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中毫無保留的付出的人,最後感情都是無疾而終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犯這樣的錯誤,認為全心全意,掏心掏肺的付出,照顧好對方的一切才是徹底的愛。

他們愛的方式就如飛蛾撲火,付出不求回報,好像對方做出一點回應就是對這份感情的玷汙。

以為燃燒自己,就能困住對方,讓對方死心塌地。

因為你對我好,所以我便加倍的對你好,這樣你就會更愛我,珍惜我。

事實上,這樣步步緊逼的愛情只會讓對方感到窒息,過度的熱情只會讓對方想要逃離你身邊。

愛情猶如一株植物,需要適度的空間和適度的養分才能茁壯成長。

在感情中毫無保留的付出的人,最後感情都是無疾而終

在心理學上來講,只有兩個和兩個以上的參與才能構成關係,所以,任何關係都不是單方面的投入,需要雙方共同的付出才能走得更遠。

如果,你想對方對這段關係也如你一樣重視,需要讓對方投入,付出代價。

有人說,要讓一個男人永遠記住你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他痛。讓他在權衡利弊以後,發現離開你損失更大,不如繼續留在你身邊。

我們並不是因為別人對我們的好而愛他們,而是因為自己對他們的好而愛他們。

富蘭克林理論這樣來解釋對方同樣需要付出的的重要性:曾經幫過你一次忙的人會比那些你幫助過的人更願意再幫你一次忙。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任何的事情我們都需要付出成本,包括機會成本和現實成本。

當你為了一段感情付出許多時間精力,承受了諸多的質疑和反對。你是不是會更加珍惜這段感情呢?即便在相處的過程中,你發現對方並不合適,你也不會輕易放手。

在感情中毫無保留的付出的人,最後感情都是無疾而終

因為,你已經投入了那麼多的成本,不甘心就這樣收場,畢竟還沒有看到收益。

在這個過程中,你出現了認知失衡,你的態度與行為之間出現了衝突,也就是對關係的不滿意與過度的付出之間的矛盾。內心便會出現焦慮與不安,進而會想要急切的解決這種焦慮。

在慎重的考慮一番後,很多人並不會選擇分手,而是會一再降低內心的底線,找各種理由說服自己,自己還是很喜歡他的,目前只是出現了一個小問題,很快就可以解決的。想想我們過去,愛情還是很美好的。

他們並不是通過改變對方來解決這種矛盾,而是想方設法的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使失衡的態度重新回到平衡的狀態,讓心情平復,在這個過程中,會更加強化“我很在意他”,“我們之間的感情很穩定很完美”等想法。

也就是說,只要付出,我們就會加強對對方的喜愛,而越感到喜歡,就越會促使我們付出,這才是良性循環。

在經濟學領域中,有這樣的理論:投入越多的勞動或者感情就越容易高估物品的價值,這種效應被美國經濟學家丹,艾瑞稱之為“宜家效應”。

當你在宜家購買東西后,需要自己回家組裝而這種付出勞動與精力的組裝,會讓我們增加物品的價值。

付出越多,我們賦予物品的價值就越高,甚至會超過其本身的價值。

在感情中毫無保留的付出的人,最後感情都是無疾而終

所以,當一個人在為你付出時,不僅僅是為了平衡認知而喜歡你,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感情也會發生變化。付出會讓對方感到快樂,心情舒暢。

因為一個人的付出,讓這段感情開花結果,讓它變得特別而煥發光彩,自然便會被吸引,進而產生依戀。

電影《小王子》裡,小王子在地球上遇見一大片的玫瑰花,但他心裡想的還是自己星球上那朵傲嬌的玫瑰花,他擔心她會枯萎,會死去。即使有千千萬萬多玫瑰,但在小王子眼中只有自己精心照顧,產生過情緒的那一朵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玫瑰花。

其實,地球上的玫瑰花和自己的那一朵,並沒有什麼區別,僅僅是因為自己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所以才變得特別。

當然,除了依戀和愉悅,為他人付出也會讓我們感到自己的價值得到了認可和提升,產生自我成就感。這些美好的體驗都會讓一個人對付出和投入的對象給予更好的評價。所以,通常我們說要對自己好點,其實就是適當的滿足自己的需求,而需要別人的付出,體貼和關心,也是我們對於情感的需求。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需要自我肯定:你值得對自己好,也值得別人對你好。

在感情中,長期單向的付出體現的不僅是對自我價值的貶損,其實也是給對方的輕視。不要覺得接受對方的付出就是一種虧欠,雙方的共同付出才是兩個人相愛的基礎和持續下的動力。再說,你有能力也有心意去回饋,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