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老公生了三個孩子,婚姻還是沒保住 孩子不是婚姻的籌碼

為老公生了三個孩子,婚姻還是沒保住。孩子不是婚姻的籌碼。

為老公生了三個孩子,婚姻還是沒保住 孩子不是婚姻的籌碼

國慶節是舉國同慶的大喜日子,很多人都選擇在國慶期間喜結連理。據說有的酒家一天要辦12次的結婚酒,有的酒店國慶期間的訂席要提前一年預訂。國慶期間,請柬滿天飛,很多人喝喜酒都是連軸轉,喝了東家喝西家,有的就是一家人兵分幾路,還往往應付不過來。

這天下午,我也在酒店喝喜酒,剛喝過新郎新娘敬的酒坐下來,就收到侄女的信息:她今天與丈夫協商離婚了,過完國慶就去辦手續。

為老公生了三個孩子,婚姻還是沒保住 孩子不是婚姻的籌碼

別人在喜氣洋洋的結婚,她卻協商離婚了,這也太諷刺了吧。其實侄女要離婚,既在我的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侄女結婚七年,育有兩兒一女。大的五歲,小的一歲多。自從生下第一個孩子不久,老公就提出過要離婚了。鬧來鬧去鬧了幾年,又添了兩個孩子,最終也沒有逃過七年之癢。

侄女和老公是初中同學,初中畢業後,兩人都沒有繼續讀書,相繼出去打工。侄女在深圳富士康工廠,她老公在深圳做快遞員。因為是同學,又在同一座城市打工,平時聯繫就比較多,後來就好上了,再後來侄女懷孕,兩人就乾脆結婚了。侄女老公家在農村,上有一姐已出嫁,下有兩個妹妹都在外打工,沒有兄弟。父母年齡也不大,不到50歲,身體健康。父親也外出打工,母親就在家種田種地,養豬養雞,還利用舊房子開了一間小商鋪。兩年前建了一棟三層的小洋樓,侄女結婚時,還有幾萬塊的債務。但一家人有幾個人出去打工,收入也不錯。

侄女結婚沒多久就生了一個兒子,侄女就在家帶孩子,夫妻也就象大多數打工夫妻一樣,一年也只能見面一兩次。

大兒子剛會走路,侄女就聽人說老公在外有女人了。問老公,老公不承認,侄女沒有證據,也無可奈何。

後來侄女發現家公家婆很疼愛孩子,說他們那一代只有一個兒子,如果能多個男孫就好了。

雖然國家大力提倡少生優先,但農村人觀念還是多子多福,尤其是實行計劃生育的時候,已經不能隨意生孩子了,所以多一個孩子總會多一份高興。

侄女認為,要在這個家庭地位穩固,就要多生孩子,這樣自己就能成為家庭的“功臣”,丈夫一家也會好好的待她。因此以後幾年又相繼生下了一兒一女。

可孩子多了,開支就大了。侄女在家帶孩子沒有收入,就隔三差五地向丈夫要錢。丈夫叫侄女省著花,但侄女花錢大手大腳慣了,又說是為孩子著想。孩子的奶粉,別人買相對便宜的牛奶,侄女卻買昂貴的羊奶。孩子的尿片、尿褲,很多農村家庭是用舊的衣服改成,洗洗曬曬重複使用。但侄女就像城裡人一樣,用的是一次性的紙尿褲、紙尿片。

丈夫收入本來就不高,兩個妹妹結婚後就再沒往家裡寄錢了。建房欠的債要還,孩子開支又大,壓力可想而知。

丈夫苦悶之下迷上了賭博,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常常把孩子的奶粉錢都賭輸了。

侄女知道後,吵架在所難免。一個指責對方是賭鬼,對家庭不負責任;一個埋怨對方不會持家。一個說在家帶幾個孩子如何辛苦,一個說在外打工有多麼艱難。兩人是一通電話就吵架。

漸漸地,丈夫就不打電話回來了,每次都是侄女要錢才打電話給丈夫。後來兩個人除了說錢好像都沒什麼話說了。

為老公生了三個孩子,婚姻還是沒保住 孩子不是婚姻的籌碼

侄女以為為丈夫家生了三個孩子,是家庭“功臣”,丈夫一家人會感激她。誰知除了丈夫漸漸不理她外,家婆也對她花錢大手大腳,對家務活、田地活不管不顧也很有意見,說她太懶。這些話傳到丈夫耳朵,丈夫就更是反感,不止一次提出了離婚。

當然侄女是不同意的,說我為你家傳宗接代,生了三個孩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果離婚,孩子我要全部帶走。丈夫當然不同意,說孩子也是我的。這樣吵吵鬧鬧,就把最後的一點親情都吵沒了。

國慶節丈夫回來,再次提出了離婚。丈夫的父母也在旁附和。侄女見丈夫去意已決,公婆又支持,感到再待著這個家也沒什麼意思了,就同意了離婚。

房子是婚前公婆建的,兩人又沒有什麼共同分割的財產,侄女把最小的孩子帶走,交給自己的母親代為照看,自己外出打工去了。

結婚七年生育了三個孩子,不僅沒有成為家庭“功臣”而受到厚待,甚至連孩子也沒能成為婚姻存續的紐帶。可見女人想通過多生兒子留住男人留住婚姻的想法有多麼的幼稚可笑。

有的女人,為了討丈夫、討公婆歡心,自願把自己當成生育的機器。丈夫想生兒子,就拚命的生,不生兒子不罷休。公婆想要多幾個孩子,就不顧一切的生。往往結果是,滿足了丈夫、公婆,自己不但傷了身體,還沒有了尊嚴。如果那一天變成了“黃臉婆”而丈夫、公婆又不懂體諒,苦水就只能獨自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