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大海:對孩子傷害最大是這種極端教育

近日,被一則消息震驚到了!

4月15日,遼寧葫蘆島有一對母女在海中拉扯,欲跳海輕生,兩人距離海岸邊30米左右,母親死死的拽住女孩,不許向岸邊走,女孩哭著想要掙脫母親,無奈被媽媽拉的太死,無法掙脫。

民警趕到後,女孩立即伸出一隻手求助,隨後他們母女被救了出來。

不僅令人疑惑,出了什麼事,要拉著孩子跳海輕生?

原來,女孩在家上網課,可是卻不好好上課,不好好寫作業,並因此總和媽媽吵架。

而這天又發生了同樣的事,媽媽氣急了,帶著女兒來跳海,想用這種方式來嚇唬嚇唬孩子。

真的被媽媽嚇到的孩子,一路哭泣著,不禁令人心疼。

女兒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大海:對孩子傷害最大是這種極端教育

看到這一幕,很多網友在評論區責備道:

不是所有人都有當父母的能力。

女兒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大海:對孩子傷害最大是這種極端教育

母親心理不正常吧!正常的誰會帶孩子來海邊!

女兒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大海:對孩子傷害最大是這種極端教育

幾乎每個人都在責備媽媽的教育方式,但其實想想這位媽媽的生氣,很能理解,想讓孩子好好學習,可孩子卻不爭氣,不僅不好好學習,還總和自己吵架。

面對一個你好好說聽不進去,只有兇才能好一點的孩子,對父母來說真的太難了,即便你多麼想控制自己的情緒,總能被孩子輕易的挑起怒火。

著急卻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媽媽,最後被逼的拿跳海來嚇唬孩子。

能理解媽媽的焦慮和生氣,可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卻太偏激,比打罵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用蠻力,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真正適合孩子的方式。

不管是耐心引導,還是偶爾責備,都不是問題,可是偏激式教育,卻只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01

父母偏激的背後,是無力改變的挫敗

前段時間,有一位媽媽,因為兒子不寫作業,而哭著要跳樓。

女兒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大海:對孩子傷害最大是這種極端教育

3月19日,河南平頂山的一位媽媽,因為孩子在網課期間不寫作業,一時氣的不行欲跳樓。

她一個人坐在陽臺邊,傷心又絕望的掩面哭泣,後來消防員、鄰居和民警紛紛來勸解,希望她打消輕生的念頭。

隨後在大家的勸說下,媽媽才放棄了輕生的念頭,主動從陽臺走了下來。

下來後,委屈的哭訴道:“沒見過這樣的孩子。”

被媽媽的行為嚇到了,男孩跪著對媽媽道歉說:“媽,我錯了,下次再不這樣了。”

孩子下跪道歉的模樣,讓人心揪著疼。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想讓孩子聽話,卻發現好好說沒用,於是開始責罵孩子,可是責罵的時間久了,依然沒用。

有些父母就會上升為打孩子,而有些父母會選擇偏激的方式來威脅孩子,讓孩子感到害怕,從而乖乖聽話。

但其實,無論是打孩子,還是偏激式的教育,本質上都是一種無力改變的挫敗,因為不知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乖乖聽話,不知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去好好學習,只好用偏激的方式去嚇唬孩子。

可這種方式,只會在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對孩子造成傷害。

兒童心理學家曾說:父母其中一方的情緒失控,會在孩子的心理留下嚴重的陰影,這樣的陰影將伴隨孩子成年,甚至終身,成為他們大部分情感傷痛的來源。


02

偏激式教育會養出偏激的孩子

心理學中說:偏激是一種暫時的狀態,這樣的狀態會干擾一個人對事物正常的判斷,加大一個人的焦慮,最重要的是,偏激還會讓一個人做出極端的事情來。

因為偏激的時候,腦海中就會反覆出現一些特定的想法、觀念、期待、感覺和反應,這些想法的出現,會促使一個人失去理智,最終做出極端的事情來。

重要的是父母這樣的偏激式教育,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

《犯罪學》一書中說:偏激式教育,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容易式孩子產生畏懼的心理,形成神經質、閉鎖、孤僻、粗野、不順從、殘酷等異常性格以及敵視社會、他人的變態心理。

當父母用生命來要挾孩子,孩子就會產生畏懼的心理,甚至會責怪自己,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孩子,長久下去,孩子的心理就會出現問題。

最重要的是,偏激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也容易偏激。

知乎上,曾有一名網友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前段時間,孩子不聽話,自己很生氣的責罵了孩子,可是孩子不僅不照做,反而和自己頂嘴,被孩子氣瘋了,於是狠心將孩子拖到門外,對孩子說,你想幹什麼就去幹什麼,我不要你了,隨後用力的關上門。

孩子嚇得拍著門,哭著喊到:“媽媽,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頂嘴了”,聽到孩子的哭著道歉的那一刻,突然想起了小時候的自己。

小時候,媽媽總是要求自己考前三名,一旦考的不好,就會懲罰不讓吃飯,一個假期不能出去玩,只能學習。

後來有次自己想和同學出去玩,可是媽媽卻怎麼都不同意,於是自己生氣的和媽媽吵架,吵完架準備拿起東西就走,突然媽媽衝進來,拉著我就要跳樓,說與其將我養成這樣,還不如死了算。

我嚇瘋了,大哭著向媽媽道歉。

《情感勒索》一書中曾獲說:容易偏激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也很容易走向偏激。

因為父母偏激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從小形成一種錯誤的思維,就是用偏激解決問題,所以孩子也會喜歡用偏激的方式。

本以為偏激是嚇唬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卻不想會在孩子的心裡種下偏激的種子。


03

教育孩子,要慢養

如今的社會競爭激烈,我們知道孩子未來將要面臨什麼,我們更明白,不好好學習,未來的人生有多難走。

我們不想讓孩子和我們一樣過這樣的人生,我們希望孩子在未來走的輕鬆一些,不要為了生活而耗盡全力。於是我們在孩子的學習上,對孩子高要求,不斷和孩子較勁,就是希望能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然而孩子卻不明白,看著不理解我們的孩子,和不好好學習的孩子,我們既著急又焦慮。在這樣的狀態下,很容易失控,做出偏激的事情。

但其實,用偏激的教育方式,只會事與願違,不但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反而會傷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尊重孩子的人格,以他們的視角去觀察問題,去教育他們。

正如傅首爾對兒子的教育一樣。

她的兒子在寫作業,而丈夫老劉在旁邊輔導,他很嚴厲的輔導孩子,表情嚴肅,甚至孩子稍微不對,就開始責罵孩子。

當孩子有不會做的地方,他沒有鼓勵,反而是給了新的任務,在老劉嚴肅的方式下,結果孩子情緒失控,不想學了。

女兒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大海:對孩子傷害最大是這種極端教育

後來傅首爾看到了,她沒有責備孩子,而是對兒子說:“象我們這種口才好的人,不要欺負口才差的人”,一句話,孩子就開始好好學了。

女兒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大海:對孩子傷害最大是這種極端教育

她在輔導作業的時候,總是表揚孩子,有次她對孩子說:“寫字有進步,這字寫得不錯,果然是我的兒子”,通過這樣的誇獎,讓孩子慢慢來。

女兒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大海:對孩子傷害最大是這種極端教育

其實我們也是一樣,如果想讓孩子未來變得更優秀,那麼我們就要放棄功利心,學會耐心地教育和等待,不要操之過急,更不要拔苗助長,否則只會害了孩子。

孩子就如同一株花,有不同的花期,作為父母的我們,要耐心等待孩子花期的到來。

正如作者黑幼龍說的那樣:我們要對孩子進行慢養,這裡所說的慢養,並不是時間上的慢,而是說教育孩子不要太擔憂、太著急。不求一時的速度與效率,不以當下的表現評斷孩子,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

因為只有慢養,才能讓孩子發現最好的自己,才能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