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鋪展鄉村振興美好畫卷

金秋時節的北林區,一幅幅美景盡收眼底:項目建設緊鑼密鼓、田間豐收熱火朝天、條條白色村路四通八達、座座秀美村莊綠樹彩瓦。傍晚時分,村民們結伴來到健身器材一應俱全的村文化廣場上載歌載舞,盡享生活無憂、怡然自得的喜樂年華……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北林區錛住目標、把握關鍵、積極作為,呼應百姓新期待出實招、抓細節、立高端,以人民為中心,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北林區委區政府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緊緊圍繞綏化市委提出的“寒地黑土之都、綠色產業之城、田園養生之地”發展目標,以發展生產、改善民生、建設生態宜居新農村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積極拓展農民增收渠道,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描繪了一幅民富、村美、產業興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綏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鋪展鄉村振興美好畫卷

秋天的收穫。劉峰 本報記者程瑤 攝


綏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鋪展鄉村振興美好畫卷

身著盛裝的朝鮮族百姓。 劉憲武 本報記者程瑤 攝



綏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鋪展鄉村振興美好畫卷

北林區國家現代農業水田示範區。叢天宇 攝


產業興旺 撐起鄉村振興“脊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支撐是關鍵。

北林區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大力推行綠色發展模式,深入實施品牌戰略,農產品精深加工支柱產業加速壯大,增強了農業發展活力。按照市委提出的“壯大綠色產業第一支柱產業,打造千億級產值貢獻”要求,北林區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總抓手,在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供應鏈上聚焦發力,全力打造綠色食品產加銷核心區。

10月10日,記者走進位於張維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綏化象嶼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時,眼前一派火熱的建設場景。“公司目前完成了SAP管理數字化軟件的安裝和WMS全自動立體化倉庫管理系統的安裝,能源管理、汙水處理和質量管理中心正在加速建設中,預計12月中旬試車。”象嶼公司行政秘書董世銘介紹說,集團公司在綏化總投資46億元,建設以現代化生物技術為核心的氨基酸產業集群,打造“寒地黑土”的產業新標杆。項目達產後,年加工玉米能力將達到150萬噸,實現納稅2.1億元。屆時象嶼金谷將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首選食品級配料供應商。目前,通過綏化象嶼以商招商,有8個上下游配套項目正在洽談對接中。一家家企業的入駐,讓鄉村振興戰略在張維鎮落地,讓農民生活富裕的美好願景不再遙遠。

在北林區水稻、大豆、瓜菜薯精深加工板塊,圍繞著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多層提升同樣在推進。截至目前,全區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經發展到167家,其中省、市級龍頭企業分別發展到16家和24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以上。

這些產業項目的實施,不斷提高著北林區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更為鄉村振興在北林區的實施提供了強大支撐和鮮活動力。


綏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鋪展鄉村振興美好畫卷

北林區農民歡慶豐收。劉憲武 本報記者程瑤 攝



綏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鋪展鄉村振興美好畫卷

風景迷人的稻田公園。許來齊 本報記者程瑤 攝


生態宜居 助推美麗鄉村升級

作為下轄21個鄉鎮的農業大區,北林區的生態農業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頭戲”。今年,北林區按照市委提出的“發展田園養生第一朝陽經濟,打造千億級潛力空間”要求,深入挖掘青山綠水、田園風光、農事體驗和冰天雪地資源優勢,按照“產村一體、農旅雙鏈、休閒康養、生態宜居”方向,重點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通過打造區域性生態公園和產業聯合體,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創意農業、“旅遊+農業”,在加快實現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上趟出新路子。

興和保田合作社將興和朝鮮族鄉所有土地整合,建成300畝水田文化觀光區和1萬畝現代農業物聯網生產基地,發展“一畝田”訂單農業6000畝,並打造了道香園康養中心。正大現代農業文化產業園——稻田公園依託1000畝水稻種植基地,大力發展旅遊觀光、農事體驗、蔬菜採摘。今年,先後舉辦農事體驗節插秧季和放鴨季活動,年接待遊客達3.5萬餘人次。金龜山莊冬季發展冰雪旅遊,夏季發展觀光旅遊、果蔬採摘,今年建設5500平方米的日光溫室1棟,養植蘭花15萬株,闢建果蔬採摘大棚40棟,年接待遊客達3萬餘人次。

9月19日,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工作現場會在北林區召開。今年,北林區堅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以“乾淨整潔、規範有序、全民綠化、常態長效”的原則,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會戰”,紮實推進“四清”活動,切實解決“五亂”現象,做到一次性清根見底,迅速改變“髒亂差”面貌。重點打造了雙河鎮西南村、秦家鎮長山村、東津鎮紅光村等一批環境治理亮點。

走進正在建設中的興和朝鮮族鄉,主街道路兩旁的商鋪按統一設計進行裝修改造,建設特色牌樓。隔道相望的勤勞村和興和村,房屋都是統一的青瓦房蓋、古色古香。依託我省“特色村寨”項目資金,這裡的面貌正在大變樣。在這裡,解決農民最頭疼問題的“廁所革命”也正在大力推進。各級政府共投入資金近500萬元改廁307戶,其中14戶貧困戶全部免費。秦家鎮長山村,通過戶裝袋、組收集、村轉運、企業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使以“垃圾革命”為重點村屯環境整治有聲有色。


綏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鋪展鄉村振興美好畫卷

綏化象嶼金谷農產有限責任公司開倉收糧。劉峰 本報記者程瑤 攝


文明鄉風 潤澤鄉村振興“良田”

文明從腳下起步,創建從基層做起。北林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移風易俗為工作切入點,在傳承發源、潛藏於鄉土的優秀傳統文化、民間習俗、家風村風的同時,不斷促進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交流融合,讓城鄉居民精神文明水平同步提升。截至目前,北林區已有省級文明村鎮7家,市級文明村鎮33家,市級文明單位15家。2017年,永安滿族鎮永興村被評為國家級文明村。

在推進公共文化基礎建設,為農民素質教育提供舞臺和陣地方面,北林區同樣不遺餘力。全區21個鄉鎮、辦事處已建成21個文化站、43個文化廣場。有線電視、電話、互聯網絡等達到全覆蓋,全區農村村委會配備了遠程教育網絡。有了文化陣地,老百姓就有了娛樂園地。北林區陸續開展了“寒地黑土·金色舞臺”、首屆“鄉音鄉情·百姓之樂”農民文化藝術節等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組織了送戲下鄉巡演、“送歡笑到基層”演出,創作出了龍江劇《莊稼院的春天》等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

與此同時,北林區還不斷加強道德引領,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引導為主要內容,開展農民素質提升工作。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帶動,北林通過在農村開展以區委為主導,鄉鎮為單位的進村屯、進農戶活動、推進核心價值觀的“六進”主題教育活動等方式,基層百姓心中的道德影響力明顯提高。以重大節慶日和重要節點為帶動,通過大力開展“好家風好家訓”、最美鄉村教師、最美鄉村醫生等創評宣傳展示活動,引導基層群眾從家庭做起,改陋習、樹新風,傳承和發揚優良傳統。通過增強基層群眾移風易俗的自覺性,築牢居民群眾思想道德防線。

在推進“一約四會”建設的同時,還在全區每個鄉鎮都確定一個移風易俗示範點,並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示範一條街,用積極高效的形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村規民約。北林區共有省級文明戶30多家,有約80個村開展了“文明家庭”評選活動。通過“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等典型評選活動,引導群眾轉變觀念,培養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綏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鋪展鄉村振興美好畫卷

大機械收割水稻。劉峰 本報記者程瑤 攝


生活富裕 共享鄉村振興成果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擺脫貧困是前提。北林區緊扣這一根本,通過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讓農民過上保障有力、幸福健康、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呼蘭河水穿北林而過,途經秦家、雙河、興和、五營等鄉鎮,給沿途的百姓帶來了不可多得的自然環境稟賦。北林區共有耕地面積324萬畝,其中種植水稻面積128萬畝。據雙河鎮西南村黨總支書記閆井武介紹,該村從1959年開始就種植水稻,1984年就從日本引進了“旱育稀植”技術,一致延續至今。“這個技術的最大特點就是高產,促早熟,搶積溫,抗倒伏。”閆井武說,村裡訂單農業收購的水稻,能賣到每斤1.75元,留作稻種的,能賣到每斤2.1元,今年人均收入能達到1.7萬元。

年初以來,全區扶貧工作以推進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為主題,圍繞目標脫貧,深化措施發力,聚焦問題整改,加強了道路、飲水安全工程、危房改造和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北林區還把產業發展與促民增收兩股繩牢牢擰在了一起,紮實落實扶貧政策,重點推進光伏產業、龍頭企

業(合作社)帶動、庭院經濟等產業扶貧項目,推動鄉村生活富裕。

10月17日是我國第5個扶貧日,北林區駐村辦組織派駐單位和駐村工作隊,先後到因病致貧、子女上學困難等村民家中,為他們送去生活物資和黨的關懷。北林區綠色食品協會、龍王食品有限公司和盛昌種業等也積極組織踴躍捐款,當日共籌集善款96.5萬元,為貧困家庭和困難群眾帶來巨大幫助。


綏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鋪展鄉村振興美好畫卷

北林“龍王食品”產銷兩旺。 本報記者王振良攝



綏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鋪展鄉村振興美好畫卷

金龜山莊溫室花卉怒放。 劉峰 本報記者程瑤 攝


體系治理 護航鄉村振興前行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內容中,治理體系建設貫穿始終,是基石,是保障。只有治理體系完善了,各項工作才能落到實處。

“我們主要依靠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實現鄉村治理。只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協調好鄉村不同利益群體的關係,化解矛盾,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安定有序。與此同時,任何制度都要人來執行,要夯實鄉村治理體系,帶頭人就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抓住了基層黨員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就抓住了問題的根本。”永興村當家人賈紅濤這樣說道。

世易時移,隨著時代的進步,鄉村治理也不斷面臨著新困境和新課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北林區提出了向“鄉村自治”和“鄉村善治”的轉變。“鄉村治理,要多解民生之憂、多謀民生之利。在永興村,為了推進民主法制建設,樹立良好的民風、村風,創造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我們經全體村民討論通過制定了道德風尚、移風易俗、未成年人教育、鄰里關係等共計37條村規民約,確定了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紅白理事會等工作制度。”賈紅濤表示。村民自治體系的建立不但有效破除陳規陋習、減輕了群眾負擔,更有效涵養了和諧民風、文明鄉風、社會清風,讓開放富裕和諧美麗的鄉村建設不斷推進。

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信念,北林區委區政府堅定不移地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向改革創新要動力,有效盤活農村自然資源,恢復和提升農村生態,把農村的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生態優勢變成發展的寶貴資本,找到了一條符合北林區實際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鄉村振興戰略正在北林區廣茂的金色田野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鋪展出最美的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