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縣:栽下“搖錢樹”,結出致富果

3月6日上午,在泗縣大莊鎮曙光村,黨員致富帶頭人孫遠賀家的溫室大棚裡暖意融融,一株株排列整齊的桃樹上掛滿了葡萄大小的綠果子,孫遠賀和工人們正忙著給桃樹剪枝、疏果,大棚裡一派熱鬧忙碌的喜人景象。

泗縣:栽下“搖錢樹”,結出致富果

“咱們種植的桃樹品種叫日本胭脂,是一種早熟優良品種,果實具有個大鮮豔、肉質脆嫩、香甜多汁的特點,並且耐儲運。和傳統種植相比,大棚種植不受天氣等因素的影響,桃樹三月初開花結果,四月底到五月初就能成熟上市,比露天栽培要早一個月左右。”談起種桃的收益,孫遠賀樂呵呵地給我們算了筆賬:“果子成熟後,每顆重量在四兩到半斤之間,畝產超過3000斤,市場價在十元一斤,刨去人工和農資等費用,兩個大棚預計純收入能達到五萬元,效益是普通桃子的三倍多,看似不起眼的桃樹可是名副其實的‘搖錢樹’!”

“因為大棚桃子是反季節種植,因此要改變桃樹常規的生長週期,種植管理技術就非常關鍵。”談起桃樹種植的經驗,孫遠賀打開了話匣子:“我們施用煮熟併發酵後的豆渣代替有機肥,既可以防止畜禽糞便等有機肥料帶來的有害病菌,又能提高果實的含糖量、口感和耐貯性,便於流通時的貯存和運輸。”

走出溫暖的“桃樹林”,不遠處,一排白色的塑料大棚吸引了筆者的注意。孫遠賀告訴我們,2018年他又流轉了30多畝土地,建起了十多個大棚。“這一個棚的面積大概在兩畝左右,主要用來種植西瓜,西瓜過季以後,還會再種一季萵筍,這兩樣加起來一個棚子一年能掙三萬塊錢。”

豐厚的效益引來大家的爭相效仿,看著孫遠賀掙到了錢,附近的鄉鄰們也紛紛改變種植結構,開始跟著他學起了大棚種植。而孫遠賀也十分樂見這樣的局面,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經驗和技術教授給大家,帶領鄉親們共同邁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俺們家地和小賀家緊挨著,以前都是一季小麥一季玉米,一年下來也賺不到什麼錢。後來看他大棚效益不錯,就甩開膀子跟著他幹了。”村民田茂銀推著小輪車,笑著對我們說:“他種什麼俺們就種什麼,有不懂不會的就問他,他都能給解決好,所以大家都說他是咱們村的致富帶頭人。你看,前段時間俺家這兩個棚的萵筍賺了一萬五六千塊錢,可比種小麥玉米強太多了!”

除了當好創業帶頭人,孫遠賀也是附近許多群眾的“老闆”。大棚種植在生長、管理、收穫等各環節,都需要大量人工,這也為當地不少村民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曙光村貧困戶孫勇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和妻子都是雙腿殘疾,出不了遠門、也幹不了重活,家裡還有兩個小孩在上學,日子過得特別難。”談起前幾年的生活,孫勇嘆息連連。“後來在駐村工作隊的聯繫下,我和妻子到這裡打工,兩年下來不但掙到了錢還學到了技術,現在我基本掌握了大棚水蜜桃的種植管理技術。去年工作隊又幫我建起了兩座大棚,從前期的選苗、施肥、剪枝,到後期的採摘、包裝、銷售,孫遠賀都親自過來指導,有了這兩個大棚,往後的日子再也不用愁了。”孫勇還自豪的告訴筆者,順利脫貧後,去年他們家還榮獲“脫貧攻堅奮進獎”,成了全縣脫貧致富的先進典型。

“大莊鎮曙光村有著豐富的果樹種植經驗,當地酥梨種植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是皖北知名的水果之鄉。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駐村工作隊在經過大量調研的基礎上,把發展多種果樹種植作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產業依託,積極搶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歷史性機遇,轉變觀念、創新思路,從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深加工等方面入手,多措並舉,不斷破解傳統種植業致富增收難題,真正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鄉村美起來。”泗縣大莊鎮曙光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縣委辦副主任宮海濤說。(姚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