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詩書氣自華,人應該學會養“氣”

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你不會記得曾經走過的路,但他們會變成你人生旅途中的一部分,你不會記得你讀過的書,但他們會變成你的靈魂,深入你的骨髓,刻在你的血肉裡。

腹有詩書氣自華,人應該學會養“氣”

古人做學問有三境界,吾謂讀書亦有三境界。

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何曾敗美人。讀書的第一境界是使人容顏煥發,光彩照人。三毛曾說;“讀書多了,容顏自會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認為看過的書籍都成為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他們都在氣質裡”。歲月無情催人老,大多女性害怕臉上生出褶皺,長出皺紋,皮膚不再潤滑,她們總是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在駐容術上,可依舊美人遲暮。但有些女性卻能夠芳華永在,她們不塗不抹亦不依靠化學藥劑,她們只是從書中汲取養分,用萬卷書來滋養自己的容顏,浸泡自己的靈魂,於是便有了“不老”女神卓文君、蔡文姬、柳如是、蘇小小……書中自有顏如玉,閱讀乃青春永駐的秘方。

腹有詩書氣自華,人應該學會養“氣”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的第二境界是使人才華橫溢,氣質脫俗。梁代學者梁章鉅道:“人無書氣,即為粗俗氣,市井氣,而不可列於士大夫之林”,說的就是人需要通過讀書來提升自身的氣質。王凝之的妻子謝道韞飽讀詩書,文采斐然,有“詠絮之才”。朱、張、顧、陸是江南的四大世家,張玄誇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謝道韞。濟尼常常出入王、顧兩家,有人問濟尼,謝道韞與張彤雲誰更好一些,濟尼說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有閨房之秀。”張彤雲固然美麗,謝道韞卻更勝一籌,勝在讀萬卷書後由內而外散發的才氣和氣質。央視主持人董卿舌綻蓮花,詩文名言信手拈來,四十多歲的女人美得不可方物,無數人為其才情傾倒。她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天睡覺之前一個小時的閱讀,而這個習慣幾乎是雷打不動的。讀書,就是這般細雨滋潤萬物,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一個人氣質。

腹有詩書氣自華,人應該學會養“氣”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的第三境界則是能使人擁有面對失意和困窘的氣度。巴金先生,喜歡讀書,在文化圈是出了名的。在他生活拮据的時候,就算省吃儉用,也要買書。一天,一向依著他的蕭珊實在忍不住對他說:“家裡已經沒有什麼錢了”,他也不管家裡到底有錢沒錢,日子過不過得下去,便說道:“錢,就是用來買書的,都不買書,寫書的人怎麼活法?”第二天又帶著孩子們逛書店去了。讀書成了巴金的命根子,讀書成就了他面對生活的窮困依然樂觀豁達的氣度。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無獨有偶,孔子稱讚徒弟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室,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讀書,能使人在物質的匱乏的年代,仍然精神富足、通達豁然、胸襟坦蕩。

腹有詩書氣自華,人應該學會養“氣”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三境界,境界不同,養育的“氣”亦不同。回首走過的人生路,我已不記得來時的方向,搜尋昔日讀過的書,記憶已模糊不清,那些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今天,你讀書養“氣”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