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場合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孩子會感激你!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父母的共同願望。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出息,變優秀。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難免會犯錯,父母批評孩子也在情理之中,但要注意場合。

這3種場合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孩子會感激你。

1

眾人面前不責備

孩子都有著很強的自尊心,無論在家人面前還是在外人面前,都希望能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

曾經在公園遇見過兩個帶著孩子的媽媽,一家的女兒乖巧可愛,一直跟在媽媽身後,另一家的男孩圍著媽媽跑來跑去,玩的不亦樂乎。

兩個媽媽的談論除了孩子的學習就是孩子的愛好,女孩的媽媽,自始至終都在誇女兒多優秀,成績班裡前五,每天要練兩小時鋼琴。

跑著玩的男孩不小心摔倒了,男孩媽媽轉頭罵道:“讓你跑,你怎麼這麼不聽話,看看人家多乖,成績好,樣樣優秀,你幹啥啥都不行,笨的跟豬一樣。”

男孩從地上爬起來羞愧地低下頭沒說一句話,對於一個孩子說,還有什麼比當面責罵更傷人的呢?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裡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當眾責罰孩子,看似體現了自己嚴格的家教,恨鐵不成鋼的父母心,但卻實實在在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批評孩子要分場合,關起門來,指出孩子的問題,找出解決方法,就事論事比當眾責罵更有效。

這3種場合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孩子會感激你!


2

飯桌之上不責備

飯桌上教育孩子,是大多數父母的的通病,之所以選擇在飯桌上,是因為父母白天忙於工作,只有晚上吃飯才能與孩子在一起。

很多父母就會趁著吃飯的時候嘮叨兩句:

今天學得怎麼樣,老師有沒有叫你回答問題?

今晚打算幾點寫作業啊, 不能再拖了知道嗎!

你這次考試成績出來了嗎?

......

父母覺得自己在關心孩子的學習,但對孩子來說會造成很多負面影響,比如讓整個親子吃飯氛圍變得緊張,有時候問著問著,就發起火來,連飯都不想吃了。

這3種場合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孩子會感激你!


有心理學家研究證實,人的消化系統和情緒有很大的關係,情緒的好壞和消化的好壞是成正比的。

吃飯時,被父母誇兩句,可能這頓飯吃的皆大歡喜,如果被父母批評兩句,孩子帶著負面情緒,食慾也會下降。

父母的批評讓孩子不知所措或者緊張害怕,有些孩子會憋著氣吃完飯,有些孩子會直接和父母頂嘴,這樣不僅沒真正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反而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起來。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在採訪中說:

“我小時候最害怕的,就是吃飯。因為一家三口每天聚在一起的時間很短,也就吃飯那點工夫。

一上桌,父親就開始嘮叨,你這個怎麼怎麼樣,那個怎麼怎麼樣,我經常是一邊吃飯一邊哭。

古人吃飯講究,食不言寢不語,父母教育孩子大可在吃完飯後,飯桌上批評孩子是不提倡的。

3

晚睡之時不責備

除了當眾不責,飯桌不責,晚睡之時也要避免責備孩子。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睡前焦慮緊張,會導致睡覺多夢,睡眠質量下降,由此也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狀態。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在孩子晚睡前批評孩子。晚睡前本來身體已經很勞累,對於父母的批評,有些孩子左耳進右耳出,也有些孩子受到父母情緒影響變得消極怨憤。

總而言之,晚睡前的批評會讓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晚睡與其和孩子談論太嚴肅的話題,不如和孩子做好這三件事。

睡覺前和孩子一同閱讀

,以講故事的形式讓孩子進入閱讀的世界,這個過程,不僅能豐富孩子的想象,還能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和孩子聊聊白天的事情,互相分享白天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也算是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成長的一種關注。

睡覺前反省自我,讓孩子成長,不一定要通過批評,晚上睡前可以讓孩子對白天的學習生活做個小結,自我反省有哪些好的地方,那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久而久之,形成這種習慣,孩子能獲得更快的成長。

常言道:與善人言,暖如布帛。傷人之言,痛如刀割。批評本就帶著“傷害”的成分,何況是在不合適的場合。

父母一定要知道正確的批評方法能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去改正,而錯誤的批評方式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打擊他的信心。

教育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願所有父母都能真正做好孩子的領路人和陪跑人,為了孩子,我們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