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甲戰士”成現實,國產單兵外骨骼再添新品,與美國差距縮小

相信有不少朋友和虎哥一樣,都是機甲迷,而如今單兵外骨骼的出現,有望讓“機甲戰士”成為現實。目前,美俄等軍事強國都相繼推出了多款單兵外骨骼,我國自然也不例外。

日前,我國公開了一款新型單兵外骨骼,和以往的產品有了很大的不同。從細節方面看,這款單兵外骨骼並沒有使用外部動力,其儲能結構就是幾根彈簧,整個外骨骼看起來有些簡陋。

“機甲戰士”成現實,國產單兵外骨骼再添新品,與美國差距縮小

既然沒有外部動力,那麼這款外骨骼是如何做到能讓人省力的呢?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依靠機械結構將手臂負擔的重量轉移到身體其他能夠承擔更大重量的部位,與此同時,還加強了背部和腿部受力程度。

也正因為這款外骨骼結構簡單,沒有使用外部動力以及液壓或者電機驅動,所以其維護保養都比較簡單,不過這也限制了其使用環境,只能用於後方搬運軍火或者物資,不適合一線士兵用於戰鬥。

“機甲戰士”成現實,國產單兵外骨骼再添新品,與美國差距縮小

當然了,要說科技含量比較高的單兵外骨骼,這些年我軍也研製出了不少產品,比如在2015年,我國就在中國軍民融合技術裝備博覽會上亮相了一款單兵外骨骼,這款外骨骼系統融合了多個傳感器,能夠管理微型液壓系統,並能夠在人與機器之間形成有效互動。

這款單兵外骨骼的性能也非常出眾,其額定負重為35公斤,額定搬運重量為50公斤,在35公斤的負重條件下以4.8公里每小時也就是人們日常步行的速度行走時,續航里程為20公里。

不過這樣的性能距離美國最新成果還是有些差距,美國洛馬公司也研製了一款單兵外骨骼系統,簡稱HULC,能夠在負重90公斤的情況下,以4.8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行走20公里,比中國這款單兵外骨骼系統的額定載重高了兩倍多。

“機甲戰士”成現實,國產單兵外骨骼再添新品,與美國差距縮小

儘管中國在單兵外骨骼方面和美國還有一定差距,但是我國在相關領域的研究卻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局面。

就在去年,我國還專門舉辦了一次名為“超能勇士—2019”的單兵外骨骼系統挑戰賽,在比賽中亮相了多款外骨骼系統,有的產品專門用於搬運物資,有的專門用於負重/輕裝機動,這樣的比賽,也有利於我國在正式裝備前,篩選出最合理、最可靠的單兵外骨骼系統。

相比於中美,俄羅斯由於基礎工業較差,在單兵外骨骼領域的研究就要落後一些了,截止到目前,俄羅斯也只公開過一款單兵外骨骼系統,不過從測試畫面來看,不如說是一個輔助機械臂更合適。

可以看出,中美俄這些軍事強國普遍對於單兵外骨骼系統有著非常高的研究熱情,這又是為何?實際上,一切都是需求使然。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戰爭也在不斷變化,而對於陸軍士兵來說,最大的變化除了武器更加先進之外,就要數單兵負重越來越大。就拿駐阿美軍來說,由於阿富汗多山地,很多作戰區域靠車輛根本無法到達,任美軍後勤再強大也得靠鐵腳板老老實實爬。據統計,駐阿美軍在執行作戰任務時,人均負重超過40公斤,少數時候更是高達5、60公斤!

“機甲戰士”成現實,國產單兵外骨骼再添新品,與美國差距縮小

由於人體的重量主要都是靠膝關節來硬抗,過大的負重會嚴重的損害膝關節的健康,這也導致有很多駐阿美軍退役之後都患上了膝關節疾病。

除了前線士兵戰鬥負重大之外,在後方負責後勤的士兵也不好受,就拿炮彈來講,一枚155毫米殺爆彈的重量就高達80多斤,幾乎相當於一個身材較瘦的女生的體重。

這麼重的炮彈對於後勤部隊或者裝填手來講簡直就是噩夢,很多長期從事裝填炮彈的士兵早早地就患上了腰肌勞損等疾病,可以說是深受其害。

而一旦有了單兵外骨骼系統,便可以通過外部動力,以及機械助力系統,讓穿戴者實現平時根本無法達到的力量以及體能,與此同時保護士兵不被過大的負重所傷。

不但如此,由於如今單兵防護越來越強,士兵手中的小口徑步槍實際上都面臨著威力不足的窘況,比如說一塊能夠擋得住7.62mm全威力彈的四級防彈板,在馬雲家就只賣100美元。

但是將步槍口徑增加的話,士兵又擋不住過大的後坐力,同時彈藥負重還會增加。

但是有了單兵外骨骼之後,負重增強不說,由於重量的增加,士兵也能頂得住更大的後坐力,這個時候給單兵普及12.5mm口徑步槍,或者乾脆上狙擊榴也不是什麼難事。

“機甲戰士”成現實,國產單兵外骨骼再添新品,與美國差距縮小

當然了,目前在單兵外骨骼領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能源,目前的各種電池普遍存在一個問題——能量密度太低,考慮到靈活性,外骨骼系統的電池還不能太大,這也導致其續航里程非常短。

不過目前我國在電池領域的研究投入都非常大,進展也非常快,相信在不久之後,就能夠見到真正的“機甲戰士”出現在解放軍之中!(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