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晉文公

春秋五霸之晉文公

重耳成了晉文公。秦國再有力量,身份地位比晉國差遠了,畢竟是王室宗親。權貴很奇特得一直在左右著社會,雖然你不知道。重耳的身份地位一下子比秦穆公高大了起來,晉文公經過社會流浪的洗禮,很瞭解社會現實,勵精圖治,很有作為。

這一年的秋天,朔風凜冽。坐在周王寶座上的周襄王的危機再次襲來,因為他發現王后和一直不服自己的弟弟王子帶勾連在一起,於是廢后。這一事件導致了王子帶的更加不滿,王子帶勾結翟人來家裡耍橫,對老哥繼承家產不服,寧可給別人或打爛,也不能便宜了自己人。原來在周惠王去世的時候,周襄王就不敢宣佈死訊,而是秘不發喪,擔心的就是王子帶趁機奪取王位。還是秦襄王偷偷聯繫了齊桓公,贏得了支持,召集各路諸侯,公開承認秦襄王的位置才得以安全上位。但是失敗的王子帶並沒有放棄,而是再接再厲,繼續爭奪遺產,幫手就是西戎,因為中原的諸侯沒人理他。王子帶別人打不過,但是依靠西戎還是能欺負周襄王的,於是周襄王跑了,跑到了一直幫助周王室的鄭國。

敵人,往往是身邊和自己有關係的人,距離遠的反而親近,其實這是因為最大的敵人住在自己心裡。

打吧!他人都站在旁邊看熱鬧,沒有管老大的事。袖手旁觀,不予幫忙。反正是家事,何況老大的風采已經不再,幫多大的忙也不會給自己帶來好處。

依舊是時機問題。等,也是一種策略。為了各自的利益,忘了天下大義和百姓。歷史就是這麼奇怪,別有用心的人往往是勝利者。

時會來了,雪中送炭總比錦上添花讓人感激。

抵擋不住,跑到鄭國(河南襄城縣)的周襄王終於拉下面子,派人向晉國、秦國求救。注意,首先是向晉國求救,周王看重的仍是一個打手的力量。血緣關係影響著人際關係。晉文公重耳顛沛流離的時候沒見周襄王伸手幫一把,現在有難了,反而還得幫周。晉文公在底層流浪,見慣了冷漠,最珍貴的是人情。立即舉兵幫忙,因為他深深知道,幫助周王室就是幫助自己,畢竟自己上位時間還短,應該爭取更大的聲譽。不相干的秦穆公不是一般人,沒有因擁立晉文公就居功自傲,也沒有索取回報,定位很準確,跟在晉文公後面去幫忙。

周襄王也知道最有力量的人最有野心,一句話,不放心。跑到一個小國鄭國,也是無奈。

成功最大的倚仗是人品,別說裝出來,能裝一輩子就是真的。晉文公的確是一個高手,生活磨礪的他,已經品透了人生的真諦,酸甜苦辣都是一種滋味,僅僅是一種滋味,做好自己就夠了。

秦晉聯軍一出手,形勢頓變,殺了王子帶,保住了周襄王的合法地位,秦穆公也贏得了政治資本。晉文公一出手就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晉國不是一般的強大,老底子依舊。史上有名的“子帶之亂”就這樣消失在晉文公的手裡。

不過,高手過招,看重的是勢,不是眼前的好處。眼前的苟且是為了未來的遠方。

勝利了,就是豐收的季節,也是分享的時候。在慶功宴上,周襄王很感激晉文公的仗義出手,就拿出一塊土地賞賜給晉文公。這可是不小的賞賜,要知道,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周王室的土地經過分封,留在手裡的慢慢封賞,僅留下不多的立足之地。可是,晉文公依舊沒有收取,不是不想要,他要得更大。

土地不要了,就要一個名義,就是死後可以享受天子的葬禮。一句話暴露了晉文公的野心,他從流浪江湖到高居廟堂,心裡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想成為天下第一。

周襄王,雖然很弱,但是不傻。直接說先王建立國家,把土地都分封出去,留給自己的並不多,為的是天下安寧。王公的區別,不過是服飾規格的不同,對一個人來說,有多大意義?晉文公也是姬姓,輩分還是周襄王的叔叔。周襄王很卑謙,一口一個叔叔,叔叔能夠成就大業,天下歸心,不妨直接成為天子,自己可以流放。如果還承認自己姓姬,就應該維護姬姓先輩的尊嚴,何況叔叔有的是土地,不說就是做,把墓地修成天子規格的,我又有什麼辦法呢?

一句話堵住了晉文公的嘴。周襄王不是沒有見識,從這些話就可見一斑,可惜生不逢時,大周的衰落已經剎不住車了。

時間在偶爾的靜好中逝去,公元前633年,秦穆公27年,當了三年多國君的晉文公重耳,居然大有作為。楚成王和同盟諸侯包圍了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晉國認為這是表現的機會,但是宋國和楚國都曾經在晉文公沒落的時候幫過忙,不方便直接伸手,應該採取圍魏救趙的策略,直接攻打楚國的同盟國曹國和衛國,獲勝,也解圍。人在事上磨,刀在石上磨。經過生活洗禮的晉文公作法和夷吾不同。有能力的人只要有機會,就會燦爛。

公元前632年,秦穆公28年,晉文公先後拿下了曹、衛,但是楚國不上鉤,並不救援,全力攻打宋國。這一下子,晉國的計策不好使了。沒辦法,只好另採取一招,把曹、衛的一部分土地給宋,表明了支持宋的決心。楚成王知道晉文公的厲害,經歷過底層生活,對待民眾很好,人們很擁護他。但是楚將子玉不甘心,就想著和晉國打一仗,以表示楚國並不怕晉國。其實,這個時候,晉文公很難,秦國、齊國各有各的想法,都不願意晉國強大,就等著晉國和楚國開展,兩個國家坐收漁翁之利。晉文公能聽取建議,先軫又出了一招,用曹、衛的土地讓宋國衝在前面,還是用曹、衛的土地讓宋國賄賂秦國和齊國結盟,逼得楚國成了弱勢一方。楚將子玉也很能,就派人給晉國說,如果晉國答應恢復曹、衛兩國,楚國就放棄攻打宋國。很厲害的一招,一箭三雕。讓晉國白乾了,讓出到手的曹、衛,答應給秦國、齊國的土地無法實現,宋國也會不高興,局勢又會出現戰爭開始階段。晉國商量了半天,見招拆招,並沒有答應,而是暗地裡答應,但是扣留楚國的使臣,引誘子玉出兵。果然子玉上當,出兵攻打,晉國卻連續退兵,這就是有名的退避三舍,是為了報答當年楚國的幫助。恩情用完了,就可以不用顧忌了。晉楚在城濮(河南範縣)打了一仗,晉國勝了。不簡單,楚國可是有一統天下勢力的大國。晉文公秀了一把肌肉。晉文公和楚成王爭霸中原的著名城濮之戰以晉國的勝利而告終。

回去後,晉文公向周襄王獻俘,這是表達對周王室的尊敬。曾經是楚國盟友的鄭文公通過這場戰爭依附了晉國,並代表周襄王主持典禮,賞賜晉文公。從此,晉文公的人生開始開掛,終於稱霸,充分利用剩餘的時間來證明自己的人生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