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臨時補貼,更大力度添保障

價格臨時補貼,更大力度添保障
價格臨時補貼,更大力度添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安徽省採取價格補貼、生活補貼等方式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截至目前已發放價格臨時補貼22170.9萬元,救助421.82萬人次。朱慧卿作(新華社發)

疫情影響下,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牽動人心。為緩解物價上漲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影響,今年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已啟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近日,有關部門再次做出安排,對價格臨時補貼開展階段性提標擴圍。在前期已為6000多萬人次困難群眾發放補貼的基礎上,有望新增惠及800多萬人,為更多困難群眾添一份保障。

新增將惠及800多萬人

日前,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階段性價格臨時補貼工作的通知》,以價格臨時補貼階段性提標擴圍為核心展開部署。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彭紹宗介紹,提標即提高補貼標準。今年3月到6月,每月價格臨時補貼金額提高1倍發放。擴圍即擴大保障範圍。3月到6月,在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已有的保障對象基礎上,將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領取失業補助金人員也納入保障範圍。

按照規定,原有補貼對象包括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優撫對象、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等四類群體。初步估算,此次擴圍將新增惠及800多萬人。

資金的保障渠道也已明確。失業人員的相關支出,按照現行政策規定,從失業保險基金中來列支,其餘對象的價格臨時補貼資金由財政負擔。中央財政按照東部地區補助30%,中部地區補助60%,西部地區補助80%的比例,對各地增支的部分予以支持。

同時,《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儘可能縮短髮放補貼所需的時間,務必在物價指數等統計月報數據發佈之後的20個工作日之內將補貼發放到位。

已發放補貼18.8億元

價格臨時補貼緣何而來?有何意義?

彭紹宗介紹,中國於2011年建立價格補貼聯動機制,作為一項兜住民生底線的重要制度設計,它將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具體是指當物價出現明顯上漲時,在向困難群眾正常發放最低生活保障、失業保險金等救助金的基礎上,額外發放的價格臨時補貼。

該機制有三個關鍵詞:價格、補貼、聯動。

——補貼與價格聯動。當物價出現短期明顯上漲的時候啟動機制,當價格平穩或者回落了,補貼也就停發,所以稱為價格臨時補貼。

——補貼與城鄉低保聯動。困難群眾只要按規定進入社會救助和保障範圍,能夠正常領取低保、失業保險等救助金,就能領取價格臨時補貼,並且低保額度越大,價格補貼金額也就越多。

——救助金與價格聯動。在物價上漲保持一段時間持續不降的情況下,就要通過提高城鄉低保、失業保險金等標準,把這部分價格臨時補貼納入救助金中固定下來。

“這項政策的核心就是要緩解物價上漲對於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影響。”彭紹宗說,該機制啟動條件靈敏度高,運行以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當地單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達到3.5%或者食品價格同比漲幅達到6%時就會及時啟動,發放價格臨時補貼。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一級巡視員伊佩莊介紹,民政服務對象中的困難群眾一直是聯動機制建立以來受益最大的群體。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啟動了聯動機制,為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共為6155.3萬人次的困難群眾發放補貼18.8億元。

財政安排補助資金1560億元

為幫助各地做好睏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同時落實好階段性加大價格臨時補貼力度的要求,各相關部門正展開行動。

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副司長王新祥介紹,財政部在前期已經提前下達1030億元的基礎上,很快還要下達約530億元的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這兩部分加起來,一共安排了1560億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實際執行數。

“這項資金是困難群眾的救命錢,一分一釐都要用好、管好。”王新祥說,有關部門將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加大監管力度,努力突出三個原則:一是 “精準”,努力避免錯保或漏保現象;二是 “及時”,目前大部分社會救助待遇都直接將資金支付到困難群眾個人賬戶或者相關機構賬戶,最大限度減少中間環節;三是“安全”,指導各地不斷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在分配下達資金之後,要主動將分配結果向社會公開。同時,也要求各地加大對發放對象、具體發放金額等內容的公開公示力度。

“這次中央決定階段性提高價格補貼標準,是為困難群眾雪中送炭的好事,可以有效消除疫情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不利影響。”伊佩莊表示,民政部將指導地方民政部門配合做好價格臨時補貼資金的測算工作;確保價格臨時補貼以社會化發放的形式,及時、足額髮放到困難群眾手中;同時加強跟蹤監測,掌握各地發放情況,並做好統計工作,及時研究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記者 李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