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我們困在小區的樓上將近兩個月,妞子的朋友都在鄉下,這裡沒有朋友。
每天就是學習,看電視,看書。‘
我很想她交到一兩個本小區的朋友,給單調的生活增加一點潤色。
這天,她去樓頂,果然碰到了一個抱著狗狗的女孩子和另一個女孩子,妞子比她們大一歲,三個人很快玩到了一處。
於是每天上完網課,妞子都要到樓頂玩一會兒,有時能夠碰到她們,有時不能。
我心裡很是欣慰,覺得’妞子終於不再孤獨了。
又過了幾日,小區放開了,孩子們自由了。
樓下很是熱鬧,每天都能聽到他們大聲喧嚷的聲音。
可能是我們這幾棟樓的孩子特別多的原因,附近幾棟樓的孩子也在這裡玩耍。
妞子因為交到了朋友,就很心動,有一天終於忍不住下去玩了,
果然有她新交的一個朋友在裡面。
一切都很自然,妞子和他們玩到了一處。
因為要學習,我讓妞子每天下去玩一個小時。
我也開始關注這些孩子,發現這些孩子中午十點後開始在樓下喧嚷,下午三點後喧嚷,晚上七點半後喧嚷。
我心中漸漸有了疑問:
這麼頻繁的喧嚷,嬉鬧,那這群孩子到底學不學習?
為什麼整天都能聽到他們嚷嚷的聲音?
有一次,我在屋內寫文章,聽到一個男生大聲喝罵的聲音,很是震驚,然後推開窗子看去:十幾個孩子也不知道在玩些什麼,五六個八歲到十二歲之間的男孩子,和三四個女孩子,外加幾個更小的孩子,在那裡互相嚷嚷。
等妞子上來時我不動聲色地問她在玩什麼?
妞子說在玩跨步。
我問她開心不開心,她說很開心。
接下來的幾日,我一直趴在窗戶上悄悄觀察,得出結論:這群孩子學習時間是沒有保證的,有幾個說話還特別的粗俗。
更讓我不能忍受的是:這裡面的三個女孩子老是往男孩子身邊湊。
我的警戒之心立即飆升起來。
我想到一個問題:妞子十一歲了,應該引導她交什麼樣的朋友了。
交什麼樣的朋友呢?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環境,而環境的好壞,還制約著孩子的發展。
這個成長的環境既包括客觀環境,也包括孩子周圍的小夥伴。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父母竭盡全力買好的學區房。
這些選擇,無非就是選擇和什麼樣的人生活在一起。
因為和什麼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有一定道理的。
現代人們也有很多這方面的認可:
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和什麼樣的人做朋友。
看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看看他周圍的朋友就知道了。
這實際上都在說明,周圍的人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
十歲以後的孩子,可塑性很強,接近什麼樣的人,真的很重要。
有些少年犯都是稀裡糊塗地跟著一群人做了錯事。
所以作為家長,在十歲左右,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挑選朋友。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
捨棄那些:
1、在公眾場合大聲喧譁的。
2、隨隨便便就破壞公物的。
3、不注意文明禮儀的。
4、說話粗魯髒話滿口的。
5、總是到異性面前炫耀顯擺聊騷的。
6、從來沒有主動學習意識的。
這樣的孩子一定不能交往,因為青春期就要來了,他們卻安靜不下來,那麼多餘的能量到哪裡安放,自然要找一些事情,這些事情如果和增長知識沒有關係,那麼他們會做怎麼呢?
在學校裡見了太多這樣的孩子,精力旺盛卻不用在學習上,多餘的精力就在體內作怪,於是就是各種花樣操作。
再有就是,青春期是異性相吸的階段,這一階段學會分辨朋友,學會管理自己的交際人群,也很關鍵。
這是一個慢慢摸索的過程,之前我以為孩子還小,沒去關注。
這幾日思考了一下,覺得應該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