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賦中的古代女子圖鑑:囿於禮法的喜樂悲歡

賦興於兩漢,如同唐朝的詩與宋朝

的詞,漢賦亦是展現古代思想文化及生活的重要題材。漢賦汲取兩漢社會思想文化,在漢代文人筆下形成流傳千載的經典文學作品,它所描寫的神女、舞女、怨女、勞動婦女等兩漢女性形象,皆是古代女子的真實生活在文學作品中的反映。透過漢賦的文字,我們依稀可以描摹出兩漢時期的各種女性的生活圖鑑。

兩漢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影響著其後歷代王朝的發展,特別是儒家教化思想等傳統禮法的形成,它既是兩漢社會的衍生物,亦是兩漢人們精神文化的邊框。尤其是兩漢的女子,她們的悲歡喜樂都囿於當時的禮法教化

漢賦中的古代女子圖鑑:囿於禮法的喜樂悲歡

銬著禮法教化之鏈起舞

禮法教化深深地影響著兩漢時期女性的生活,可以說,當時的女性是銬著禮法教化的鎖鏈起舞。兩漢形成一系列規範且繁瑣的禮法制度和教化條例,宛如細密柔韌的絲線,纏繞在兩漢女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技能的學習、日常的行為、兩性的婚姻、家庭的生活等生活領域。

兩漢女性最主要的受教育內容是道德教育,不同於現代的道德思想教育,兩漢的女性德育追求的是封建禮教中的妻柔、姑慈和婦德。成書於東漢時期的中國古代女性專門教育著作《女誡》,便是兩漢女子道德教條的代表性實物。《女誡》以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的七個內容,把兩漢女子封鎖在卑微恭順,對丈夫,對公婆順從,與夫家叔妹和睦相處的牢籠之中。

漢賦中的古代女子圖鑑:囿於禮法的喜樂悲歡

除《女誡》外,還有不少針對兩漢女性的禮法教化的論著。諸如劉向的《列女傳》通過講述古代女性的"道德"事蹟,來論說女性之德必須是母儀、賢明、仁智、貞順、節義、辯通。此外還激烈的批判逾越禮制規範一類的女子。亦有蔡邕的《女訓》再度強調古代女子的"婦德"。

在儒家教化的影響下,各種兩漢女性的"婦德"規範論著層出不窮,並且成為兩漢普遍承認的女子道德教材。而兩漢時期的儒家經典,諸如《詩經》、《孝經》、《禮記》等,也可供男性和女性學習的著作,所強調的也是儒家的"三綱五常"。兩漢的官方法律的制定,包括針對女性的法律,亦是根植於儒家"三綱五常"的禮法教條。如此背景之下,"三從四德"的女性教育規範的鎖鏈更加牢固。

漢賦中的古代女子圖鑑:囿於禮法的喜樂悲歡

這些禮教規範不只侷限於女性的"婦德",亦要求女性必須學習一些生產技能。兩漢時期,社會生產是"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女性就必需掌握桑蠶、紡織等技能,此外,亦有學習歌舞禮樂的要求。兩漢時期的女性,要通禮法詩書,掌桑蠶紡織之技能,是一個普通家庭中不可缺少的勞動力。在此社會大環境下,各色各樣的女性形象成為文學作品的創作題材,漢賦中就記述眾多的兩漢女性形象。

超脫絕世的神女

超脫於世俗之外的神仙之女是漢賦中描寫最多的漢代女性形象。宋玉的《神女賦》和《高唐賦》是漢賦中"神女"形象的源頭。在受宋玉的啟發之後,寫《神女賦》的人不在少數。大量的神女之賦湧現,諸如《美人賦》《定情賦》《正情賦》中的神女,皆容貌迤邐,身姿綽約,服飾華美,妝容昳麗,有著"享自然以絕俗,超希世而無群"的魅力氣質。

漢賦中的古代女子圖鑑:囿於禮法的喜樂悲歡

神女是漢賦中所虛構的夢幻世界之中的女子,往往都是"魂翩翩而夕遊,甘同夢而交神",神秘莫測,如同神仙一般。這些神女雖為虛構,卻是漢賦的作者們根據現實中的女性形象加以想象而成的,來源於現實,亦高於現實。神女的一切都十分完美,完全符合當時男性對美人和神仙的想象。

窈窕嫻雅的美人

漢賦中有不少兩漢時期美人的形象描寫。"美人"雖不似神女一般神秘莫測,難以企及,卻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神女"。這些美人如同"神女"一樣有著較好的容貌,華美的服飾,卻有著現實所要求的克情重禮,符合男性對女性的審美,亦符合禮法教化中對女性的規範。

漢賦中的古代女子圖鑑:囿於禮法的喜樂悲歡

《搗素賦》中"紅黛相媚,綺組流光,笑笑移妍,步步生芳。"的宮女,亦是"幽閒貞專之性"。《機婦賦》中的婦女,心靈手巧,嫻雅美好,有"窈窕淑媛"之容貌,亦有"貞怡"之嫻雅。《止欲賦》中的美人有"歷千代其無匹"的絕世美色,更有"純潔之明節,後申禮以自防"的善良嫻靜。

這些漢賦中的美人容貌美麗動人,更有女性的品性高潔、端莊矜持、嫻雅重禮的特質,展現出品性高潔、嫻雅重禮的魅力。既有容貌之美,亦有守法重禮的高潔,才是兩漢男性心中真正的"女神"。

鼓瑟擊築的舞女

享樂之風、奢侈之勢的環境氛圍下,舞蹈音樂的發達,為當時人們的享樂提供了條件,歌女和舞女極受歡迎。

漢賦中的舞女是兩漢音樂舞蹈界的藝術家。《七辯》中舞女穿著華麗的服飾,"轉歌流聲。"《西京賦》中寫長坐而歌的女子"聲清暢而矮蛇。"這些歌女自信從容,歌聲婉轉動聽。《舞賦》中能歌善舞的舞女"眉連娟以增繞兮,目流娣而橫波。珠翠的礫而招耀兮,華桂飛髻而雜纖羅。"

漢賦中的古代女子圖鑑:囿於禮法的喜樂悲歡

舞女皆是頭戴珠飾,身著華服,眉目如畫,顧盼神飛,美豔動人。 她們活躍在各種宴會場合,雖然身份和地位不高,卻用出色的美貌和精湛的舞技贏得關注,成為男性欣賞的對象。舞女可以滿足上層社會對聲色娛樂的喜好和追求,也成為漢代宴會場合中一道亮麗而自信的風景。

泣涕漣漣的怨女

無論是皇宮之中的嬪妃還是普通女性,在愛情和婚姻以及遭遇的不幸,常常引得她們哀思愁怨,內心的悽楚化作行行腮邊淚。漢賦中亦有不少這樣的女性。

漢賦中,描寫怨女的最著名的是司馬相如的《長門賦》。《長門賦》站在"金屋藏嬌"的陳皇后的角度,寫陳阿嬌失寵後,孤獨、淒涼、傷感、落寞的真實狀態。《長門賦》中記述陳皇后"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

《長門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兩漢女性追求幸福的執著以及求而不得的愁怨、哀思。 在一夫多妻的兩漢,妻妾之間本就相互競爭丈夫的寵愛,以此獲得在家中的地位、資源、榮耀。這關乎著女子的幸與不幸。這在後妃身上體現得更加明顯。所以,當帝王寵愛其他妃殯的冷酷現實呈現在面前時,才有"心嫌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親。"的悽苦,亦有對君王的思念之情,期盼著君王能回心轉意,也期待著自己再獲聖寵。

漢賦中的古代女子圖鑑:囿於禮法的喜樂悲歡

《蔡伯嘈女賦》中東漢末年的蔡文姬,一生跌宕悽美。她出身名門,受過良好的教育,是天之驕女。她的人生本該非常平順,但奈何造化弄人。丈夫不幸早逝之後,她在深陷匈奴期間被迫嫁給匈奴人,度過了渴望回家、不堪忍受的十二年。"忍胡顏之重恥,恐《終風》之我萃。""哀我生之何辜,為神靈之所棄。佇美目於胡忌,向凱風而泣血。"字字皆是蔡文姬的忍辱負重和哀愁。

《寡婦賦》中的女子從出嫁到喪夫,富足顯赫的婚姻生活才開始,丈夫卻慘遭殺害,對於一個新婚女子來說,這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她"含慘悴以何訴,抱弱子以自慰,""彼生離其猶難,月永絕而不傷?"只能通過哭泣和自我安慰的方式消解心中的巨大悲痛,低落、悲痛、哀傷的心情,更是人之常情。

漢賦中的古代女子圖鑑:囿於禮法的喜樂悲歡

伶俐堅韌勞動婦女

漢賦中還有一些關於女性的生活或女性從事勞動生產的生活狀況描寫。這些女性通過勞動體現自身的價值。她們機靈聰慧,做事幹脆利索,展現出伶俐能幹的精神風貌。

《青衣賦》中的青衣女"盼倩淑麗,皓齒蛾眉。玄發光潤,領如蟾螃",更是"精慧小心,趨事若飛。中饋裁割,莫能雙追""察其所履,世之鮮希。宜作夫人,為聚女師。"青衣女容貌嫵媚動人,更有著純潔的心靈和精湛的技藝。青衣女心思純正、善良聰明、處事謹慎、做事高效,廚藝女工更是首屈一指,十分的伶俐能幹。

《機婦賦》中"解鳴佩,釋羅衣,披華幕,登神機,乘輕紓,覽床帷爾乃窈窕淑媛,美色貞怡。"機婦嫻雅美麗,心靈手巧,性格堅貞。她解下鳴佩,鬆開羅衣,拉開床帷,坐在紡織機旁,以極其熟練的手法織布,伶俐能幹。

《洛都賦》中"桑宮繭館,區制有矩。後帥九殯,躬勸工女",

皇后率後宮眾妃指導宮女採桑、養蠶。可見,採桑、織布在漢代婦女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漢代女性無論貧富貴賤,從小都要接受紡織、飲食等家務工作的訓練。就連王侯夫人,也要"紡織不輟"。

漢賦中的古代女子圖鑑:囿於禮法的喜樂悲歡

兩漢的勞動婦女亦會遇到婚姻危機,但她們依舊堅韌。《出婦賦》中的女子婚後恭謹勤勉,卻遭遇"君不篤兮終始,樂枯黃兮一時。心搖盪兮變易,忘舊姻兮棄之。"面對被丈夫拋棄的窘境,她不哭不鬧,沒有表現出怨恨。她用

攬衣出戶、與夫長辭的方式,結束了這段失敗的婚姻。

這樣的兩漢女性數不勝數,她們用情專一卻遭遇婚變,雖十分痛苦,卻並沒有因此而被打倒,而是果斷地放棄了失敗的婚姻,決絕地離開了夫家,開啟了自己的新生活,理智而決絕、堅韌而頑強。

結語

漢賦作為兩漢時期的經典文學作品,它的創作題材中有不少兩漢的女性,賦中亦有兩漢女性的真實生活狀況和精神內涵。賦中的女性,逃不開封建禮法的束縛,卻仍舊積極地生活。超脫世俗之外的神女,活在男性的想象之中。窈窕嫻靜的美人,遵守立法,純潔美好,是真正受人追求的"女神"。亦有泣涕漣漣的怨女,為愛情婚姻,或生活遭遇,唯有哭泣能發洩她們的苦楚和失落。她們中亦有是嫻雅寧靜的勞動婦女,採桑養蠶,臨窗紡織,伶俐能幹,即使遭遇突變,以堅韌頑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