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龙泉窑

宋代,是中国瓷器全面发展的时期,掌一眼将陆续推出宋代各个窑口瓷器的鉴别参考,以飨广大关注掌一眼的藏友们。

「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龙泉窑

本期推出宋代龙泉窑,后续还将续推出临汝窑、磁州窑、山西窑、扒村窑等。

「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龙泉窑

五代以后,越窑渐衰落,龙泉窑代之而起。龙泉窑的鼎盛时期在南宋。龙泉窑即弟窑,传为章生二所主之琉器窑(或作刘田窑)。

「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龙泉窑

宋龙泉窑的特点是:

▲早期胎很厚,有红、黄、白三种胎,也有黑胎,又称“铁骨”,由紫金土制成。露胎处返氧化铁,色紫红。

「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龙泉窑

▲釉质有两种:

△亮釉,泡大而密集,有玻璃光泽,釉硬而透明,多开片,釉有厚至三毫米的。

△呆釉,泡小,无玻璃光泽,泡如粉末状浮于釉中,釉亦厚。

「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龙泉窑

△龙泉窑以梅子青、翠青、粉青为正色,但因火度不匀,有闪黄色或者灰色的。

△早期的龙泉,泥质胎者以黄釉为主,到黑胎时青色才渐成熟,青色最好的是要到南宋时出现,釉葱翠如玉。

「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龙泉窑

△龙泉器釉甚硬,凸雕花纹和器边绿釉薄处,常见白色胎骨,叫“出筋”。

△宋龙泉瓶、炉,里面施釉多不均匀,釉色有差别,仿品则釉常闪灰兰,力求规矩,里外釉均匀,无差别。

「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龙泉窑

▲龙泉器的造型:

△器型以盘、碗实用器多,产量也大。圆器的特点是口较薄。底足也较薄,平削,规整。

△龙泉炉造型,多仿宋代铜炉,形如花盆,常贴花,下有三足,圈足不着地。仿品造型不同,特别足部釉中有“蚯蚓走泥纹”。

「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龙泉窑

△南宋炉式较多,亦有三足。

△龙泉窑的双耳盘口瓶,耳有凤耳、龙耳、鱼耳、贯耳等分,以凤耳最名贵。凤耳、鱼耳较常见,贯耳者少,瓶身体短者更少见。

「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龙泉窑

△南宋末年到明初,龙泉生产有一种大型花瓶,高达三尺以上,在近底三分之一部分常凸刻莲花瓣式花纹,瓶身有大枝花果纹,颈上有弦纹侈口,胎厚重。

△宋龙泉小瓶,多短颈,直筒,大口,到底部稍收敛,底足露胎处赤褐色,瓶身釉葱绿(青中带绿)。

「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龙泉窑

△北宋龙泉盘、碗,身稍浅,较敞,底足削的较平整。南宋龙泉盘、碗稍深,底足亦较深泥鳅背状。

△南宋至明初,龙泉生产有一种大型盘,直径可达两尺。

「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龙泉窑

▲纹饰:

△盘、碗外以刻莲瓣者多,莲瓣北宋的宽,南宋的窄,器里有光素的,也有刻划莲花的。

「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龙泉窑

△小盘碟中常见小图记,或作阳文的双鱼(印花)或者作阴文的牡丹。

△大型盘常饰大枝花果,盘有菱口折边的,也有素的。

「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龙泉窑

▲龙泉窑的盘、碗中,有印“河滨遗范”款的,是北宋之物。

「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龙泉窑

▲龙泉器很受日本人喜爱,日本多有仿制的,中国龙泉和日本龙泉不同处:

「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龙泉窑

△中国龙泉多为灰白,石性。日本龙泉胎白,玻璃性。

△中国龙泉叩之声如磬,作轰轰声,日本龙泉叩之作嘶嘶声。

「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龙泉窑

日本昭和时期

△中国龙泉,色青釉,日本龙泉青釉中有针尖般青色小点。

△中国龙泉在不同光线下,色不尽同,日本龙泉在不同光线下,色均相同。

「古陶瓷鉴别系列」之 宋龙泉窑

日本昭和时期

【掌一眼】是一款用于鉴定古玩的App,探索智能方向,铸就共享精神。它一方面为藏友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鉴定;另一方面,为学者、专家、业内精英构建一个施展才华,用知识兑换财富的平台。在此,我们一起拥抱新时代的降临,智能!共享!

各大应用市场搜索 掌一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