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無人看護,珍惜野生動物更難過了

因為疫情,人類活動減少,野生動物是不是就會過得更好?

從非洲來看,事實或許正相反:在這裡,盜獵變得更加嚴重。
為了防止疫情擴散,非洲一些國家從3月底開始施行“封城”,但隨後人們發現——瀕危動物被獵殺的情況正極速增加。封城之後,南非至少有9頭犀牛被獵殺,博茨瓦納有6頭犀牛喪生,尼泊爾有1頭大象和3頭恆河鱷死亡——這些僅僅是被發現的部分,或許還有更多的盜獵不為我們所知。
參與犀牛救援的非營利性組織“Rhino911”表示,在南非宣佈封鎖之後,他們幾乎每天都會接到關於犀牛盜獵的消息。有時候,他們能將失去了母親的犀牛幼崽救回來;但有時候,當他們找到被割掉角的犀牛時,犀牛已經不行了。圖片顯示的是這個組織在上週日救助了一頭11個月大的犀牛幼崽。

疫情期間,無人看護,珍惜野生動物更難過了

為什麼盜獵在疫情期間會增加呢?
一方面,疫情減少了當地人的收入。一些人可能會重新拿起獵槍,或者是為了得到食物,或者是通過非法銷售賺錢。
另一方面,許多動物園和保護區幾乎沒有了遊客,也讓動物保護難上加難。遊客在保護區內遊覽時,無形之中也是一種監督,讓盜獵者無從下手;而沒有了遊客,保護區只能依靠工作人員來巡邏。
更糟糕的是,沒有遊客也就沒有了錢。民間的動物保護組織十分依賴於旅遊業的收入,但現在,他們已經不得不辭去一些工作人員。這也意味著,能夠參與反盜獵、保護動物的人更少了。
往年的6月~10月是旅遊旺季。但這個夏天,非洲大陸上的野生動物和自然保護區,能夠迎來遊客、迎來轉機嗎?

疫情期間,無人看護,珍惜野生動物更難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