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英、加等同盟國集結了近 300萬人的兵力,於 1944 年 6~7 月在法國北部諾曼底地區進行了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略性兩棲登陸作戰,德軍在諾曼底也浴血奮戰,最終還是失敗了。諾曼底登陸是盟軍進軍歐洲的“霸王”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為盟國軍隊大規模登陸西歐、開闢歐洲第二戰場、配合俄軍在東線的進攻和最終擊敗德軍創造條件。

一、元首的大西洋防禦牆

1.大西洋防禦牆——海灘障礙物,隱藏的炮兵連以及被炸彈毀壞的海牆後面那些糾纏在一起的鐵絲網——保衛著法國海邊一個小鎮。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2.託德特和施佩爾(圖中手持指揮棒者)監督大西洋防禦牆的建造。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3.隆美爾(圖中左邊那位)和隆德施泰特負責它的防禦。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4.一尊強有力的海邊大炮從混凝土的碉堡裡探出,指向大海,一名德軍士兵正在整修它的炮口,旋轉的塔樓旁邊是捆好的炮彈。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5.法國勞工正準備將混凝土澆灌到木頭模子中,以建造鋼筋加固的碉堡城牆。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6.受僱於陸軍的疲憊的法國人列隊前行,他們要挖掘一條海邊的防禦工事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7.建造大西洋防禦牆的老德國人。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8.法國殖民地的工人在吃飯。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9.1942 年,一座的巨型潛艇基地的圍牆在波爾多港灣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10.具有多功能的混凝土防禦工事,體現了多數大西洋防禦牆據點普遍具有的特點——巨大、厚重,如圖中的裝有雷達的觀察塔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11.具有多功能的混凝土防禦工事,體現了多數大西洋防禦牆據點普遍具有的特點——巨大、厚重,如圖中帶冷藏的食物貯藏艙。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12.具有多功能的混凝土防禦工事,體現了多數大西洋防禦牆據點普遍具有的特點——巨大、厚重,如圖中的人員碉堡。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13.具有多功能的混凝土防禦工事,體現了多數大西洋防禦牆據點普遍具有的特點——巨大、厚重,如圖中的重型炮的炮臺。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14.偽裝得像座房子的炮臺,窗子掛著窗簾,房頂四周圍著欄杆。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15.經過油漆的偽裝,觀察崗樓(中間)酷似右邊具有諾曼底風格的黑色樑柱住宅。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16.一個值班的德軍士兵正在佈滿戰車障礙物的海灘上巡邏,一些障礙物上支著他那些不值班的戰友們的步槍。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23.兩匹馬拉著被稱作“比利時之門”的巨大坦克障礙物送往指定地點,這些障礙物將近九英尺高,九英尺寬。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24.潮水退去後露出了成排的地雷和木樁,如果盟軍在此登陸,德軍將用它們進行防衛。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25.1944 年 4 月,隆美爾陸軍元帥(前排左數第三個)和其他德軍高級軍官視察加來海灘上用來抵抗坦克和登陸艇的障礙物。隆美爾對大西洋防禦牆的這部分防禦工事表示滿意,但他對諾曼底海岸的防禦工事感到失望。


最長的一天!——影像集(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