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都知道:工業互聯網領域本週熱點快訊(2020年9月3周)

如果您也喜歡【工業互聯網平臺】採編製作的行業資訊,請記得關注、點贊、轉發。

市場趨勢

1、統計局:1-8月工業生產累計增速由負轉正

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較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增速已接近上年平均水平。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長1.6%,上月為下降2.6%,生產明顯好轉;製造業增長6.0%,增速與上月持平,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8%,增速加快4.1個百分點。1—8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4%,而1—7月份為下降0.4%,累計增速實現由負轉正。

2、中汽協:9月上旬11家重點企業汽車銷量同比下降8.5%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根據行業內11家重點企業上報的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9月上旬,11家重點企業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2.9萬輛和53.9萬輛,產量同比增長17%、銷量同比下降8.5%。

權威發佈

3、2020線上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開幕

2020年9月15日,重慶市主辦的2020線上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致辭並宣佈大會開幕。國家網信辦主任莊榮文、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中國科協黨組書記懷進鵬等有關部門領導發來視頻賀詞。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新加坡人力部部長楊莉明通過視頻致辭。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出席大會開幕式並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賙濟、諾貝爾獎得主諾沃肖洛夫等國內外專家和李彥宏、馬雲等知名企業家在峰會上發表演講。科大訊飛、華為、高通、英特爾等國內外智能企業發佈重要成果。

4、2020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開幕

2020年9月15日,以“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上海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出席展會開幕式暨頒獎儀式,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致辭並共同開啟盛會。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為期5天,共設9大專業展,參展企業超過2000家,展覽規模24.5萬平方米。聚焦首展首發新成果和“互聯網+工業”新進展,涵蓋從製造業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到先進製造裝備、整體解決方案的全產業鏈最新技術、產品和服務。

5、全國超半數5G核心人才在上海,部分待遇超美國

近日發佈的《2020年5G人才趨勢觀察》顯示,今年第二季度,5G相關崗位的人才需求恢復迅速,同比增長3.4%,環比增長39.8%。核心技術崗位仍然是5G行業最重要的人才缺口方向,據初步統計,主流5G核心產業企業在國內共有研發人員約4.4萬人,在上海有2.3萬人,佔比超過52%。

6、上海將出臺專項政策“珠鏈計劃”,重點支持6家集成電路裝備和材料企業

消息人士透露,為加大扶持集成電路裝備和材料業發展,上海市近期將制定出臺專項扶持政策,簡稱“珠鏈計劃”,重點支持6家本地集成電路裝備和材料企業。

7、中國(深圳)集成電路峰會下月舉行

2020年中國(深圳)集成電路峰會將於10月29-30日在深圳南山區舉行。據悉,峰會以“新時期,芯生態”為主題,將圍繞IC關鍵核心技術與產業化、IC產業鏈生態建設和協同發展、未來技術發展與熱點應用、資本整合與產業模式創新、芯片與整機企業聯動等主題進行研討和交流。

8、廣東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髮布,首期規模200億元

9月18日,第23屆中國集成電路製造年會暨2020年廣東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論壇在廣州閉幕。論壇上發佈了廣東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基金首期規模200億元。

9、倪光南:華為不會無芯可用

美國政府針對華為的升級版禁令將於9月15日生效,市場預測華為將面對芯片斷供的“生死局”。但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日前表示,華為不會“無芯可用”!倪光南表示,中國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目前短板主要是在芯片、操作系統、工業軟件以及大型基礎軟件方面。如果能整合國內資源,利用好人才和市場優勢,突破這些短板,並不會需要很長時間。倪光南指出,雖然中國芯片產業在7nm技術上受到制約,但是依靠中國現有的技術,依然可以製作出14nm或28nm技術的芯片,這對華為來說是一條出路。此外,中國其實已經有了28nm的光刻機,這對華為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雖說短期內還做不到7nm、5nm的先進製程芯片,但其實這也只能影響手機業務,因為大部分科技產品使用14nm、28nm芯片已經綽綽有餘。

行業動態

10、犀牛智造CEO:不敢輕言賦能製造業,關起門做三年是為了穩

9月16日,阿里旗下的犀牛智造平臺正式亮相併在杭州正式投產。犀牛智造工廠是一家運用了雲計算、IoT、人工智能等技術,連通銷售預測和柔性製造的工廠。犀牛智造CEO伍學剛表示:“有句話叫‘欲速則不達’,如果一開始只想快,憑藉淘寶天貓的體量,我們做了三年,做幾百億上千億規模是非常輕鬆的事情,但我們關起門來做三年,主要是選擇走得穩。現在,我們正逐步加快速度,服務更多的中小商家。”

11、阿里雲棲大會:發佈飛天2.0、工業大腦3.0、雲電腦“無影”、“小蠻驢”機器人

2020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宣佈,阿里雲正式進入2.0時代。飛天雲“超級計算機”將裝上一個數字原生操作系統,提供類似Windows窗口式的界面,讓不懂代碼的人也能用起來雲的能力。同時,阿里雲推出包括沙箱容器2.0、離線實時一體化數據倉庫MaxCompute、雲原生多模數據庫Lindorm在內的多款雲原生產品。

對發佈的工業大腦3.0,阿里雲智能資深產品專家許咼兢表示,這是一個開放的雲平臺,聚合了阿里雲全面的AI能力、數據中臺等技術,配以建模與仿真工具,工業客戶可以在平臺上輕鬆完成一站式開發,快速構建自己的工業大腦。

阿里雲第一臺雲電腦“無影”,在本地沒有主機,只需將一張名片夾大小的C-Key上連接一塊屏幕,就可以進入專屬雲電腦桌面,訪問各種應用和文件。小蠻驢機器人集成了達摩院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具有類人認知智能,大腦應急反應速度達到人類7倍。據悉,阿里巴巴已註冊成立小蠻驢智能科技公司,推進機器人的研發和量產落地。

12、李彥宏:預測五年後自動駕駛將全面商用 不再需要限購限行

9月15日消息,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CEO李彥宏在直播中預測,自動駕駛5年後全面商用,擁堵大大緩解、不再需要限購限行。他預測,當無人駕駛逐漸普及,交通事故發生率也會大大降低。李彥宏說,通過測算,以車路協同為基礎的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能夠提升15%到30%的通行效率,從而為GDP貢獻2.4%至4.8%的絕對增長。

13、雷軍:小米北京智能工廠將建二期,百人實現600億產值

進日舉行的2020中關村論壇主論壇上,雷軍透露,小米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高端手機智能工廠目前正在計劃二期。該工廠建成投產後,一個工廠可能只有100個人,就能實現年產值600到700億元。涉足工業製造領域,推動工廠設備、生產規模大規模降低。

14、京東工業品工博會首發四大產品

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京東工業品集中發佈4大產品:“墨卡託”工業品標準商品庫、工品彙App、京東工業品智能零售門店及“京工幫”工業品服務體系。

15、雲知聲推出AI開放平臺

近日,雲知聲基於語音雲平臺,推出AI開放平臺。雲知聲AI開放平臺面向各行各業,為企業及個人開發者應用增加人機對話、多模態交互技術服務。除現已全面開放的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口語評測之外,聲紋識別、語音喚醒、多模態交互等技術,客服、會議等解決方案也在持續上線中。

16、馬斯克:智能手機是過時技術,腦機接口才是未來

馬斯克表示,智能手錶及手機已經是過時的技術,腦機接口技術(Neuralinks)才是未來的技術。Neuralink是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主要從事馬斯克所謂的“神經織網”技術開發,研發計算機與人腦融合技術,向人腦植入也許未來能夠上傳下載思想的微型電極。

17、Facebook:發佈AR穿戴設備研究計劃

Facebook近日發佈了一個眼鏡樣式的AR穿戴設備研究計劃,規劃2024年即將發貨的硬件,取名“Aria”。雖然它還處在研究的初始階段,但Facebook將其視為手機的“輔助型替代品”,像智能手錶那樣取代手機的部分功能。很快就會交給Facebook的員工和承包商開始測試

18、亞馬遜雲:機器學習服務已被德勤等合作伙伴和客戶採用

由光環新網運營的AWS中國(北京)區域,及由西雲數據運營的AWS中國(寧夏)區域落地的機器學習服務Amazon SageMaker,目前已經被德勤、中科創達、東軟等AWS合作伙伴和客戶採用。同時,AWS解決方案團隊正在推出更多的基於SageMaker的機器學習技術解決方案,如數字資產盤活機器人等。

19、消息稱三星擊敗臺積電贏得高通1萬億韓元訂單

《韓國經濟導報》援引業內人士的消息報道稱,三星電子獲得了為高通生產下一代5G高端智能手機移動應用處理器的訂單。將於12月發佈的Snapdragon875預計將用於三星、小米和OPPO的智能手機中。這是三星首次獲得高通旗艦芯片訂單。三星已經開始使用EUV設備在韓國的生產線上大規模生產Snapdragon875。

20、Arm聯合創始人:賣給英偉達是場災難,有損商業模式

據路透社報道,Arm聯合創始人Hermann Hauser 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評論稱,軟銀(Softbank)將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出售給美國芯片公司英偉達(Nvidia)的交易是一場災難。當地時間9月13日,軟銀和英偉達共同宣佈,英偉達將以 400 億美元的價格從軟銀集團和軟銀願景基金收購Arm。“這對劍橋(Arm總部所在地)、英國和歐洲來說是一場災難。” Arm聯合創始人Hermann Hauser 告訴路透社,“這是最後一家在全世界獲得營收的歐洲科技公司,它被賣給了美國人。”Hermann Hauser 認為,該交易將摧毀Arm中立的商業模式:即作為半導體行業的“瑞士”。因英偉達與Arm的客戶存在競爭關係。對此,Hermann Hauser呼籲英國政府為交易施加三個條件:確保工作留在英國、承諾保持Arm的開放業務模式、免除美方對Arm客戶關係的安全審查。

21、戴爾向全體員工發通知:本週將大裁員

據媒體最新消息,全球個人電腦巨頭戴爾科技公司日前通知員工,該公司將於本週進行大規模裁員,這一舉動的主要原因,是這家硬件巨頭正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削減企業運營成本。據報道,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戴爾公司首席運營官傑夫·克拉克(Jeff Clarke)在週一的季度全體會議上告訴員工,這一次裁員涉及範圍比較大,不會侷限於戴爾內部的任何特定團隊或部門。這位知情人士要求在討論內部會議時不要透露姓名。

22、芯片代工商塔爾半導體遭網絡攻擊,部分服務器和製造設施暫停運行

位於以色列的塔爾半導體(Tower Semiconductor),他們當地時間週日在官網公佈了遭到網絡攻擊的消息。芯片代工商臺積電在2018年8月份就曾遭到網絡攻擊,導致多個工廠的數條生產線停擺。時隔兩年,又一家芯片代工商遭到了網絡攻擊,也對芯片的生產造成了影響。

投資動態

23、恆大汽車引戰投:騰訊阿里入局籌資約40億港元

9月15日,恆大汽車公告稱,以先舊後新方式安排引入騰訊控股有限公司、紅杉資本、雲鋒基金及滴滴出行等多名知名國際投資者,籌集約40億港元(約合35億人民幣)。公告顯示,上述投資人此次認購恆大汽車股份1.77億股,約佔配售前恆大汽車總股份的2.04%。在以每股22.65港元完成配售後,佔比為2%。

24、民營火箭公司“天兵科技”完成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

融資由浙大聯創領投、載合投資跟投。融資將主要用於天兵科技“天火”系列HCP火箭發動機全系統熱試車,“天龍”系列液體運載火箭的首飛投產和人才隊伍建設。該公司主營業務是研製常溫綠色HCP液體推進劑、HCP火箭發動機和HCP運載火箭。

25、“匠嶺半導體”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半導體光學檢測設備研發商“匠嶺半導體”近日對外宣佈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深圳高新投、正軒投資、鵬瑞集團。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新產品研發、量產導入和新市場拓展。 匠嶺半導體成立於2018年,主要從事半導體光學量測和檢測裝備的研發、製造和銷售,主要產品涵蓋半導體薄膜和光學線寬量測機臺、半導體Micro-Bump三維檢測機臺和半導體宏觀缺陷檢測機臺等。

26、異工同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經緯中國領投

9月16日,化工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平臺商異工同智宣佈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經緯中國領投,老股東豐厚資本跟投,青桐資本擔任財務顧問。異工同智創始人周志傑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新產品開發、SaaS化業務開拓、智能硬件融合探索等方面。異工同智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化工與IT深度融合的為化工行業提供生產管理數字化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核心團隊中包含高校科研機構、工程公司、大型化工企業的化工專家,也有專業完整的IT開發團隊。(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