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險冰火兩重天:2019淨利潤暴漲150%,21家非上市險企累虧29億元

財險冰火兩重天:2019淨利潤暴漲150%,21家非上市險企累虧29億元

根據銀保監會發布2019年保險業經營數據,財產險公司2019年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30萬億元,同比增長10.72%,低於人身險公司整體增速,也低於行業整體增速。從具體的險種來看,車險嚴重“拖後腿”,只有4.52%的同比增速,與此同時,企財險、信用保險、工程保險、貨物運輸保險、船舶保險等也都顯示出了明顯的增長放緩的跡象。


儘管保費增速不盡人意,但獲益於投資收益提升、減稅等重大利好因素,2019年財產險公司淨利潤高達620億元,同比增長147.24%,簡單計算,ROE也達到了9.39%左右,顯示了不錯的盈利能力。


然而,優秀是屬於上市險企的,對於大多數非上市險企而言,雖然利潤相較2018有明顯改善,但無論是業務收入還是盈利水平均遠遜於上市險企。


統計了63家非上市險企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由於基數低,2019年其淨利潤暴漲6倍,但ROE仍只有4.06%,遠遜於行業整體。


值得注意的是,除去國壽財險、陽光財險等第二梯隊險企,也有部分小型險企ROE表現相對較好,集中於自保公司,雖然不是自保公司但有雄厚股東背景資源的“名門之後”,農險公司以及小而美的外資財險公司等——對於廣大中小財險公司而言,這或也是一種啟示。


財險冰火兩重天:2019淨利潤暴漲150%,21家非上市險企累虧29億元

01

車險保費增速降至4.52%,健康險保證保險成主要拉動力,浙商財險等5公司保險業務負增長


整體來看,2019年,國內各類財產險公司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30萬億元,同比增長10.72%,依然維持了兩位數的正增長。


但從主要險種的構成來看,車險、企財險、信用保險、工程保險、貨物運輸保險以及船舶保險都顯示出了明顯的增長放緩的跡象,同比增速均低於產險公司整體增速。其中,車險更是隻有4.52%的同比增速,不過與2018年4.16%的同比增速相比,已經是略有升溫。


與此同時,其他險、健康險、保證保險、責任險、意外傷害保險等均保持了20%以上的同比增速,尤其是健康險以及保證保險,更是實現了30%以上的同比增速。非車險已經成為拉動財險行業增長的最主要動力。


從具體的非上市壽險公司的表現來看,納入統計的63家公司中,整體表現不俗,46家險企的保險業務同比增速都超過了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10.72%)。


第二梯隊險企國壽財險、中華聯合、陽光財險、華安財險均實現了100億元以上的保險業務收入,除陽光財險外,其餘三家增速也都超越行業整體水平,顯示即便是非上市財險公司,市場份額也正進一步向中型險企集中。


小新公司由於基數低,保險業務增長更是迅猛,勞合社、愛和誼、融盛財險、史帶財險、三井住友、匯友相互、京東安聯七家險企的同比增速都超過了100%。


有5家險企的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出現負增長,分別是浙商財險、渤海財險、易安財險、陽光信保、信利保險。出於成本和股東盈利等方面考慮,信利保險宣佈2017年起,全面退出國內直保業務,隨後保費收入逐年減少,2019年更是銳減58%至0.13億元。


財險冰火兩重天:2019淨利潤暴漲150%,21家非上市險企累虧29億元


02

行業整體淨利潤增近150%,但仍有21家非上市險企累計虧損28.71億元


行業交流數據顯示,2019年,財產險公司累計實現淨利潤約620億元,同比增長147.24%,其中,承保利潤為2.15億元,同比增加15.75億元,增長115.83%,承保利潤率0.02%。


保費收入穩步增長,投資收益同比增加,成為推動財險公司2019年淨利潤高漲的最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是2019年5月開始正式實施的稅收新政,規定手續費及佣金支出的所得稅稅前扣除比例提高至18%,並且超比例部分允許結轉以後年度扣除,新政對2018年所得稅彙算清繳適用。保險公司將新政對於2018年所得稅費用影響金額一次性確認在2019年,導致2019年淨利潤大幅增加。


交流數據顯示,2019年,產險公司2019年的費用2777.44億元,增加504.61億元,增長22.20%,顯然費用仍在快速增長中。


從具體的非上市財險公司來看,63家產險公司累計錄得淨利潤60.8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23.03%。國壽財險以21.26億元淨利潤和高達849.11%的增幅高居首位,這主要是由於2018年基數過低,2018年全年,這些險企的淨利潤之和尚不足9億元。


從利潤分佈區間來看,63家非上市財險公司中,21家險企出現虧損,合計虧損達28.71億元;42家險企實現盈利,累計盈利89.52億元,不過其中有28家險企的盈利均不足1億元——全年盈利過億的險企只有14家。


淨利潤排名前五的產險公司及淨利潤分別為國壽財險(21.26億元)、英大泰和財險(14.47億元)、陽光財險(13.73億元)、鼎和財險(6.55億元)和中華聯合財險(5.64),五家公司合計淨利潤61.65億元。剔除5家公司後,其他58家公司整體呈現虧損。


泰康在線以-4.7億元的淨利潤,成為目前虧損額最大的公司。其餘4家虧損最多的公司分別是中路財險(-2.5億元)、渤海財險(-2.83億元)、珠峰財險(-3.03億元)、陽光信用(-3.7億元)。


2019年,P2P爆雷潮蔓延影響,銀保監會要求行業自查借意險情況,各家保險公司收縮相關業務規模。在此背景下,陽光信用保費收入下降38.15%至1.54億元,淨利潤也從2018年的0.28億元降至-3.7億元,由盈利變為虧損狀態。


03

63家非上市財險公司ROE平均僅4.06%,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自保公司、名門之後 、農險公司、外資險企表現突出


交流數據顯示,財險公司2019年的ROE(粗略計算,ROE=淨利潤/季末淨資產)在9.39%左右,顯示了不錯的盈利能力。


但這是行業整體水平,在剔除掉了龍頭上市險企之後,63家納入統計的非上市財險公司淨利潤之和僅60.81億元,而淨資產之和達1496.09億元,這意味著其平均ROE不過4.06%,不僅遠低於財險行業整體,更遠低於壽險公司整體水平。


這意味著對於大多數財險公司股東來說,投資財險公司,與投資銀行理財的收益水平相當。中小財險公司亟待通過差異化創新,創造更高資產收益水平。


從ROE 超過5%的18家險企或許能看出一些門道。2019年ROE表現最好的險企集中於自保公司(中石油專屬);雖然不是自保公司但有雄厚股東背景資源的“名門之後”(英大泰和、鼎和財險、鑫安汽車、中銀保險);農險公司(安華農險、國元農險);小而美的外資財險公司(美亞、日本、東京海上、三井住友、安達、愛和誼、蘇黎世、三星)。


真正業務收入較高又能實現高於5%的ROE的非上市財險公司只有國壽財險、陽光財險、華泰,多屬於第二梯隊,規模效益顯著。


04

償付能力整體充足,中位數高達302.00%,僅渤海財險低於120%


從63家非上市財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佈區間來看,所有險企都在100%以上,滿足監管需求,且與非上市壽險公司相比,充足率水平更高。低於200%的險企只有13家,其餘50家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都在200%以上,其中甚至有6家高於1000%。


從中位數來看,63家險企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中位數也高達302.00%。


2019年63家非上市財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佈區間


不過與2019年初的數據相比,半數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下降,其中,渤海財險以112.61%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排名倒數第一,也是唯一一家綜合償付能力低於120%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