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所藏玉器,都用到了哪些琢制工藝?

清代制玉過程有選料、開料、畫樣、琢刻、打磨、拋光等,其中開料、琢刻和拋光是最重要的環節。清代李澄淵的《玉作圖》有琢刻玉器過程全圖,分搗沙、開玉、扎碢、衝碢、磨碢、掏膛、上花、打鑽、透花、打眼、木碢、皮碢等十幾道工序,基本上涵蓋了琢玉全過程。

從頤和園藏玉器來看,琢刻技法有陰刻、浮雕、透雕、圓雕、鏤空、刻字等。在玉成器過程中,還有一些特殊的裝飾手法:

1.嵌百寶,將中國傳統寶石如瑪瑙、水晶、青金石、翡翠、綠松石、碧璽、珊瑚、蜜蠟等雕成動植物及文字等,組成吉祥圖案,鑲嵌或粘貼於玉器表面

頤和園所藏玉器,都用到了哪些琢制工藝?

2.陰刻文字或圖案填金。文字有御製詩及款識。書寫御製詩的有乾隆時期的名臣王傑、趙秉衝、黃鉞、和珅。款識有“乾隆年制”“乾隆御製”“大清乾隆仿古”“子岡”等。文字的刻寫有手刻和機砣兩種。手刻技法是先勾勒出文字的輪廓,然後用尖利的金屬工具在輪廓內刻劃,由於玉料硬度大於刻劃工具,故十分費力,遺留有很多出刀、毛刺和留白的現象(圖2)。機砣則沒有上述現象,字體工整,筆畫流暢(圖3)。

頤和園所藏玉器,都用到了哪些琢制工藝?
頤和園所藏玉器,都用到了哪些琢制工藝?

圖3

3.染色,也稱烤色。是在原本沒有顏色或顏色不佳的玉器上,使用有機染料人為模擬籽料天然皮色或古玉舊色的做法。頤和園藏玉有不少玉器表面上的局部紅色即為染色(圖4)。

頤和園所藏玉器,都用到了哪些琢制工藝?

圖4

4.遮綹,將玉料表面有裂紋的地方雕刻成巖隙石縫、樹幹等形象,巧妙遮掩玉料的瑕疵。另外還有配座、配盒、配穗等。

清代宮廷玉器主要的生產地是蘇州、揚州和清宮造辦處。蘇州的琢玉工藝有著悠久的傳統,技術基礎十分雄厚,特點是用料精良,雕工嫻熟。明清以來,以閶門為中心,在專諸巷和吊橋一帶,興起了200多家琢玉工場,琢玉工匠近千人,形成了獨立的行業。蘇州琢玉業最盛時,沙沙琢玉之聲晝夜不停,毗戶可聞。揚州琢玉業以琢治山子等巨型玉器而聞名天下,所雕之器構思新穎,設計嚴謹,氣勢奔放,別具一格,充分體現了揚州玉工出色的創造力和高超的技藝,也奠定了揚州琢玉業在琢玉史上所佔的特殊地位。清宮“造辦處玉作”的主要任務,是對原有玉器的改作、刻款、鐫字以及玉器的烤色,配盒、蓋、座、穗等。

蘇州和揚州琢玉業的空前繁盛,造就了一批身懷絕技的玉匠,其中代表人物是明代晚期極負盛名的治玉高手陸子剛。在傳世的明清玉器中,有一些刻有“子剛”或“子岡”款的玉器,這類玉器構思奇巧,製作精緻,成為人們所喜愛的珍品。這“子剛”與“子岡”就是陸子剛。頤和園藏玉有一件明代“子岡”款獸面紋龍耳白玉簋(圖5),款識與臺北故宮藏明代“子岡”款玉竹節式臂擱相近(圖6),對研究陸子剛作品款識及斷代有一定的價值。

頤和園所藏玉器,都用到了哪些琢制工藝?

圖5

頤和園所藏玉器,都用到了哪些琢制工藝?

圖6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頤和園藏玉中,既有古玉,也有仿古玉。古玉中有史前時代的玉璜、漢代的玉璧,以及宋、元、明時期的器物。仿古玉如漢式雙週紋飾玉璧,該璧為清仿之物,但乾隆視之為“器則實周遺”(圖7),反映出當時仿古和鑑賞的水平。

頤和園所藏玉器,都用到了哪些琢制工藝?

文章來源於“聚鎂Art0X”社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