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波的這些話,句句顛覆你對中醫的認知


李陽波的這些話,句句顛覆你對中醫的認知

李陽波

李陽波先生(1946—1991)是中醫學者,但他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學者”,而是一位傑出的中醫思想家、臨床家、理論家。

中醫的路到底怎麼走?學院派主張科學化、規範化、現代化;民間的呼聲則是迴歸傳統,走“古中醫”之路。

近數月來,我利用有限的業餘時間,拜讀了李陽波先生的幾部學術著作:《開啟中醫之門》(劉力紅 唐農 劉方整理)、《傷寒論壇講記》(李堅 黃濤 胡存慧整理)、《五運六氣講記》(黃濤 李堅 文玉冰整理)等,在精研思考的同時,對重點部分做了讀書筆記。

實事求是地講,我被先生卓越、深刻、獨到而又自成體系的學術見解深深吸引。以我之目力所及,如民國年間的經學大師廖平先生、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任應秋先生、八十年代的方藥中先生,還有當代的楊力教授,都對五運六氣素有研究且成績卓著,堪稱中醫教育家、理論家;但以我近四十年中醫生涯的感悟,能稱得上中醫思想家者,怕是一個世紀不一定出現一個!李陽波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中醫人才。

先生崇古而知新,一反陳陳相因之論,每發真知灼見,真正做到出色地傳承與完美地發展。

如他對《傷寒論》的研究,完全退到《傷寒論》條文的背後,以高屋建瓴的學術視野,尋找出張仲景著述的思維框架(或者說思維模式),通過畫圖(症圖、藥圖、命圖)的方式,獨特表達出其內在結構——這是很了不起的創建!

他的“陰陽術數構系”思想,是真正打開五運六氣迷宮之門的一把鑰匙。尤其令人讚歎的是,先生經過嚴密的推理,將運氣學說與《傷寒論》方劑體系進行了有機結合——這又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

可惜天妒英才,先生不幸早逝,抑或“天機”洩露,冥冥中定數使然?令吾輩扼腕痛惜!

先生的學術思想值得每一位中醫學人深深思考,未來中醫的路怎麼走?我們不必急於回答這個問題。作為紮根於華夏傳統文化土壤的一個重要分支,中醫文化生態的綿延持久是不容質疑的。關鍵是吾輩學人如何紮實地繼承(包括重新構架知識結構)與深入地消化(涉及思維方法、思維轉換、思維模式)。這就需要積澱,需要定力,需要視野,更需要境界……

以下選錄部分李陽波先生的論述,為了閱讀思考的便利,我選擇語錄文體,對某些段落文字在充分尊重作者原意的前提下略作調整斟酌,在此一併說明。由於論述的專業性較強,即便是中醫業內人士,完全看懂也是不易的。我以為當細心思考體會。既是緬懷,更是激勵鞭策吾輩中醫學人:

1、《易·繫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指出了太極是產生象與空時結構的本源。《老子·四十二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指出了道是產生數與物的本源。《易·繫辭》又說:“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指出了易是太極與道的統一體,易具有太極與道的兩面性。象、空時結構、數、物,這四者都是同一的東西,它們都屬於易。

2、《素問·至真要大論》:“天地之大紀,人神之通應也。”《陰陽應象大論》:“夫變化之用也,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可以說,“神”在《內經》裡是相當重要的,《黃帝內經》理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神”基礎上的,“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氣為柔,在藏為肝。”神的聯繫如此廣泛,形成如此相互關聯的鏈,我名之曰:“宇宙神系”。我們的先人經過思維,認為最基本的東西構成宇宙萬物,而且它也能反映不同物類之間的相互聯繫。東方怎麼跟風聯繫?風怎麼跟木聯繫?木又怎麼跟肝聯繫?就是由於“神”這個基本的物質,基本的力量。這個力量我們無法探清楚,可是理性思考能夠判斷出它肯定存在。中國人的哲學就是一門“無中生有”的哲學,“無”我們看不到,可是透過“有”,我們就能認識“無”。

3、《素問·天元紀大論》:“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 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這裡提出兩個重要概念:一是變化,一是神聖。在我們人類科學的事業上,有三樣東西是永遠不能窮盡的,是科學必須永遠探討的課題:第一,宇宙的演化;第二,物質的組成;第三,生命的起源。中醫裡面任何一個概念,都要考慮到宇宙的演化問題,都要跟物質的組成、生命的起源發生聯繫,而構成物質的本源是“氣”。這個“氣”在中醫裡有獨特的表達:太極裡有陰陽,陰陽裡有五行,太極、陰陽、五行分則為三,合則為一。一者,氣也。

4、愛因斯坦重視科學史的考察,他認為一部歷史應該包括兩個方面:即外部歷史與內部歷史,歷史存在著外部特徵與內部特徵。它的外部就是歷史文獻(只是依據的一個方面),而對內部特徵的判斷,重要的是需要我們在它的一定構造體系裡進行思維——即直覺判斷。黑格爾說:“抽象是哲學的公敵。”同樣,抽象也是中醫的公敵。中醫本身是不可能抽象的,故中醫很難用邏輯的方法來證明。中國人的思維是理、數、象、佔。有了經驗感知(非常規範圍的特異感知),再加上陰陽術數構系,就構成了比較完整的中醫概念要素(如經絡)。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揭示了時間、空間、運動、質量、能量、引力與自然界基本要素之間的聯繫與轉化,有趣的是,運氣學說中的十二變正好對照上述各項。

5、在陰陽術數構系裡,象、數、理確實存在一種相關性,努力發現、尋找這種關係,也就是去做“佔”的工作。象與數之間存在一個理,只要具備其中的兩樣,就可以做出判斷,佔就是判斷。你給了我象,給了我理,我就可以判斷出那個數來(即可以推斷出哪一年會得這個病)。

6、運氣學說是《內經》的內經,其中的神物系鏈使人知道,不同屬性的東西的共同基礎及內在聯繫是什麼。並高度概括出天地人之間的作用關係不外六大形式——三陰三陽。氣組成萬物,氣分陰陽,由陰陽再分三陰三陽,陰陽劃分為六以後,再與風寒暑溼燥火相聯繫。所以,三陰三陽是理性思維的結果。

7、我的研究概括起來就是“一法三性”:一個方法,三個性。即用還原論的方法來探討研究傳統文化裡的概念,具體說是要放在宇宙生物合一的背景上進行還原,而對每個概念進行具體解釋時,必須符合三條標準(三性)——簡單性、統一性、複雜性(指包含信息量大),前兩條是愛因斯坦提出的。五運六氣這個陰陽術數構系是中醫思想最傑出的體現,很完整,很優美,很協調,很統一,同時也很簡單。是完全符合愛因斯坦提出的簡單性和統一性原則的醫學體系。簡單性,是指一個理論、一門學問的基本原理基本結構是簡單的;統一性,是在於說明這個簡單的原理、結構具有廣泛的融合性,能夠用來說明和解決眾多複雜的問題。愛翁常用這樣一個原則來作為科學美的標誌。中醫確實是一門具有美學性質的醫學。中醫是研究天地人之間術數轉換變化關係的一門學問,用“象”來表達。換言之,醫是道家(也是易學)在人體的學問,要對太極、河圖、洛書作出一種還原性的解釋。

8、發散思維是科技天才的共性。如車輪之軸與車條的關係,書蟲是始終在車軸裡轉;天才的發散性思維就是車條乃至整個車輪。

9、“時相”這一概念包容了傳統文化裡的相關概念,甚至也包容了現代科學裡的一個基本思想:即一個守恆量是跟一個相位因子不變性密切相關的。

10、《內經》將醫分為四個層次:神、聖、工、巧。其中神是最高的層次,如果將陰陽作為一種可測的實體,無疑是達不到“神”的境界的。所以,陰陽不測的關鍵,就是要用“象”來把握陰陽,這是造就高層次中醫的唯一途徑。陰陽為何要分三陰三陽?為什麼要有太少之分?這體現著一種變化觀,少為生,太為極,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因此三陰三陽本身就體現了一種變動觀。

11、作為原則依據,在對《周易》、《老子》、《內經》著作裡的概念進行註釋時,必須將概念還原到以象為基礎,以易、道、太極、五行、八卦、河圖、洛書為特定模式的唯象思維上。使概念符合陰陽術數構系的轉換運算,藉此來獲得外部的證實或理論內部的完備性。《內經·五運行大論》曰:“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

12、乾坤虛沖激盪,寒熱溫涼交替,天地人氣相感,喜怒哀樂變幻,相火居乎位,君火昭乎明,相位不同,相變則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以是根據,明是明亮,位是位置。君火是根據星體的明亮度來判斷的;相火的溫熱是根據東南西北中的不同地理位置決定的。萬物生長需要能量,這個能量可用相火來表示,“位”是指東南西北中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相火是不同的,故東南西北各個地方的物產是有很大差別。聯繫人體,我們運動走路、消化、生殖,男精女血,這些均需相火提供能量;而我們的感官、思維則需靠君火來維持。君火由心統領,即心主神明;相火源於命門,寄藏於肝膽。治療上,神經衰弱,智力不足,可針對君火考慮;體力不足,生殖無力,應從相火考慮。

13、壯乎哉,氣象萬千,氣唯象觀。妙乎哉,象形於外,氣動於中。原夫神由玄生,味從化來,智由道增。古人發現,人與天地的一個主要相關通道就是十二經十五絡,人與天地溝通,人與十二月二十四節氣相呼應,除了呼吸飲食外,經絡是一個最重要的通道。神的變化,受天道運行的影響,故說神由玄生,玄就是影,是天道變化的晷影;五味由地生,而地主化,故曰:味從化來;智慧是由道來增長,不可以跟知識學問等同起來。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不一定有智慧,因為沒有智慧駕馭,照樣會幹蠢事。《老子》講:“多知為害。”

14、用針砭、藥物治病,遵循易——道原理;用氣功、特異功能治病,遵循易——太極原理。作為易——道工作原理對象的數與物,要比作為易——太極工作原理的象與時空,更容易認識,更容易研究。容易的工作由醫家繼承了,而困難的工作卻由道家承擔著。《內經》側重於易——道,也利用易——太極。若離開這一原理,經絡針刺治療、五運六氣的時相結構,都是不可能出現的。

15、《黃帝內經》要求醫者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術數含義是什麼呢?數,指宇宙空間一切物象生長衰亡變化的時間數量,即古人所說“物生有象,象生有數。” 術,指方法,即求解宇宙空間一切物象生長衰亡變化與時間、數量關係的方法。亦即古人所說“乘除推闡,務究造化之源。”

16、“道”是術與數的主宰,是術與數之間轉換與變化的妖。道偏重於術與數,易偏重於象與數。

17、相傳太極圖是北宋周敦頤畫的,一直私傳,並未公之於世。其實,《周髀算經》有在正午時利用高八尺的表杆所產生的晷影的長短,來確定廿四節氣,於是便可較為輕鬆地畫出太極圖了。岐伯天師將奇門、六壬、太乙角風、九宮諸式合治為一,成運氣之說,仲聖復將運氣之說,裁為六經之辨。聖人所論字字皆空,亦字字非空。識貨者全憑“聖智”、“慧眼”,何遑言論據之多寡,病案之真偽哉!

18、古人對於經典的認識是:一字之安,堅若磐石;一義之出,燦若星辰。在經典意義的巧用上,可以推而廣之,觸類而長之。……國粹博大精深,其根基在於神明奇器。苟不能摒絕後學,精一神明,化身奇器,非可謂導人子登峰造極,直可指誘人子欺世盜名也!吾敢敬奉此輩三思。辟穀通氣,煉氣通精,煉精通神,煉神通玄,煉玄通道,煉道通德。此一修道門徑,乃老子授受,諸門弟子宜共珍之。

19、經方的藥病統一模式:仲景《傷寒論》主要談方劑的應用,它的示範作用就在於,每個方劑的使用都體現了陰陽術數構系的理論。以桂枝湯為例:症見發熱、汗出、惡風等,桂枝湯所治的發熱,顯然不是由南方的火熱所致,而是由風邪引起(太陽中風)。而東方生風,因此這個發熱可以看作是風邪打開了東方區域內的某個“氣立”,當然這個氣立是受熱的氣立(東方圓圈內上方的氣立被打開,故呈發熱的狀態);再看惡風寒,是表(皮毛)惡風寒,而肺主皮毛,可以把惡風寒看作是肺的某個氣立受到影響,肺所在方位為西方主秋金之令(位於西方圓圈內下方);再看汗出,“陽加於陰謂之汗”,桂枝湯的發熱症,用圖象表示在東方區域內的南方,因夏天汗出最多,故汗出症應置於此位;再看鼻鳴乾嘔,肺開竅於鼻,鼻鳴由風寒引起,當置於西方區域內的北方(與惡風寒放在一起);乾嘔屬於胃氣上逆,胃居中央,而乾嘔亦為風寒所致,故放置中央區域內的北方。如此便構成一幅桂枝湯所治症狀的陰陽術數圖象(病圖)。更重要的是桂枝湯是怎麼對治這些症狀的?

20、於是有了桂枝湯藥圖:根據氣味的方位屬性,味為陰,氣為陽。首先以味定位(即以五味屬性定出大的方位),再看氣的佈置。桂枝、生薑皆味辛,當置於西方位;皆俱溫熱性質,故應置於西方位內之南方——恰與惡風寒鼻鳴症狀相對,以消失其對應性;芍藥味酸性寒涼,應置於東方位之北方——恰與發熱汗出症狀相對,使之得到消除;炙甘草、大棗甘平,置於中央土位之中,乃營衛化生之地,以補太陽中風損壞的營衛之氣。此外,桂枝辛甘,置於中央土的南方,以對治由寒引起的乾嘔(胃受寒涼所致);生薑味雖辛,功善散寒溫胃止嘔,亦可從溫胃的特殊角度出發,將生薑也置於中央土的南方,是為對稱性原理的應用。桂枝湯中其它藥物的應用都是根據這一原理,寒與熱對稱,升與降對稱,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升太過治以降,降太過治以升。因此,中醫治病的原理,就是藥病對稱的原理,將病圖與藥圖結合起來就構成藥病統一圖。由此,初步揭示了仲景辨證施治的一個模式,進而體現的陰陽術數構系思想。

21、中醫究竟有沒有一個嚴密的體系?如果有,這個嚴密體系的結構是什麼?答曰:結構就是陰陽術數。張仲景《傷寒論》就是一個嚴密的邏輯體系,其運算法則是通過“象”來顯示的,症狀是一個象,藥物也是一個象,還有時間、方位等等。

22、為什麼張仲景的東西這麼嚴謹?就像我們在演算數學題目、物理題目那樣。由此我找到了一個更有效的研究方法:把《傷寒論》的方、藥、症全部放進陰陽術數構系的理論中,把它用圖象來表示。當這項工作完成後,我沒有找出它們之間有相互矛盾的地方,由此使我更加確認:這是一個嚴密的體系。我認為在我們中醫,誰掌握了陰陽術數的構造體系,誰懂得這體系更多的演化與變化,他就可以成為中醫的佼佼者。

23、理論的建立者理論的提出者永遠是與實際的操作隊伍分開的。我們不能讓一個工人來搞高等數學,也不能叫陳景潤去開機器。這是我的一個強烈的觀點。我認為,由這個觀點走下去,中醫有可能走出一條好的路子來。

24、五運六氣很重視一個問題,就是病分中、外,“中”指神機的病,“外”指氣立的病。《素問·五常政大論》說:“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人體有兩套密碼,一是氣立,一是神機。氣立專門對外,負責與宇宙的氣候變化,與宇宙的運動形式發生聯繫,這種運動形式有六種,就是三陰三陽。一旦某一個氣立出現故障(太過或不及),都會導致不正常狀態(或叫病態)的發生;神機專門對內,完成生長髮育這個過程的東西就叫“神機”。根於中者有五,即五臟,或者說五臟六腑。神機藉助後天的營養,在“氣立”的作用下,完成人體自身的生長壯老已。

25、總之,神機、氣立是《內經》的作者為了更深入地描述天的三陰三陽如何跟人的三陰三陽發生聯繫的時候,利用人的經驗感知,同時又藉助了陰陽術數構系,在此基礎上通過理性思維而產生的。所以,氣立和神機都是精神的產物。只憑經驗積累是不可能構築知識系統的。

26、神機、氣立之病證與天地間風寒暑溼燥火之相關特徵稱之為病機。故審察病機則知氣立所病之屬何司天,何在泉,何主氣,何客氣;神機所病之屬何髒,何腑,何陰,何陽。《傷寒論》六經提綱證與六經病欲解時諸條,皆屬病機條文。

27、肺主氣,指肺是調節氣立的主要臟器。或者說人體對氣立的調節主要是通過肺來實現的。氣立由肺來調節,又與神機發生聯繫,神機是什麼呢?神機就是經絡,就是臟腑。

28、我們每個人的氣立系統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工作的?是在胎孕時就建立起來的。這時候由母體代勞,母體的氣立調節著他跟氣的關係。而一朝分娩,“哇”的一聲落地,天地感應就打開了嬰兒的氣立,而首先所使用的氣立就是當時的天道決定的。比如:設該時是丙寅年五之氣,中運是水太過,司天是少陽相火,在泉是厥陰風木,主氣是陽明燥金,客氣是太陽寒水。在五之氣生下的孩子,他的氣立便馬上開動,以使機體跟宇宙的共振規律相協調。那麼,是哪個氣立最先啟動呢?就是五之氣這個時相框架內的氣立最先啟動。首先是水運的氣立打開,與中運發生聯繫;然後,少陽相火的氣立打開,跟司天發生聯繫;厥陰風木的氣立打開,跟在泉發生聯繫;陽明的氣立打開,跟主氣發生聯繫;太陽的氣立打開,跟客氣發生聯繫。這個孩子的初始狀態,或者嚴格地說他作為運動宇宙的一分子,他首先使用了這種運動方式,這個初始的運動方式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的生命進程——他的生長壯老已、他的疾病、個性,乃至壽命都會受到這個初始狀態的影響。出生時的初始狀態,是否對生命的整個過程發生影響,這是科學的前沿問題,也是現代生物學、遺傳學、醫學最關切的問題之一。

29、五運六氣存在著一個嚴密高級的陰陽術數構系,在陰陽術數構系裡面提出了三陰三陽,提出了神機、氣立,提出了方位系列等重要概念。這個龐大嚴密的運氣體系的建立過程,涉及到一個核心的技術問題:就是如何確定氣的運動規律?如何確定三陰三陽的運行規律?古人同樣利用了經驗及理性方面的知識,從而將這個複雜的技術問題結合到了曆法的干支紀年上,使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運氣時相框架的五大要素是:中運、司天、在泉、主氣、客氣。

30、診病,一個出生的稟賦,一個發病的時相,兩者結合起來比較全面。由年、月、日這三個參數變化出來的中運、司天、在泉、主氣、客氣。五運六氣只考慮到年月日,而沒有考慮一日內的時辰,這一點,偉大的張仲景對他作了補充(提出六經病欲解時)

31、運氣脈很簡單,一共6種:左右手寸關尺加起來剛好是六部脈,反映三陰三陽太過或不及的情況。

32、要懂得五氣所勝(即五勝),就是要懂得這病是哪個氣立引起的,再抓住氣立的運行規律、生克關係,就能較準確地判斷疾病的愈期(祝由治病的部分秘密就在這裡)。

33、《內經》提到有六種狀態,即風寒暑溼燥火,也可以說是三陰三陽。而火有兩個:一為少陰君火,一為少陽相火。所以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氣,主要轉換成五種運動狀態,這個“五”,我們叫它五行,五行就是運動時的五種運動狀態。如果把它們合起來,就是一個“氣”的問題。氣是構成宇宙的本源,氣所以構成萬物,是由於陰陽二氣交感產生,氣的運動狀態有六種,即三陰三陽,三陰三陽裡把火歸納起來就是五種。所以,五運六氣指的就是考慮作為氣的六種狀態的五種運動形式,以及它們與人的生長壯老的關係。

34、大氣圈的變化,即溫度、溼度、壓力的變化會影響生命物質。從六經角度言,太陽寒水、少陰君火、少陽相火決定溫度;太陰溼土、陽明燥金決定溼度;厥陰風木決定壓力

35、《內經》提出了很多課題,但這些課題還遠遠沒有解決。我們目前應做的工作是:A.找出《內經》裡的課題;B.考察歷史上對這些課題的研究情況;C.指出這些課題解決的程度;D.研究這些課題對於當前和未來還有哪些意義?E.要完善解決這些課題需要引入的新的方法;F.方法具體指的是什麼?G.從傳統文化裡我們還可以藉助些什麼?

36、《素問·五運行大論》涉及的問題很多,學好了用處非常大。不僅限於治病,甚至連各種特殊的專業選拔人才都可借鑑這些數據。比如選機要人員,要選出生時相含“太陽”較多的人,這樣的人往往會守口如瓶。他如含“少陽”或“厥陰”較多的人,就難以保證他不洩密。人的種種不同的脾性,與父母遺傳有一定關係,但很大程度上與出生的時相稟賦相關。比如一個人出生時間正逢厥陰風木主令,這個人的氣質應該比較柔和,其性暄,性格往往外向,好說,喜歡交往,其用動,往往好動,其志為怒,好發脾氣。

37、中國的文化可以分做三個層次:形,道,器。“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為上,形為中,器為下。傳統中醫所涉及的範圍主要屬於“中”這個層次,而現代科學所涉及的範圍主要是“下”這個層次。形、器雖然有聯繫,但畢竟有區別,水中月雖有形,但卻無器,如果一定要用器去衡量它打撈它,那就難免一場空。所以形之可見,有器可憑者為相;形之可見,無器可憑者為象。用現代科學去探討傳統文化,有聯繫,更有區別。

38、文字是信息的載體,需要花精力去考究文字的結構及起源。現在搞的簡化字,實際上是把古代流傳下來的重要思維信息文化信息給簡化掉了,看上去是截掉幾筆幾畫,實際上截掉的是思想,是寶貴的文化傳承。很難想象下一代執持簡化字的中國人,怎麼通過文字這個唯一的線索瞭解古人

39、《內經》認為,生命現象無非是合與開的相互交替相互變換的過程。這種開與合交替變換,是靠相變來取得的。這種相變是受控於被稱作“樞”的系統,這個樞的系統叫做少陽少陰。所以人體在出現相變的時候,總會出現少陽少陰症狀。人體少陽少陰系統是控制臨界狀態的系統,這一系統是受控於宇宙的五運六氣座標系統的。只要將你的命圖、病圖、時圖進行聯繫比較,便會得出你的病機所在。由此利用藥物來參與相變就成為一門新的學問。

40、人生活在運氣的座標系統裡,由一個人的出生時間,構成了一個時相框架(用圖表示),能夠反映我們稟賦的圖叫命圖,與發病時候相關的圖即病圖,再加上看病時所構成的時圖,這三個圖弄清楚了,就可以對病進行很好的病機分析。

41、一個人的疾病與六十四卦象有關聯,用卦象來刻畫歲數與疾病的關係,用藥物來參與相變問題,用藥物來控制人的少陽少陰系統,使人產生一種奇特的相變現象,並用藥鞏固下來,這是我的一個設想。繼而完全可以根據理論本身的需要,設計實驗過程。

42、中醫的最大特點就是決定性,可預測性。不談決定論,就不可能談中醫。因此,學中醫的人只懂病因、脈證、藥性還不行,還應懂天候,能預測疾病的預後轉歸。所以相學是中醫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想在中醫領域達到比較高的層次,就必須學習相學。

43、何謂太素?素者空虛也,太素就是決定產生虛空的來源。“素問”實際上是問素,是通過實體的質來了解素(虛空),從中建立素與質的關係式。

44、方位問題:方與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方對天言,指天體(日月)運行的特定區域;位對地言,指大地的不同位置。隨著天體的不斷運行,方發生了改變,大地的位置亦發生相應的變化,故稱以上的關係為“方位”。天有十方,地有十二位,故有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區別。

45、胎臚藥錄解:胎指胎息,即修煉者在達到一定境界時所出現的胎息狀態;臚指轉運之義。“胎臚”指在胎息狀態下,體內真氣會無礙地隨意運轉,在這樣的圓融境界中對藥物進行體驗,並將體驗到的藥物的氣味、功用、作用線路記錄下來。是為“胎臚藥錄”。

46、中醫的病候是與氣候、物候密切相關的。故在論病時,應將疾病放在病候的角度,亦即放在氣候物候的角度來討論,放在三候統一的水平上來討論。《內經》作者給宇宙定出了一個全息的運動的五運六氣座標系統,在此座標系統裡存在著一個生物圈,生物圈內的每一個時間點都對應著一定的氣候物候形象特徵,我把這樣的時間點稱為時相點,與一定的時相點相關的人,他的病便具有這個時相座標點的特徵,所以,可將人的生命過程及疾病過程,放在這種座標系統裡進行求解,即對應著一定的五運六氣座標系統方程。出於此種考慮,我提出“時相醫學”的全新概念,“宇宙生物觀”太極圖工作原理。

47、基因研究的核心實質就是研究先天后天的問題。通過基因研究,可以推斷過去,預知未來。這是一個典型的傳統思維的再現。

48、中醫治病無非就是從開、合、樞三方面去調理。如腎炎水腫是由太陽不能開之故,治療應開太陽;遺精早洩證是因為陽明不能合,治療應合陽明;又如水腫並尿中出現大量蛋白等精微物質,則是厥陰不能合之故。所以腎炎水腫往往存在開與合均不利的因素。有些開合不利的病是由樞的失調引起,可從樞入手救治。

49、《周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東漢·王充說:“神者,伸也;鬼者,歸也。”是什麼力量使太陽、月亮不停地運轉?這種力量來自何方?這力量彷彿是遙遠的地方伸過來的一隻無形的手,故把這種神秘的力量解釋為“伸”。任何生物都是有生就有死,某種特殊的力量或特殊的東西經過一定的形式來到了,也就有了生命。無論人,還是豬、狗,都是如此。而一旦這樣一個東西走了,迴歸了原處,人也就趨於死亡,故把鬼釋為“歸”。神的變化,受天道運行的影響,故說神由玄生,玄就是影,是天道變化的晷影。五味由地生,而地主化,故曰:味從化來。

50、有那麼一種認識:認為學習中醫需要大量的臨床,而且臨床比讀書更重要。這是把中醫放在一門經驗學科的角度來考慮。我的觀點,中醫是門擬理性學科,我懷疑前人某些學習經驗的談論,我認為重要的是要找到一種理論與臨床之間的有效模式,通過對模式的認識與訓練,來掌握理論與把握臨床。

51、光憑經驗積累是不可能構築知識系統的。認為中醫是經驗學科是不準確的。中醫存在著理性思維,存在著系統,經驗無法構築出五運六氣這個體系來。老中醫的經驗有價值,可是1955年採風,還有三十多年來的臨床報道,為什麼不足以解釋中醫的很多理論?或者他們沒有一個人在大量的經驗基礎上,重新構造一個新的體系?

52、《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講到了“同化”概念,這是一個真正具有同化性質的概念,運氣的許多內容都可歸納到“同化”門下。有了同化這個原則,運氣就變得十分活潑,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的觀察六氣的盛衰多少,從而在常數這個格局的背景下,據六氣勝復規律,真正做到“謹侯其時,氣可與期。”

編者按:

生命的長與短,著眼的是“有”的層面,李陽波先生的存在遠遠超越於此。先生用他璀璨的一生為其所構建的“陰陽術數構系”作了生動的詮釋和註解。誠然,先生之言並非句句真理,但皆散發著接近人體及宇宙本來面目的光輝……(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