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愛我,不就應該無條件的為我付出嗎?


如果你愛我,不就應該無條件的為我付出嗎?


如今縱橫網絡的情感微信公眾號五花八門,其中有一些主張特別雷人,比如:男人愛你,就應該無條件的接受你的不好!

“如果你愛我,不就應該無條件的接受我的不好嗎?!”這個問題,是不是暗綽綽點中了你的啞穴,一時間竟有心領神會的無語凝噎?


對於這個問題,學員們更廣泛的回答,可能是這樣的:我知道這個觀點是不對的,但講真,我真的希望得到一份這樣感情啊,他愛我,所以無條件的接受我的各種不好,無論我怎麼作,他都在我身邊不離不棄,給我買東西,聽我抱怨,任我欺負,打不還手罵不還。。。。。。


誒,為什麼說著說著有點說不動了?呵呵,是不是感到哪裡有點不對勁?你描述的這種,“無條件的愛”,和哪個生命階段的感受特別相似?3歲以前,7歲以前,10歲以前?聰明如你此時一定有了這樣的頓悟:

這根本是就是生命初期孩子對家長的依戀和需求麼!哪裡是兩個成年人的健康愛情?!

我想你get到了這個問題的關鍵:你心心念唸的這個“無條件”的愛,是巨嬰之愛,而非成人之愛。


如果你愛我,不就應該無條件的為我付出嗎?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有人秉承這樣的愛情觀?為什麼我們明明知道這樣的觀點不妥,而心中還有隱隱的期盼?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愛情是一個人早年親密關係的再現。簡單的講,當我們雙雙墜入愛河,隨著彼此親密關係的深入,我們和伴侶都會逐漸退行,回到生命早期,我們的重要客體,比如爸爸、媽媽、或者其他看護者,的關係中。


如果你足夠幸運,一直在快樂,健康和穩定的家庭中長大,你所有的重要客體都可以在情感上滿足你的需求,你會順利形成安全的依戀風格和較高的自我價值感。


這樣的你不會在戀愛中把伴侶一把推開或抱得太緊,更不會以通過對方“無條件”滿足你而體會到自己的高價值和高自戀。你會了解彼此的界限,保持安全距離,互相服務,互相滿足。


但很多人都沒有這麼幸運。當生命早期的照顧者拒絕我們的需求,對我們的需求沒有回應時,我們內在的傷痛就形成了。


這個傷痕會停留在你的情感裡,直到成人階段,一段新的親密關係觸碰到這個傷痕,激活內心對那些“無條件”愛的需求。


這個時候,你就會認為: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無條件的接受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這是你自己在潛意識中對幼年缺失的彌補。


如果你愛我,不就應該無條件的為我付出嗎?


所以很多學員對另一半的要求是這樣的:“從此刻開始,你只許對我一個人好;要寵我,不能騙我;答應我的每一件事情,你都要做到;對我講的每一句話都要是真心。不許騙我、罵我,要關心我;別人欺負我時,你要在第一時刻出來幫我;我開心時,你要陪我開心;我不開心時,你要哄我開心;永遠都要覺得我是最漂亮的;夢裡你也要見到我;在你心裡只有我”。


然後這些學員就來找我了:老師,他一直對我特別好,為什麼忽然離開我了?我舍不了他,我要你給我挽回他!


看看吧,這樣的巨嬰,連挽回這件事都要我來給她做好了送到她手裡,可見病的不輕。坦白地講,即便我真的挽回了“他”交到她手上,她也留不住“他”,因為拒絕成長的孩子,啥也拿不動!


幼年時期的你沒有得到“無條件的愛”而留下愛的創傷和彌補缺失的渴望,這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但是如果你一直沉浸在按個創傷裡,不打算通過自己的努力爬出地獄,而幻想靠某個人揹你出來,這就是你想多了!


這一生,每個人都有自己要面對和解決的生命課題,我們稱這個過程為成長。


如果你愛我,不就應該無條件的為我付出嗎?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而言,大家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自顧不暇,你的伴侶離開你,不是要拋下你不管,而是你沒有界限的“無條件”的愛的索取,讓他感到沉重和疲憊,只有離開你,他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這時候,他必然選擇跟你分手,去完成他自己的成長,遇見更好的他自己,然後遇到更好的另一半。


至於你,如果依然秉承這樣的理念:愛我就是要無條件的接受我的不好,那很可能,你會在一段段戀情裡屢屢受挫,直到你抹把淚,終於願意獨自面對自我成長。

親愛的學員們,如果你心理隱隱有這樣的觀念,我建議你回溯你的成長過程,看看自己生命底色裡到底缺少怎樣的關懷。為自己做些事情,滿足內在那個“缺愛”的你,這有點難,但是很有效。


在你們的關係中,看到彼此的需要和界限,不苛求,不越界,不控制,享受而不是抱怨兩人在一起的每一個時刻。


如果你還是覺得無法自己做到,那麼來找我吧,我會幫你自給自足你要的“無條件的愛”,我會陪你遇到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伴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