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月儲蓄國債停發,3年期大額存單“補位”,利率超4%

最近,“餘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首次跌破2%”的消息讓不少投資者深受打擊。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全市場有數據統計的650多隻貨幣基金中,已有一半以上的收益率跌破2%,平均收益率僅為1.97%。

4、5月儲蓄國債停發,3年期大額存單“補位”,利率超4%

據業內人士推測,貨基收益率還有進一步下行的空間。很多穩健型投資者表示“不能接受這麼低的收益率”,想要尋找新的投資品。

被看好的中短債基金

作為貨基的“替代品”之一,去年9月開始中短債基金就受到各基金公司的熱推。

然而,中短債基金真的能成為貨基的“替代品”嗎?

中短債基金,顧名思義,是一種中短期純債型基金。它不投資股票等權益類資產,主要投資於流動性較好的、剩餘期限在1-3年內的高評級債券,例如國債、金融債、企業債等等。

中短債基金兼具了債基和貨基的優點。與貨基相比,中短債基金投資範圍更廣,可博取收益的空間更高。銀河證券數據顯示,截至3月13日,中短債基金過去一年平均收益為4.23%,成績相當亮眼。而相較於普通債券基金,中短債基金投資的債券久期更短,受利率波動影響較小,風險更低。

部分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目前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政策面偏溫和、我國經濟雖承壓但韌性較好、流動性合理充裕等因素利好債市,而兼具收益與流動性兩大優點的中短債基金,正好是穩健型投資者的最佳選擇之一。

不過,也有部分業內人士並不看好債市,認為不確定性因素過多,之所以把資金投向債市,只是因為現階段更不看好股市。

金庫君認為,從避險方面來看,中短債基金並不能替代貨基。與貨基的“低風險”等級相比,中短債基金通常屬於“中低風險”。正是因為風險略高,它才比貨基的收益略高。

去年以來,債券市場違約現象頻現,其中不乏高評級債券,導致部分基金“踩雷”,進而影響基金淨值。如今正值疫情期間,不確定性因素更多,債券違約風險更大;另外,若債券價格大幅波動,中短債基金也面臨虧損。

穩健型投資者偏愛哪些產品?

當避險情緒升溫時,投資者會愈發青睞安全性更高的資產。最近,這幾類產品很受投資者偏愛。

1.國債

國債是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發行的債券,有國家信用作背書,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很低,一直很受穩健型投資者追捧。在經濟形勢不佳的情況下,國債的安全性優勢就更明顯了。

此外,國債還具有利息免稅、收益率相對銀行定期存款較高的優勢。以2019年11月份發行的儲蓄國債為例,3年期發行利率為4%,5年期發行利率為4.27%,而銀行3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僅為2.75%。

不過,儲蓄國債並不是想買就能買,其發行量十分有限,且只能在指定期限購買。

4月7日財政部官網信息顯示:二季度原計劃4月發行的電子式儲蓄國債及5月發行的憑證式儲蓄國債,均未列入發行計劃,僅有6月發行的電子式儲蓄國債。也就是說,要想投資儲蓄國債,至少要等到6月份了。

4、5月儲蓄國債停發,3年期大額存單“補位”,利率超4%

(財政部官網公佈的二季度儲蓄國債發行計劃表)

除了儲蓄國債以外,還有一種記賬式國債。這類國債發行利率雖低於儲蓄國債,但可上市流通,投資者能賺取買賣差價。

4月8日,我國5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5%,國債價格走高。

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國債收益率已創新低,後續下行空間有限,國債價格進一步走高可能性較小。

2.大額存單

今年3月,央行發佈了存款新規,要求各銀行整改靠檔計息類產品,提前支取存款只能按活期利率計算利息。具體內容請閱讀《銀行存款新規發佈,今後這兩類產品或不再是首選》。

雖然不再靠檔計息,但大額存單的利率仍然可觀。

中國貨幣網數據顯示,3月14日以來,共有1000多款大額存單發行,其中3年期產品較多,利率普遍高於4%。據經濟日報報道,在多家商業銀行推出的個人大額存單產品中,3個月期平均利率為1.595%,6個月期為1.885%,1年期為2.25%。

這些大額存單起存金額大多是20或30萬元,發行利率通常為基準利率上浮40%-50%,明顯高於同期限的定期存款產品。

4、5月儲蓄國債停發,3年期大額存單“補位”,利率超4%

(定期存款基準利率)

風險方面,大額存單的安全性也比較高。與理財產品不同,大額存單屬於一般性存款,受存款保險保障。

3.結構性存款

由於夠不到大額存單20、30萬元的高門檻,不少投資者把目光轉向了起存金額普遍為1萬元的結構性存款。

目前結構性存款的平均實際到期收益率為3.5%-4%,平均期限為3-4個月。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3月結構性存款發行量為968只,環比增加30.11%;平均期限為170天;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5.11%,環比上漲42個基點,已連續2個月大幅走高。

3月到期的結構性存款平均期限為137天,平均到期收益率為3.64%,環比上漲3個基點。其中,大部分結構性存款產品達不到預期最高收益。

普益標準統計數據顯示,3月28日-4月3日,有兩款結構性存款實際到期收益率“觸底”,以0.5%的保底收益率兌現,僅略高於0.35%的活期存款基準利率。具體來看,這兩款產品分別掛鉤黃金現貨價格和股票指數,預期最高收益率分別是6.28%和4.5%。

3月央行發佈的存款新規明確規定“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這意味著,結構性存款的保底收益率將保持在較低水平。由於收益與匯率、利率、金融衍生品等波動指數掛鉤,結構性存款的風險較高,有一定概率只能獲得保底收益。

疫情以來,穩健型投資者越來越偏愛銀行發行的產品,甚至是普通定期存款;不少激進型投資者也意識到保本的重要性,轉投銀行的懷抱,導致大量資金流入銀行。為了減輕負債端壓力,已有部分銀行表示“今年要壓降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等產品的規模”。對於這些比較安全的產品,大家還是且買且珍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