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疫情焦慮”

2月25日是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新學期開學的日子,但疫情給教育按下了“暫停鍵”。面對“停課不停學”的政策要求,外省市學校都採取了相應的舉措,安定區的學生、家長、教師就產生了焦慮。如何化解學生、家長、教師的焦慮?我們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靜心思考。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我們認真研究自己的學校擁有哪些教育資源?教師資源、課程、時間如何整合?別人的經驗如何借鑑?學生、家長如何配合?只有研究了真問題才能拿出真方法。“停課”是停下新學期的課程,“不停學”是保證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不停下來。而“學”的內容和方式是多樣的,延期開學是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基本生活技能、家國情懷和自我成長的最佳時機。

準確定位。課停了,學什麼?生活即教育,因為疫情,這個寒假承載了特殊而厚重的教育使命,疫情也呈現了課本上沒有的教育資源。我們將疫情防控期間的“停課不停學”定位為:疫情是課程、困難是教材、社會是課堂、家庭是學習小組,通過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培養他們堅韌不拔、從容不迫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開發課程。根據“停課不停學”的區域定位,我們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究、自主鍛鍊、自主勞動和自主管理,實現更有價值的自主成長的《安定區疫情防控延期開學期間各學段區域校本課程》。從區域定位確定總體目標,從目標找手段,從內容找形式;重在線上答疑,重在作業、評價形式的創新,重在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重在從疫情中學會思考、學會敬畏、學會尊重以及培養同理心。不同學段、不同年級的學習菜單呈現不同的具體學習生活建議,自主閱讀、寫字、家務勞動、體育鍛煉、做手工等,力求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為孩子安排好每一天的學習。

用好“教材”。疫情是“人生大課”,媒體上鋪天蓋地的報道、疫情進展、專家訪談、防護知識等都是很好的“教材”,人人都在參與疫情阻擊,堪稱一場巨型的社會實踐課。一是充分利用疫情產生的科普素材,引導學生主動關注疫情防控進展,瞭解野生動物保護、病毒知識、防控知識等,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幫助樹立科學思維觀念。二是給學生布置一些相關作業,比如自主蒐集疫情信息、整理疫情數據、分析疫情產生原因、預測疫情的社會影響等,從而鼓勵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幫助其瞭解社會運作、科學防疫、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知識。三是在現有的新聞報道之外,根據孩子的年齡層次,通過有關病毒和疫情的電影、紀錄片、圖書等,讓他們更好地瞭解病毒和疫情。四是就此次疫情暴露出的全民科學素養問題,通過案例分析培育孩子的科學精神、人文關懷和道德情操。

溫馨告知。是哪些人在焦慮?焦慮的原因是什麼?摸清底數才能有針對性地破解。教育本質上是一種服務,我們通過安定區教育局微信公眾號發出《因疫情防控延期開學致廣大師生和家長的一封信》,沒有居高臨下要求教師、學生、家長必須怎麼樣,而是向他們進行溫馨提示。提示教師要充分考慮城鄉不同家庭學生之間的差異,不要求學生統一打卡,只通過班級群向孩子發送學習任務單和相關學習資源,並進行答疑、輔導;學生在家的學習生活以自主選擇、自主規劃為主,能科學制訂學習計劃,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認真做好自我防護、心理調適;提示家長多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與孩子一起安排好居家生活學習內容,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自主生活、自主管理的能力。同時,承諾復學後所有國家課程考試科目在原有基礎上“零起點”教學,保證不落下一個孩子。

“停課不停學”期間,安定區做到了全區一策、一校一案,學生無論是學習、生活、心理上的困惑與疑問,都可以通過班級群、電話等途徑與各學科教師取得聯繫,教師竭盡所能為每一個家庭提供“個性化”的幫助。我們懷著敬畏之心,在疫情這堂“人生大課”中與教師、學生、家長共同成長。

(作者系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教育局局長)

《中國教師報》2020年04月15日第1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