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到底能不能實現財務自由呢?

作為一個理財自媒體作者,經常在網上看到的問題就是“理財到底能不能實現財務自由”,“理財是不是騙人”等等之類的問題,我覺得自己一個對這些事情做出一定的解答,首先先說自己的結論,靠著理財幾乎不能實現財務自由,投資或許可以財務自由,但是風險也很大。

理財幾乎不能實現財務自由

首先,財務自由一個很寬泛的定義,其實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不過目前的普遍的概念是被動收入足以覆蓋生活,醫療等開支,前提就是需要有一定的固定資產來得到固定的收益,一般來說財務自由意味著不需要工作上班,所以很多人非常向往財務自由,而理財作為資產升值增值的一種方式,眾多的媒體都喜歡說理財可以實現財務自由,整個網上似乎充滿了這樣的氣息,但是這真的可以嗎?

理財到底能不能實現財務自由呢?

其實幾乎是不可以的,曾經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說過,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如果按照這來說,那麼理財的收益率基本上可以維持在10%已經算是非常好的成績了,不過基金定投收益率可以超過10%,但是更是主要得益於股市的行情好。

理財到底能不能實現財務自由呢?

所以我們就應該以10%作為理財的目標,即使你目前有100萬元,拿著這100萬元每年有10%的收益率,理財的收益也僅僅是10萬元,那麼這必然是遠遠不夠生活等開銷的,如果有10萬元的本金,一年的收益也就是1萬元,更是不足以覆蓋生活的開銷,同時大多數人都是沒有100萬元,並且理財收益率也不會超過10%,所以靠著理財來實現財務自由很難,因為財務增長會非常緩慢。

所以靠著理財是不能實現財務自由的,而為什麼前面使用的是“幾乎”呢?因為有人的資產數量非常大,比如有一億的本金,即使理財收益率是5%,一年也有500百萬的收益,足以靠著收益財務自由,但是這樣的財務自由的前提是本金足夠大,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沒有這樣的本金,所以總結起來就是理財幾乎不能實現財務自由。

既然理財不能實現財務自由,那麼還需要理財嗎?

即使如今的理財不能實現財務自由,但是依然需要理財,因為如果你不理財,資產就會貶值的幅度更大,即使你理財無法跑贏通貨膨脹,但是隻要理財了,可以做到你本身最大程度減少資產的貶值程度,換句話說,你無法改變通貨膨脹帶來的資產貶值,但是你可以讓資產稍微增值,最大程度抵消這樣的貶值。比如假設通貨膨脹的速度是6%,如果不理財,相對通貨膨脹的相對收益率就是-6%,而哪怕理財得到的收益率是3%,相對通貨膨脹的相對收益率也是-3%,即使同樣遭受貶值,也可以進來降低貶值的程度,如果理財收益率可以跑贏通貨膨脹,那麼這樣就更好了,但是一般來說很難。

理財到底能不能實現財務自由呢?

所以理財的本質不是為了實現財務自由,而是為了最大程度減少資產因為通貨膨脹帶來的貶值,依舊是需要理財的,因此一些人希望理財可以財務自由的人應該趁早清醒一下,不是不可以,而是幾乎不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