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

支招!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

四川蒲江縣飲用水水源保護宣傳

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公眾健康管理帶來了嚴重挑戰,飲用水作為維護公眾健康的重要產品之一引發社會關注。


水是生命之源,水質安全是人類的第一生命線,水源安全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中之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使得飲用水水源保護面臨嚴峻挑戰,引發全社會對維護公眾健康飲用水的極大關注。 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糞-口等傳播途徑也逐步被發現。新冠肺炎疫情給公眾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威脅,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非常高”的全球風險級別。和一般細菌不同,病毒是一種在體外不具備自身代謝複製功能的微生物。有研究資料顯示,與之相似度極高的SARS冠狀病毒,20℃避光條件下,在醫院汙水、生活汙水和脫氯自來水中能存活2天;4℃時,在上述各種水體中均可存活14天以上,在糞尿中則可存活17天以上。這一研究表明冠狀病毒在環境中的持久性,其人畜共患病宿主及其通過水傳播的可能性。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和流行使我國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深入研究分析疫情防控期間水源水質潛在風險源,提出風險防控的應對措施和建議,對落實“水利行業強監管”具有重要意義。

固定佈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疫情防控可能對水源水質造成的影響

疫情防控期間,對水源水質的潛在風險源主要是定點醫院、隔離點排出的醫療廢水以及為防控疫情大量噴灑的消毒劑。

1.醫療廢水對水源水質的影響

在新冠肺炎防治過程中, 隨著疫情防控的深入,全國各地特別是武漢增加了許多由學校、賓館改建的集中觀察隔離點,體育館等公共場所改建的方艙醫院,還有新建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和之前的定點醫院。截至目前,全國約有2700多家定點醫院、6100多個集中隔離場所。這些新增加的隔離點、醫療機構(以下統稱定點醫療機構)在短期內醫療廢棄物、廢水排放顯著增長。目前,99.4%的定點醫療機構具有獨立的汙水處理設施, 期間的醫療廢水按照有關規範消毒處理後進入市政汙水管網,最終匯入汙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後排入水體。剩餘0.6%的定點醫療機構採用應急收集設施將汙水收集起來,統一消毒達標後,通過市政汙水管網或封閉罐車進入汙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達標後排入水體。

支招!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

武漢雷神山醫院廢水處理站

自2003年特別是非典暴發之後,我國先後頒佈和實施了《醫療機構水汙染物排放標準》《醫院汙水處理工程技術規範》《疫源地消毒總則》等涉及醫療廢水方面的標準和規範,為控源截汙提供了科學依據。

同時,自非典之後,我國逐步建立起了阻斷細菌、病毒通過汙水傳播的三級疫情防控體系。①病房內控源:將排洩物等進行消毒處理後,按照醫院危險廢物處理流程處置;②醫療廢水處置:各級醫療機構,特別是傳染病醫院均建設了專門針對醫療廢水的汙水處理設施,按照相關的工程技術、排放標準等進行處置;③接納醫療廢水的城市汙水處理廠:醫療廢水處理達標後排入市政汙水管網匯入城市汙水處理廠,再經過紫外線殺菌、二氧化氯消毒等不同類型的消毒處理後,按照相關標準達標排放。

目前,全國各地按照生態環境部頒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汙染的醫療汙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試行)》等文件的要求,嚴格對疫情防控期間的醫療廢物與醫療廢水進行處置,科學把握汙水處理設施運行與末端消毒措施,將糞大腸菌群和餘氯作為核心指標,嚴格監管,防止帶病毒的廢水進入水體。

儘管醫療廢水量占城市汙水總量比例不到1%,但是城鎮汙水系統由於接納了來自疫情小區、醫療機構、隔離觀察點、分散感染者排放的汙水,仍然存在新冠病毒從馬桶到市政管網、再到汙水處理廠、最終回到水環境的潛在傳輸與暴露路徑和傳播風險的可能。嚴格執行汙水處理廠達標排放標準,可以控制病毒通過水體的傳播風險。疫情防控期間,應確保出水糞大腸菌群穩定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的要求;同時應加強城鎮汙水處理系統從業人員的防護措施,避免汙水接觸、汙泥接觸、氣溶膠吸入等方面的暴露風險。


2.消毒劑對水源水質的影響

常見的環境消毒劑按其化學組成可以分為酚類、揮發性烷化劑、鹼類、酸類、氧化劑類、表面活性劑、複合型消毒劑、含氯消毒劑等八種類型。經研究,紫外線、高溫、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間,居家或公共場所使用較多的消毒劑是含氯消毒劑(例如84消毒液),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次氯酸鈉是強鹼弱酸鹽,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和亞硝酸鹽氮,並降低耗氧量,提高水體pH值,同時增加水體的餘氯濃度。其滅菌效果明顯,能有效殺滅水體中的細菌總數和總大腸菌群。它還是一種氧化劑,能夠快速中和汙水中的還原物質。但是,如果超大劑量的消毒劑進入水體,會與水體中的有機物等生成致癌物質,對水生態造成潛在影響。

支招!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

疫情期間哈爾濱市開展汙水處理廠運行檢查

消毒劑進入水體的主要途徑:①地表徑流。疫情防控期間,對道路、公共場所等使用消毒劑進行大面積的噴灑消殺,殘留的消毒劑可能會滲透到地下,或直接隨地表徑流進入水體,從而汙染水源。②市政汙水處理管網。疫情防控期間,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廢水需要使用消毒劑消殺後才能匯入城鎮汙水處理廠,進行後續處理。同時,由於家庭、企業等的消毒頻率提高,進入管網的生活汙水氯含量增加,從而可能導致城鎮汙水處理廠進水餘氯偏高。如果汙水處理廠不能根據進水餘氯的含量適時調整應對策略,可能會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副產品,從而排入水體對水生態產生影響。汙水處理廠出水保持有一定量的餘氯,能夠防止細菌、微生物再繁殖,防止水中殘存微生物、細菌的繁殖,從而防止以水為媒介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如果醫療廢水等出水餘氯過高,會導致進入城鎮汙水處理廠的汙水餘氯量偏高,影響生化處理過程,進而影響城鎮汙水處理廠的出水效果;同時,水廠出水餘氯過高也可導致受納水體的生態風險,並可能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因此,疫情防控期間,應加強汙水處理廠二次消毒的監控和管理,密切監測出廠水的餘氯指標,必要時作脫氯處理,以免造成次生環境問題。根據監控和地方反饋的情況來看,目前消毒劑未對城鎮汙水處理廠的運行造成不良影響。有少部分通過雨水流入雨水管網或地表水,在地表水中進行了稀釋,短時間內使用,對地表水的影響不大,但長期大範圍過量使用,可能對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影響,因此疫情防控期間還要合理使用消毒劑。

支招!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

成都市青白江區開展疫情期間飲用水監測

為保障新冠肺炎防控期間供水安全,水利部加強了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實時監控和動態跟蹤的監管工作。藉助全國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對飲用水水源地特別是水管水源地的水質狀況進行了每日實時跟蹤和動態監控,嚴密監管水源水質,積極督導各地及時核查處置水質數據異常情況。經過連續近40多天的監控,暫未發現飲用水水源受疫情影響。

根據2020年2月22日生態環境部對6900餘個飲用水水源地開展的監測結果,也暫未發現疫情影響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的情況。其中,在開展餘氯監測的994個飲用水水源地中,有7個檢出餘氯,但濃度低於自來水廠出水標準。湖北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

可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總體未受疫情影響。


疫情防控期間應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

儘管目前未發現疫情影響水源水質的情況,但是仍然存在因異常情況導致醫療廢水和消毒劑排入水體的潛在風險。基於風險預防的原則,應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水源的監管,確保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的衛生安全。

1.加強監控,切斷風險源

應嚴密監控醫療廢水和消毒劑收集、輸送、處理等各個環節,嚴格執行相關標準和規範,做好醫療廢水的處理和消殺。特別是加強市政管網、汙水處理廠等風險點的防控和運行操作人員的暴露風險防控。

應通過增加餘氯和生物毒性指標的監測、增設飲用水水質常規監測點或自動監測站、採取加密監測等方式,實時監控水質情況,特別要加強對排汙口和取水口犬牙交錯佈局的河網密集區的河道型水源的監測,杜絕新冠病毒以任何形式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支招!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

應急監測水樣微生物檢測

2.強化水源巡查,杜絕汙染隱患

應加強飲用水水源安全大檢查和安全隱患排查,強化日常巡查制度,特別是水源保護區內或周邊有交通穿越的,要加強對運輸危險廢物尤其是醫療廢物車輛的管理,加強對碼頭等重點場所汙水收集處理和交通工具消毒的現場監督檢查力度,嚴防汙染事故的發生。

3.壓實主體責任,築牢安全防線

疫情防控期間,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壓緊壓實飲用水水源保護的責任,參照網格化管理,落實落細水源疫情防控和保護的各項措施,特別是水庫管理單位要嚴格全封閉管理,實行24 h值班制度,落實堤防巡查值守和應急搶險等措施,做到實時跟蹤,密切監控,築牢安全防線。

4.加強聯防聯控,保障水源安全

加強與生態環境、住房與城鄉建設、衛生健康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制定防控細則和應急預案並嚴格執行。強化聯合執法監督,健全工作機制,嚴格考核問責,加大督察力度。通過強化聯防聯控,嚴防疫情影響水源水質,保障水源安全。


文章來源:《中國水利雜誌》

刊於《中國水利》2020年第7期,原題為《新冠肺炎疫情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的挑戰及應對策略》,有刪減

作者/劉心愛(水利部水資源管理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淑玲、陳慶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