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試點激發內生動力,西山區人民法院繁簡分流提升訴訟效能

西山區人民法院目前有員額法官49名,連續多年受理案件數位居全省基層法院前列,2019年受理各類案件32562件,審執結各類案件30121件,綜合結案率為92.5%,員額法官人均收案740件,人均結案685件,人均收案結案數均位列全省第一。


近年來,西山區人民法院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總體目標,主動順應司法改革要求,優化司法資源配置,努力提升審判工作質效,重點聚焦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探索開展了訴源治理多元調解、分調裁審一體建設、電子訴訟智慧法院等工作,為全面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積累了寶貴經驗,為促進司法資源與司法需求合理有效配置提供了有益借鑑,為試點工作開展打牢了堅實基礎。


今年1至3月,區法院新收民商事案件3037件,分流1973件,分流率達69%,實現了20%的法官分流辦理60%以上案件的改革目標。

改革試點激發內生動力,西山區人民法院繁簡分流提升訴訟效能

No.1

堅持黨建引領

創新“多元化”調解模式


主動將多元糾紛解決機制與訴訟服務工作結合起來,創新建立“黨建+多元解紛”模式,制定出臺《關於構建“大調解”工作體系的實施意見》《西山法院訴調對接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完善多元解紛機制。

實踐中,在轄區內各街道設立了訴調對接工作站,與仲裁機構等部門建立固定的訴調對接關係,與交警大隊搭建“道交一體化”平臺,實現道路交通事故類糾紛全流程網上處理;與西山景區管理局結成黨建共建單位併成立旅遊調審中心,快速化解旅遊糾紛;與市第一人民醫院建立“黨建+醫法”工作聯建,為醫患雙方護航;與區司法局開展網格共建,開闢訴訟綠色通道,助力“復工復產”。

同時,面向社會遴選了117名特邀調解員、吸納35家調解組織,在全省率先組建54支律師特邀調解員隊伍,健全特邀調解制度。今年訴前成功調解分流案件2705件,調解成功率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


No.2

堅持繁簡甄別

建立“集約化”分流體系


嚴格按照“簡出效率、繁出精品”的工作思路,建立繁簡分離“雙軌制”模式,分別組建民事速裁法官團隊和民事精審法官團隊,加強案件分配工作的管理力度。

一方面,由速裁法官對全院新收民商事案件進行嚴格篩選,將簡單案件導入速裁“快速車道”,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依法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簡易程序、督促程序、特別程序等快速審理,確保精準分流;另一方面,將民事精審法官團隊劃分為建設工程團隊、勞動及醫療團隊、商事團隊、綜合審判團隊,將複雜案件引入專業化審理的“專項車道”,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確保案件質效。

同時,在專業化分案的基礎上,運用民間借貸、婚姻家庭等傳統民事案件調配分案,填補各審判團隊分案不均衡現象,使其“滿負荷”運作。

通過“雙軌制”運行,保證了大量簡案快速審結,又讓精審團隊法官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審理複雜疑難案件,為審判帶來了“加速度”,實現了有限司法資源的高效配置。

改革試點激發內生動力,西山區人民法院繁簡分流提升訴訟效能

No.3

堅持優化流程

推行“精細化”庭審方式


以構建普通程序、簡易程序、速裁程序等相配套的多層次訴訟秩序體系為著力點,探索形成“品質訴服+多元調解+速裁”的分調裁審工作模式,大力推廣示範訴訟,加快健全類案集中辦理制度,重點針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物業服務、融資租賃合同等批量式、多發性、群體性糾紛,選擇一件典型案件先行調解、先行判決,為其他案件辦理明確導向、提供參考,利用示範案件在審理流程、裁判結果上的示範指引性,將大量同類型糾紛快速消解在萌芽狀態,切實做到“審結一件、解決一片”,實現以“個案”帶動“量案”。

同時,依託簡單案件集中審理模式,簡化庭審環節,推廣要素式、令狀式裁判文書,採取“多案連審”“多案同審”“一庭多審”等方式,將簡單案件裁判文書一鍵生成,提高速裁快審案件辦理速度。

今年以來,速裁團隊審理的案件上訴率為2.8%,上訴案件發回改判率為0.8%,調解撤訴率綜合達65%。

改革試點激發內生動力,西山區人民法院繁簡分流提升訴訟效能


No.4

堅持資源整合

打造“專業化”工作團隊


按照 “兩個一站式”建設目標,將原來訴訟服務中心、訴調對接中心、分調裁審三中心功能統一優化整合到立案速裁團隊。

一方面,針對大量案件需要快速甄別的特點,區法院圍繞“老中青搭配,以中青年法官為主,在實戰中做好傳幫帶”的思路,配備速裁員額法官9名,定期組織案件討論並確定類案裁決方案,資深法官向青年法官、法官向法官助理“傳經驗、幫業務、帶作風”,有效提升團隊整體業務能力提升和辦案經驗積累;另一方面,針對案件數量多的情況,建立速裁團隊“1+1+N”模式,即每名速裁法官組建一個辦案團隊,各團隊配置一名法官助理和一至二名書記員,進一步明確分工協作,確保各團隊形成最大合力。

同時,結合試點工作擴大獨任制適用範圍工作安排,區法院將依託立案速裁團隊建設,加快推行“事實不易查明,但法律適用明確的案件,由法官一人適用普通程序獨任審理”等制度,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


No.5

堅持創新驅動

搭建“智能化”訴訟平臺


緊緊扭住“健全以人民為中心的訴訟服務體系制度”這一目標,深度融合信息技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立體式審判模式,在智慧法院建設上持續發力,信息化建設累計投入資金4000萬元。

一方面,率先在全省開通訴訟服務一體機使用,全方位實現自助立案、自助繳費、跨域立案等便民服務,今年以來,提供服務12000人次,自助立案824件;另一方面,在全省率先建成“24小時”自助智慧法院,將訴訟服務與信息化、大數據相結合,並綜合訴訟服務體系和資源,為當事人提供全天候、不間斷的訴訟服務。

再一方面,建成西南首家“智慧微訴平臺”,依託微信公眾號,結合移動辦案等平臺,實現網上立案、網上庭審、網上閱卷等“一站式”訴訟服務,在疫情防控中有效保障各類訴訟案件正常推進。

同時,研發“E鍵文書自動生成系統”和“E鍵送達平臺”,實現128種執行法律文書智能自動生成、一鍵集約送達,做到“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改革試點激發內生動力,西山區人民法院繁簡分流提升訴訟效能

在下一步試點工作開展中,西山區人民法院將始終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司法需求作為出發點,緊緊圍繞優化司法確認程序、完善小額訴訟程序、完善簡易程序規則、擴大獨任制適用範圍、健全電子訴訟規則等重點工作,加快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切實提升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水平,為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提供堅強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來源:區委政研室(改革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