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科學規劃?上海市政協港澳臺僑委召開專題座談會

城市如何科學規劃?上海市政協港澳臺僑委召開專題座談會

董瀟韓 攝

4月16日,市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召開“借鑑國際城市發展先進理念,促進十四五期間上海城市科學規劃和高品質發展”專題座談會。20餘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就城市功能開發、文化引領、空間利用及土地使用等話題貢獻真知灼見。

針對城市功能區的打造,瑞安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中國新天地運營總監張斌認為,複合功能區的產業要多元化,同時也要重視居住、休閒設施等要素聚集度,“用公共空間作為粘合劑,把不同功能在同一個區域、地塊裡複合”,提高城市空間、土地的利用效率,打造有活力的、能代表海派文化的聚集高度的複合功能核心區。市政協委員、華東建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樺認為,核心區的打造要和交通系統結合,特別是要重視發展步行系統,打造以人為本、步行優先的交通網絡系統;地上和地下空間要銜接好,釋放更多的地上建築空間;同時,打造新型城市要完善管理體制,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如何在城市更新中突出“文化”引領?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屠啟宇認為,城市設計、建築設計要注入藝術內涵。“藝術同樣是未來城市更新的亮點,可以賦予區域更高的價值增值,從而提高區域競爭力”。上海建工集團房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章迎爾提出,城市更新的基礎是原有的文脈,風貌保護,是在文脈積澱的基礎上,使城市的原有風貌不要因為更新被外來的形式打斷土地本身的文化脈絡。市政協委員、東華大學研究院時尚創意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瑾則認為,城市更新要考慮“人的感受、城市的氛圍”,她建議以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弄堂、外牆面、城市雕塑等細微處為切入點,增添城市色彩、體現城市韻味。

城市規劃中,公共空間的精細化利用是一個重要課題。英國貝諾建築設計董事會董事、上海分公司總經理、設計總監龐嶔認為,城市規劃中要明確街道空間商業氛圍和室內空間的商業氛圍邊界,提高城市街道活力,體現人文特點;規劃條件的設置要有一定的依據或實操性,涉及項目建設的各管理部門可以建立聯動協調機制,從而優化行政審批程序,對能夠貢獻公共空間的開發商以容積率的補貼和供應面積的補貼方式作為支持激勵。百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宏傑提出,城市的規劃要有持續性,制定城市規劃時,政府的規劃要和企業的規劃結合起來,平衡綠化開放的需求和建築的需求,城市交通、道路也要有長遠的規劃,要考慮快速發展的新興科技。關於土地使用權續約制度,市政協委員、安獅資產管理創始人兼董事長張國正建議,要明確續約的匡算基準,放寬約滿前申請續約的時間,對土地使用權續約立法、做出地區性指引。

座談會上,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市規資局、市住建委、市文旅局、黃浦區規資局相關負責人,也先後彙報了所涉領域的情況,並就委員們關心的問題進行了互動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