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在現代建築史上,貝聿銘被稱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遊走在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他,無疑是建築界一個特殊的存在。他始終堅持著現代主義風格,在將建築人格化的同時為其注入東方的詩意。

貝聿銘的建築設計作品,善於使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卡塔爾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等。在他一眾出色的建築作品中,為中國留下的經典,莫過於中銀香港大廈和中國銀行總行大廈。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貝聿銘與中國銀行的淵源要從父親貝祖貽說起,貝祖貽1914年進入中國銀行北京總行任司賬,先後擔任廣州、香港、上海分行經理及總行副總經理,是中國外匯制度的創始人,也是中國銀行的重要創始人之一,也由此開啟了貝氏家族與中行長達百年的不解之緣。

成立於1912年的中國銀行,與生於1917年的貝聿銘幾乎同齡,一人一司的百年際遇,傳為佳話。而“子承父業”的貝氏兩子——貝建中、貝禮中,則延續演繹一個家族與中銀的故事,成為近代中國故事的一個縮影。

香港中銀大廈

建築面積:12.9萬平方米

狀態:1988年封頂,1989年啟用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對貝聿銘來說,設計香港中銀大廈“不僅是一座建築物,更是中國在國際銀行界顯著地位的象徵”。因此大廈應該代表“中國人民的抱負”,同時“銀行大廈的西洋派頭將不比任何其他建築物遜色。香港是世界的十字路口,它有技術也有辦法建築一幢現代大樓”。 中銀大廈在1985年年中破土動工,以每4天蓋一層樓的速度拔地而起。整座超級建築結構在16個月內完成。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銀大廈的設計既具神秘感又不失邏輯性。這座反光玻璃包裹的塔樓就像一尊巨大的雕塑,隨著角度和時間不同,呈現出不同的景象,即使陰天也能吸收有限的自然光,“這是在城市背景下對於外部形態和活動的探討。”貝聿銘說,“這棟樓,可以從不同角度看,當你移動的時候,它顯得更加精彩……因為特殊的形狀組合設計,就好像一個多面鏡,有著一種與眾不同的活力。”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建築造型演示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貝聿銘在研究結構模型

1988年8月8日,標誌著大樓空中進程完工的封頂典禮正式舉行,一個樓高70層的標誌性建築物出現在香港的天空底下。這座銀光閃閃的摩天大樓,其外形正如貝聿銘所形容,像是雨後春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希望和進步的象徵。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蘇州中銀大廈

面積:100,000平方米

狀態:2015年建成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蘇州中銀大廈坐落於蘇州市環金雞湖中央商務商貿區。建築設計的基本理念在於利用其基地東北兩側河流兩岸美麗的景觀及寬廣的視野,採用簡潔的建築體型和外表來呈現這個在中國具有主導地位的金融機構的實力和尊貴,整體佈局採用鑽石切割的理念,強調幾何線條的張力感,同時景觀及室內設計延續菱形線條的設計感,打造整體統一的設計作品。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紐約法拉盛

面積:1,394平方米

狀態:2014年完成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位於美國紐約州皇后區法拉盛的中國銀行營業部,主要服務於日益富裕的中國和亞洲社區。貝聿銘建築事務所受委託為銀行展示了新面孔,同時秉承了貝氏為北京銀行總部設計的永恆品質。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1,394平方米的空間分為兩層。一樓為一般公共服務:ATM前廳,帶櫃員的大廳,櫃檯和私人貴賓室。下層的公共區域包含一個保管庫及其接待室和觀察室。其他設施包括辦公區,支持服務,休息室,儲藏室和培訓區。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北京總行大樓

面積:173,700平方米

狀態:2001年建成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北京總部位於西單十字路口,東西向則是北京最重要的城市軸線——長安街,與天安門近在咫尺。

這棟獨具匠心的大樓,正是由貝聿銘及其兒子貝建中、貝禮中設計。建成後的北京中銀大廈地上15層、地下4層,建築面積達17萬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銀行建築之一,從1994年的設計到2001年5月最後落成,歷時七年之久。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在中國銀行總部大廈的廳堂裡,中國園林的精華再一次被體現——來自雲南的“頑石”在池中嬉水,遷自杭州的翠竹使庭園增韻,光線從屋頂的玻璃天窗傾瀉直下,廳內圓洞式大門等簡潔手法,使人感到有東方味道。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遺產大廈

面積:2,500平方米

狀態:2017年完成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在進入中國銀行百年紀念之際,世行聘請貝聿銘建築事務所重新調整其用途,並更新其主要的私人銀行設施,以滿足其老客戶的標準。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貝聿銘事務所恢復了高雅的裝飾藝術風格的銀行大廳設計,多年來一直因改建而丟失,以提供獨傢俬人銀行服務和零售銀行設施。最初的改造需要對銀行大廳進行認真而真實的修復,這是一幢高13層的建築,樓高2層,裝飾藝術。建築師竭盡全力用現代材料重建了最初的設計,為工廠注入了新的生命和優雅。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貝聿銘與他的兩位兒子

雖然貝聿銘是位建築師,可他永遠一絲不苟的頭髮、小圓眼鏡、西服套裝,他的個人形象一直維持著銀行家一般的精英感,或許這就源自於父親以及中行吧。這位百歲老人橫跨了兩個世紀,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產物,他見證著百年中行的崢嶸歲月,而他的子孫後代也將繼續書寫與中行的不解之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