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堰畫鄉之麗水市通濟堰 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古堰畫鄉,位於浙江省麗水市區西南二十多公里處,美麗的甌江兩岸。松陰溪於江北匯於甌江,在交匯處不遠的松陰溪上,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通濟堰。通濟堰與江南的大港頭古街之間有畫舫往返,景區遊覽十分方便。

古堰畫鄉之麗水市通濟堰   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古堰畫鄉之麗水市通濟堰   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通濟堰始建於南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南朝地方官詹司馬奏請在松陰溪於甌江匯合處築堰壩,朝廷又增派南司馬協助共事。兩司馬首創弧拱形壩的攔水方式將松陰溪水引入堰渠,通過幾十公里支渠灌溉下游幾萬畝農田。堰壩除了引灌,兼有蓄洪作用,至今仍在造福當地人民。後人為紀念詹南二司馬修建了司馬廟,又稱“龍廟”。每年農曆三月三,當地村民都要舉行雙龍廟會,以紀念二司馬的功績。


古堰畫鄉之麗水市通濟堰   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通濟堰後經多次整修加固,大壩也由最初的木條結構,改為現在看到的石壩。宋室南渡後,著名詞人范成大曾任處州,也就是麗水的知府,在任主持大規模重修,並制定了堰規,立碑勒石。其後堰規沿用數百年之久。


古堰畫鄉之麗水市通濟堰   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通濟閘到石函渠段兩側,植有幾十株香樟樹保護渠岸,樹齡約1200多年,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古香樟樹群。綠水悠悠,巨蔭遮天,清風送爽,香氣撲鼻。


古堰畫鄉之麗水市通濟堰   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古堰畫鄉之麗水市通濟堰   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石函俗稱“三洞橋”,為兩墩三孔石平橋。始建於北宋年間,橋有三層,橋下層是通濟堰的渠水,中層是從山上流下來的山坡水,橋上通行人。渠水和山坡水十字交叉各行其道,互不相擾,山坡水流入甌江,從此解決了灌渠於塞問題。此橋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水上立交橋。


古堰畫鄉之麗水市通濟堰   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緊臨通濟渠是一條老街,小石子鋪就的街道一側全是明清建築物,其中有文昌閣,牌坊等。文昌閣是一座兩層建築,小巧玲瓏,被香樟樹圍攏。街上建築物大都雕刻精美。


古堰畫鄉之麗水市通濟堰   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古堰畫鄉之麗水市通濟堰   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古堰畫鄉之麗水市通濟堰   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過了石函,通濟堰渠道呈竹枝狀發散,有主幹渠,支渠,再經過毛細渠引到田間地頭。設有大小水閘七十多處,水流控制非常隨意。整個灌溉圖像人體血管一樣均勻細密。


古堰畫鄉之麗水市通濟堰   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古堰畫鄉之麗水市通濟堰   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堰頭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雖然經旅遊開發,商業氣味並不濃,住宿吃飯挺實惠。村民的自釀酒很有名氣,酒味甘醇,值得品嚐;他們也做縉雲燒餅,味道也挺正宗的。


古堰畫鄉之麗水市通濟堰   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古堰畫鄉之麗水市通濟堰   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通濟堰青山環繞,碧水奔流,百鳥鳴唱,古樸自然,宛若世外桃源一般。除了適合春秋季旅遊,夏天還特別涼爽,也是一個避暑的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