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廟——中國儒家文化的發源地

孔子是中國儒家文化的創始人,而山東曲阜孔廟則是祭祀孔子的祠廟,它與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一起,合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曲阜孔廟,是最早的一座孔廟,建於魯哀公17年,即公元前478年。西漢以來歷代帝王不斷給孔子加封諡號,孔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成為全國最大的孔廟。現存的建築群絕大部分是明、清兩代完成的。

曲阜孔廟佔地327畝,前後九進院落。廟內有殿堂、壇閣和門坊等464間。四周圍以紅牆,四角配以角樓,是仿北京故宮樣式修建的。1961年國務院把“三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曲阜孔廟——中國儒家文化的發源地

孔子在一生艱辛探索的社會實踐中,深入瞭解和認識了當時社會,逐步創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體系,成為當時著名的政治理論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創立的儒學思想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孔子死後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壽堂”,房屋三間,裡面陳列著孔子使用過的“衣、冠、琴、車、書”,“因以為廟,歲時奉祀”,即每年按時祭祀。漢高祖劉邦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帝幸闕里,以太牢祀孔子”,即以整牛、整羊、整豬祭祀孔子,成為第一個祭祀孔子的皇帝。

至漢武帝時期,著名思想家董仲舒為了迎合漢武帝,在創立了“神學目的論”以後,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時的儒家思想已是經過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經過“思、孟學派”及荀子對孔子思想的進一步發展,又冠以董仲舒神學思想的“天人感應”論,使孔子原始思想大為改觀,以後逐漸成為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曲阜孔廟——中國儒家文化的發源地

那麼,曲阜孔廟的建築風格是怎麼樣的呢?

孔廟平面呈長方形,佔地14萬平方米,南北長0.7公里。孔廟沿一條南北中軸線展開佈置,左右對稱,佈局嚴謹,共有九進院落,前有欞星門、聖時門、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奎文閣、十三御碑亭。

從大聖門起,建築分成三路:中路為大成門、杏壇、大成殿、寢殿、聖蹟殿及兩廡,分別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賢的場所;東路為崇聖門、詩禮堂、故井、魯壁、崇聖詞、家廟等,多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路為啟聖門、金絲堂、啟聖王殿、寢殿等建築,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

全廟共有五殿、一祠、一閣、一罈、兩堂、十七碑亭、五十三門坊,共計有殿廡四百六十六間,分別建於金、元、明、清及民國時期。孔廟內最為著名的建築有:欞星門、二門、奎文閣、杏壇、大成殿、寢殿、聖蹟堂、詩禮堂等。

孔廟建築空間還存在著一整套禮的制約,建築空間滲透著濃厚的倫理特性。唐宋時期,孔廟建築單體己經高度程式化,組群規劃佈局基本也已成定製。孔廟建築空間佈局也自然遵循這些建築思想,不僅要滿足祭祀孔子的使用要求,而且嚴守繁褥的禮制規範和等級制度。使孔廟不在是簡單平常的學習空間,更具有了特殊的場所精神的“複合”的空間。

曲阜孔廟平面基本形制為其功能的發揮打下了基礎,建築空間佈局以“大成殿”院落即“廟”的祭祀空間為整體建築群落的核心,與內庭空間為次中心所產生的位置關係,構成兩組不同功能的院落空間形式。

孔廟的主要用途是祭祀孔子及先賢先儒,這也是孔子後裔的主要職責。孔廟祭祀分為釋奠儀、月朔釋菜儀、月望、行香儀、歲時常祭儀、告祭儀、祭中興祖儀、皇帝親祭大典、御遣官祭告儀等種類。

曲阜孔廟——中國儒家文化的發源地

孔廟作為紀念性建築群體,廟內的石碑也就成了它的一個組成部分。廟內共保存了歷代石碑一千二百餘塊。主要有修廟記、祭文、諭詔、讚辭、記銘等。有一部分是建國後為保護文物移進孔廟的。另外還有漢畫像石刻、玉虹樓法帖等,也是建國後移進去的。在我國現存石碑中佔有較高的地位,號稱中國三大碑林之一,有較高的歷史和書法藝術價值。

孔廟集歷史、建築、文化、藝術、書法、石刻、古木、文物、遺蹟於一體,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互聯網+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古建、建築行業相關原創內容,歡迎大家踴躍投稿(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