師講講好話,看能不能兌點錢做生活費。”我知道家裡的窘境,也知道父親的性格,默默地接過米擔子(一家人半個月的口糧),一聲不吭地走了。



這幾十斤大米,雖讓我在學校裡維持了20來天,但最後還是不得不輟了學。


輟學的第3天,我遇見了初中的校長陳立坤老師,當聽說我輟學的事後,他臉繃得緊緊的,急急的抓著我的手說:“你馬上回學校,經濟上的困難我去學校想辦法,你千萬不要打退堂鼓,我相信你能考出去。



於是,遇見陳校長的第二天,我又重新回到了教室。事後,聽班主任說,是陳校長找高中校長反映了我和我家裡的情況,學校為我減免了那個學期的生活費。


從那以後,陳校長的那句“我相信你能考出去”就一直激勵著我,給我勇氣,催我奮進。後來,我沒有辜負陳校長的期待,終於考了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