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裡沒有數千首詩的底子,寫詩只是一種糟蹋


來源:先鋒詩詞

作者:左之左之

肚子裡沒有數千首詩的底子,寫詩只是一種糟蹋


詩之不幸,什麼人都來寫;詩又不幸,什麼人都敢評;詩最不幸,什麼人都想讀。

大道至簡,詩是至簡的藝術,是語言藝術王冠上的明珠,要在極其有限的文字空間內,詠物抒情言志,直擊人心。不是對於語言文字有著極深的理解,對於人情世態有著極深的洞察,對於詩詞本質有著清醒的認知的人,不足以與言詩。

相當一部分初學者,把格律看作是一種束縛,開口閉口講詩要以意為主,有好句可以不考慮格律,道理沒有錯,但是說這話的人身份不對。對於箇中高手來說,什麼格律禁忌都可以不在話下,比如李白杜甫。對於小學生來說,描紅練的是基本功,門檻還沒過,登堂尚不可期,遑論入室。簡單地說,話都說不利索,哪裡有侈談意和好句的資格?有人認為詩不必協韻,並舉詩經為例。此種論調,尤見不學,古詩用古韻,這是常識,不能因為音韻的變化,用今音去套古詩的韻,而得出古詩無韻的結論。

肚子裡沒有數千首詩的底子,寫詩只是一種糟蹋


不少人以為,只要能表達出真情實感就是詩,就是好詩,所以寫詩誰都可以提筆就來。他們不知道,即使要表達真情實感,也要用詩的語言,才能稱其為詩。而詩的語言,非經過長期的浸淫薰染,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掌握的。我不知道,歷史有多少人曾經明確指出過,詩經的任何一部分,都不是出自普通百姓之手。但我知道至少明人楊慎《升庵詩話》說過,“《三百篇》中,如《國風》之微婉,二《雅》之委蛇,三《頌》之簡奧,豈建黨語口頭話哉?”有人以為,現代教育水平提高了,人們的文化水平有了極大提高,所以詩不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藝術,而是人人可為的末技。甚至打著性靈派的招牌,非但自己書不肯讀,寫出來的文字粗鄙不堪,如老幹體,反自以為得計。當然,那種拼命掉書袋的,堆砌拼湊,除了自己,不知所云。此亦不知詩體詩法者,無足與論。

有的人文字口語化,即標榜為性靈派。有的人喜歡用典,就自視為學院派。由此出現兩極化,膚淺輕薄的恨不更淺,詰倔聱牙的恨不更深。其實都是一種誤區。喜歡嘴上扛大旗的,基本上都是出於自護其短的需要。張船山說,性靈不是小聰明。抖小聰明的文字,終失於粗淺單薄及至卑俗。嚴格地說,今天根本不存在學院派,現今的文學教授,多數不寫詩,有些即使寫,其水平也讓人難以恭維。

肚子裡沒有數千首詩的底子,寫詩只是一種糟蹋


詩之大道,一在於雅馴。二在於有我。無文不成詩,無情莫高詠。詩是學問之學,學問自學中來,自思中來。如楊慎所言,“若以無出處之語皆可為詩,則凡道聽塗說,街談巷語,酗徒之罵坐,裡媼之詈雞,皆詩也。”這也正是今日打油體盛行一時的根本原因所在。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有“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之論,以為“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並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為無我之境之例。王國維亦故造異說者耳。設若無我,則“採”、“見”者亦何人哉?而寒波白鳥一聯,若無我之情,亦尋常景緻,烏足以動人。王國維另有言“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如此方為至言。詩未有無我而可動人者亦明矣。

言而總之,詩是小眾之學,即便如盛唐,即使如今日。肚子裡沒有數百數千首詩的底子,沒有一定的古文功底,沒有相當的悟性,寫詩,只是一種糟蹋。


肚子裡沒有數千首詩的底子,寫詩只是一種糟蹋


聲明:本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