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臺縣突出“三個精準”抓黨建促脫貧

三臺縣把抓黨建作為推動脫貧攻堅重要引擎,圍繞學習貫徹中央、省委、市委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和中央、省委、市委組織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會精神,以“三個精準”為抓手,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三臺縣突出“三個精準”抓黨建促脫貧


突出精準定責,凝聚攻堅“組織力”。圍繞黨的組織體系和責任體系建設,推動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互融互促。念好“嚴”字決,掛牌督戰。印發《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實施方案》,建立縣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副縣級領導、行業部門“三張掛牌督戰工作責任清單”,實行縣級領導“領戰”、縣級部門“會戰”、鎮村“主戰”,構建四級聯動督戰體系。聚焦脫貧攻堅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壓緊壓實縣鎮村三級黨組織“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飲水安全保障”“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公益崗位就業、無勞動力家庭兜底保障”等8個方面責任。念好“合”字決,加大培訓。實施“1+2”量身定製提能計劃,以“座談+交流”的形式召開59個市直部門和省市駐縣單位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座談會;以主會場+“雲課堂”直播的形式召開8000餘名縣教體、衛健系統脫貧攻堅幫扶人大會;以“主會場+33個分會場”的形式召開全縣脫貧攻堅暨“六個一”“三個一”幫扶工作會,不斷強化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能力素質。組織近200個兩新組織開展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百企幫百村”百日攻堅行動,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念好“實”字決,督導暗訪。突出問題導向,抽調黨員幹部18名,組建脫貧攻堅幫扶工作作風專項督查小組6個,按照“2019年度收入4000元以下貧困戶,全覆蓋督查結對幫扶責任人幫扶工作;收入4000元至5000元貧困戶,每個鄉鎮隨機抽查10%結對幫扶責任人幫扶工作;每個貧困村隨機抽查貧困戶不低於6戶”的工作要求,開展暗訪督查工作。目前,累計走訪266個村1104戶貧困戶,發現存在問題273個,點對點印發整改通知書58份。

突出精準施策,提升攻堅“執行力”。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穩定隊伍築牢解決貧困基層基礎。嚴格落實“貧困村、非貧困村第一書記及駐村工作隊隊員除因調離本縣、退休、懷孕、生病等不能正常履行職責的特殊情況外,原則上不予調整”“因鄉鎮機構改革,編制下沉鄉鎮的事業站所幹部其幫扶貧困戶原則上不予調整”“因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到縣級部門任職的領導幹部和退居二線的領導幹部其幫扶貧困戶不予調整”三不調原則,穩定“六個一”“三個一”幫扶力量,1.84萬名財政供養黨員幹部聯繫貧困戶“全覆蓋”。務實作風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嚴格月督季評工作機制,制定《嚴肅幫扶紀律改進工作作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九條硬措施》和《抓作風建設促工作落實十條硬措施》,注重一線問題解決,形成扶貧隊伍過硬作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減輕基層負擔。深化“黨組織+貧困戶+幫扶責任人”聯絡機制,定向開發公益性崗位2521個,用於安置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關心關愛推動扶貧制度化發展。完善“黨委(黨組)+社會扶貧”保障機制,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確保符合低保條件貧困人口應保盡保,實現農村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併為561戶邊緣戶購買扶貧保,提供意外傷害、住院醫療等“二次賠付”。

突出精準發力,強化攻堅“保障力”。堅持在脫貧攻堅重大任務中檢驗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切實幫助貧困群眾解決難題。融合力量補短板。在140個貧困村全覆蓋創新開展“扶貧趕集日”主題黨日活動,動員黨員幹部通過“以購代捐”的方式,每月至少1次採購貧困戶、邊緣戶農副產品,目前已為1500餘戶貧困戶、邊緣戶增收40餘萬元。推進“黨建+就業扶貧”模式,鄉鎮黨委協助工會、人社等縣級部門舉辦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7場次,為鴻星爾克、翰彬霖等7家縣內重點企業招聘入職351人,為市重點企業京東方、惠科招聘三臺籍人員694人,幫助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586名。

夯實基礎強弱項。持續深化“補短板、強弱項”和問題整改“清零”兩大專項行動,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全面補齊898戶貧困戶、232戶邊緣戶、6125戶其他三類重點對象戶土坯房改建“硬骨頭”,堅決消除危舊土坯房。整合各類項目資金近1.6億元,全面掀起基礎設施強化建設。壯大產業促提升。按照“黨建+”模式,匯聚五大路徑優勢,健全產業扶貧投入和利益聯結兩大機制,吸引2200餘家經營主體投入農業產業,建設國家、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5個,實現貧困村均有主導產業、貧困戶均與現代農業產業粘連。按照人才幫扶到產業、企業幫扶到產業工作思路,深化“百企幫百村”活動開展,選派174家民營企業科技黨員指導服務產業,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

文/宋榮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