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貓和僧侶》:一首古老的愛爾蘭詩歌,告訴你專注求索的快樂


《白貓和僧侶》:一首古老的愛爾蘭詩歌,告訴你專注求索的快樂


你有多久沒抬頭看過天上的雲捲雲舒?

你有多久沒停下腳步留意庭前的花開花落?

你有多久沒捧讀過一本好書並沉浸其中?

你有多久沒體會到專注於一件小事的快樂?


孩子的世界是專注的,一隻螞蟻、一張紙、一片葉子、一朵花,都足以讓他沉迷其中,欣喜萬分。成人的世界卻很難擁有那份自得其樂的心境,每日為工作生活而奔忙,行色匆匆,面露倦容。


其實,越是這種時候,越應該慢下來,讀一些“無用之書”,洗滌一下浮躁的心靈。


《白貓和僧侶》:一首古老的愛爾蘭詩歌,告訴你專注求索的快樂


最近我的床頭讀物就是一本有點神奇的靜心繪本——《白貓和僧侶》——每多讀一遍,就會覺得內心更加平和澄淨,睡眠質量都變好了。


繪本《白貓和僧侶》的靈感取材於一首古老的愛爾蘭詩歌《潘哥·邦》。在距今一千多年以前,有位不知名的愛爾蘭本篤會僧侶用押韻的古愛爾蘭語對句描繪了與他共享房間的小夥伴——一隻叫潘哥·邦的白貓。他發現兩者的志趣頗為相似,各自都在追尋著什麼。


這首古愛爾蘭詩歌廣為流傳並備受喜愛,來自美國的暢銷童書作者喬·埃倫·博加特也被《潘哥·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她結合多個流傳的譯本,以簡潔、優雅的文字進行重述;來自加拿大的優秀繪本作家西德尼·史密斯則以深邃傳神的筆觸再現這首古老詩歌中的畫面。繪本《白貓和僧侶》就這樣誕生了。


《白貓和僧侶》:一首古老的愛爾蘭詩歌,告訴你專注求索的快樂


01.第一人稱敘述,娓娓道來,無比親切


“我,一位僧侶兼學者,

與我的白貓潘哥

共享我的房間。

在燭光中,在深夜裡,

我們為各自的事業努力。”


繪本文字部分以無名僧侶的一段普通自白開頭,主動告訴讀者他的身份以及與一隻白貓的關係。也許這位僧侶和白貓潘哥已在無數個燭光搖曳的夜晚共享一室,各自默默忙碌,卻從未想過就此留下隻言片語。然而,在某個同樣燭光搖曳的深夜,看到朝夕相伴的小夥伴白貓潘哥,僧侶萬籟俱寂的心中悄然蕩起了一圈漣漪,於是口中喁喁道來,筆下慢慢記錄。也正是這一念起,才有了流傳千年的《潘哥·邦》。


《白貓和僧侶》:一首古老的愛爾蘭詩歌,告訴你專注求索的快樂


僧侶和白貓,他們各自有著什麼樣的事業呢?他們的日常又是如何相處的呢?簡單的開頭已經為接下來的敘述埋下了伏筆。如若僧侶就此打住,捻一捻燭芯,啜一口清茶,想必會要勾起心急的讀者迫切聆聽下文的心緒吧!不過,這是一本適合慢讀的書,一定要不緊不慢地品味,才能感受到僧侶娓娓道來的情懷。


02.蒙太奇式畫法,畫面切換,遊刃自如


《白貓和僧侶》,由書名即可看出故事的主人公是一隻白貓和一位僧侶,而且“白貓”在前,“僧侶”在後,可見,白貓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即便不是與僧侶平分秋色,也是非同一般了。事實上,從僧侶自述的小詩中也可以看到,白貓就是與他相濡以沫、心心相通的親密夥伴。


怎樣才能展現出僧侶和白貓之間平等友愛的關係呢?蒙太奇式的畫法就能夠恰到好處地把握這首詩歌的精髓。


《白貓和僧侶》:一首古老的愛爾蘭詩歌,告訴你專注求索的快樂


繪本首先就以一組“默片”引出白貓潘哥——夜幕降臨,走出樹叢的潘哥看向一幢古樸的小屋。輕車熟路地翻窗進入屋內,穿過幽深的走廊,下臺階,鑽過牆邊擺放的物什,上樓梯,徑直邁向門縫下透露亮光的房門,躺下,伸爪(敲門),門開了,年邁的僧侶與調皮的白貓四目相對……畫面定格,僧侶的自白悠悠開始。


在《白貓和僧侶》中,插畫作者西德尼·史密斯將蒙太奇式畫法運用得出神入化,遊刃有餘。繪本既有僧侶和白貓共處的溫馨畫面,又有為各自的“事業”努力的特寫鏡頭。特寫鏡頭隨著詩歌的內容切換,時而朝向聚精會神捕捉老鼠的白貓,時而轉向苦心孤詣研究手抄典籍的僧侶,巧妙地將這種雖然語言不通卻心意相通的夥伴關係展現得淋漓盡致。


《白貓和僧侶》:一首古老的愛爾蘭詩歌,告訴你專注求索的快樂


03.簡單雋永的故事,引人深思,餘韻悠長


“與名利相比,我更享受

孜孜求索知識的寧靜。

我將書中的發現的智慧視如珍寶。

潘哥也有他自己的追求,

他愛玩追與捕的遊戲。”


僧侶和白貓為各自的事業而努力,僧侶以孜孜求索知識為樂,白貓潘哥則專注於追捕老鼠的遊戲。他們互不干擾,各自執著,直到黎明到來,潘哥成功捕獲了獵物,僧侶也終於破解了書中的謎團。這樣的日子日復一日,僧侶和白貓卻從不厭倦。


《白貓和僧侶》:一首古老的愛爾蘭詩歌,告訴你專注求索的快樂


細細咀嚼,《白貓和僧侶》的故事引人深思。


一杯清茶,幾支蠟燭,少量傢什,一間陋室,僧侶的生活是清貧、極簡的。但是,僧侶讀的書卻是厚厚的一堆,他將書中的智慧視如珍寶,在求索知識中享受寧靜和快樂。或許只有《論語》中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顏回堪與比肩。潘哥並不是每個夜晚都能抓到老鼠,僧侶也不是每到黎明都能找到答案,但是他們依然無怨無悔,日復一日,只顧耕耘,不問收穫。


《白貓和僧侶》:一首古老的愛爾蘭詩歌,告訴你專注求索的快樂


或許專注一件事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樂趣,只是“不足為外人道也”?抑或“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如果從經世致用的角度來看,《白貓和僧侶》或許只能算是“無用之書”。但是,如果你願意放慢腳步,打理一下蕪雜的心緒,安撫一下躁動的心靈,嘗試一下專注於一件小事的快樂,《白貓和僧侶》一定能讓你得償所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