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宋填詞87 李清照不僅詩詞有爭議 臧否前賢的詞論也惹起爭議

前言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她是宋代少見的女性詞人,她和秦觀、周邦彥、賀鑄、柳永等人同為婉約一派的代表人物。

瞭解李清照,除了她的詩詞以外,最好也看看她的文章《金石錄後序》和《詞論》。

《金石錄後序》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戰亂中的弱女子如何痛苦而堅強地生存下來。《詞論》讓我們看到一個自信的奇女子如何臧否前代的詩詞大家。

從李清照自己的詩詞作品中,我們又能看出其不同時期的經歷對於情感與內容的影響。

觀宋填詞87 李清照不僅詩詞有爭議 臧否前賢的詞論也惹起爭議

一、少女時代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以文章受知於蘇軾",他與廖正一、李禧、董榮被稱為蘇門"後四學士"。李清照母親姓王,她的祖父王拱辰17歲在仁宗朝高中狀元,王拱辰還和歐陽修是連襟。不過這層層的關係不耽誤李清照在《詞論》中把蘇軾歐陽修們揶揄了一番。

少年時代的李清照生活優裕,又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婚前就頗有詩名。雖然她傳世的作品只有幾十首,但還是傳下來幾首少女時期的作品。

1、如夢令 其一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2、如夢令 其二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兩首如夢令可以反映出作者悠閒、風雅的生活情調。李清照作品中常常談到飲酒,少女時期就寫到:濃睡不消殘酒、沉醉不知歸路。讀罷這兩首詞,一個富家千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形象躍然紙上。可見李清照的父母也挺開明。

如夢令第二首"昨夜雨疏",雖是小詞,卻一波三折,極盡詞之婉約特色。

3、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首詞押仄韻,所以,溜讀作去聲liù。這首小詞和前面如夢令有些不同,以第三視角寫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後面化用了唐人韓偓的詩句:"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

觀宋填詞87 李清照不僅詩詞有爭議 臧否前賢的詞論也惹起爭議

二、婚後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與趙明誠的結合,像是羅密歐與朱麗葉兩個家族的聯姻。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則"排擊元佑諸人不遺力"。趙挺之和蘇門六君子之一的陳師道是連襟, 陳師道卻寧可凍死也不肯穿從趙家借來的大衣。作為蘇門弟子,李格非在倆家聯姻後第二年因名列"元佑黨"而被罷官。

當年趙明誠與李清照在元宵節相國寺賞花燈時相識,一見鍾情的趙明誠請父親去向李家求親。沒想到分屬兩個陣營的家長竟然促成了此事,看來咱們的祖先還是比西方人文明得多。

1101年,李清照在十八歲嫁給趙明誠 ,新人來舊人去,這一年最令人難忘的是蘇軾在秋天去世。趙明誠和李清照度過了二十多年和平安穩的生活,夫妻二人致力於研究金石、字畫和古玩等,趙明誠還完成了《金石錄》的寫作。

這個時期的作品,多見空閨相思之作。

1、 減字木蘭花 :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這首詞作於二人結婚那一年, 風格類似於柳永、周邦彥寫的風情之作。只是女人由寫出頗有幾分放縱恣肆,應該還處於蜜月時期吧。

2、 醉花陰 :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據說,趙明誠看見自己夫人的這首詞以後不服氣,廢寢忘食了三天寫出15闋交給陸德夫品評。陸德夫研究了半天說,這些詞中有三句絕佳:"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易安作此詞,明誠歎絕,苦思求勝之,乃忘寢食三日夜,得十五闋,雜易安作以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絕佳。(元伊士珍《琅環記》)

3、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可以看出這是一首離別之詞,上片寫臨別心情,下片想象別後情景。

4、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一首就是離別以後的相思之情了。

在結婚以後的二十幾年中,趙挺之在大觀元年(1107年)去世,趙明誠被追奪贈官,夫婦二人回青州鄉里生活了13年。宣和年間,趙明誠被啟用,先後出任萊州、淄州知州。

但是好日子終於還是到頭了,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南下擄徽欽二帝北去。北宋滅亡。

觀宋填詞87 李清照不僅詩詞有爭議 臧否前賢的詞論也惹起爭議

三、南渡 物是人非事事休

1127年也是宋高宗建炎元年 ,趙明誠任知江寧府( 1129年復改江寧府為建康府 ),李清照同年從青州南下,剛離開後青州的家就毀於兵禍,二人再也回不去了。

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謂十餘屋者,已皆為煨燼矣。《金石錄後序》

不久趙明誠因平叛不利被革職,後又接命前往湖州上任。趙、李分別時的情景在李清照《金石錄後序》中有詳細的描述:

至池陽,被旨知湖州,過闕上殿。遂駐家池陽,獨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負擔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爛爛射人,望舟中告別。餘意甚惡,呼曰:"如傳聞城中緩急,奈何?"戟手遙應曰:"從眾。必不得已,先棄輜重,次衣被,次書冊卷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馳馬去。《金石錄後序》

這一段文字,常常被人解讀為李清照的一種不滿 ,趙明誠離別之時,對於李清照問題的答覆似乎有些無情。

戟手,出自《左傳·哀公二十五年》:"褚師出。公戟其手,曰:'必斷而足。'"後人認為"戟手"是指人呵斥的樣子。另外趙明誠言語中丟不下他的古器、卷軸、宗器等寶物,告誡李清照要與宗器"俱存亡",然後就拍馬走了,丟下一個女子守著十五車的寶貝在兵荒馬亂之中。

更令李清照痛苦的是,趙明誠這一去就得了重病,等她趕到建康時,他已經病入膏肓。趙明誠臨死時掙扎著寫了一首絕命詩,竟然沒有給李清照留下遺言。

餘悲泣,倉皇不忍問後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屨之意。葬畢,餘無所之。《金石錄後序》

埋葬了趙明誠以後,李清照去哪裡呢?趙明誠並沒有任何交代,所以李清照說:"葬畢,餘無所之。"這時才看出來,趙明誠或者是一個書呆子,或者是一個有點自私的大男子主義者,也或者自己並不知道說什麼好,兵荒馬亂之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呢?

8月趙明誠去世,9月金兵南下入侵。李清照帶著十五車從青州帶來的金石書籍寶器開始逃難。她基本上追著皇上趙構的路線逃亡,建康、越州、明州、奉化、寧海、台州,出海又過海到溫州。

南宋的君臣們,從一開始就被金兵追著到處跑。也難怪李清照能寫出那首《夏日絕句》來: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逃難期間,李清照的兩萬卷書、兩千卷金石拓片被焚掠一空。在越州時五大箱文物又被賊人破牆盜走。 一個叫做趙汝舟的人覬覦李清照的文物,說動李清照嫁給了自己。這段不幸的婚姻不久以兩敗俱傷而告終。為此李清照還蹲了幾天大牢。《碧雞漫志》中說:

"趙死,再嫁某氏,訟而離之,晚節流蕩無歸。"

這時期李清照的作品,不再是花前月下的相思了,而是充滿了家破人亡、物是人非的痛苦。

1、武陵春 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是詞人南渡後避亂所作,所以詞情極為悲慼。上片言眼前景物之不堪:風住塵香花已盡,物是人非事事休。下片一轉再轉,曲盡詞之要眇宜修的特點,先說春好,再說自己的悲愁。中間以"輕舟"這個意象承前啟後過渡,意欲泛輕舟,卻恐舟輕不堪載愁。

2、南歌子(宋·李清照) 顯示自動註釋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這首詞結尾處有"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之句,在她的絕句《偶成》中也有類似表達: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 。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戶 ,多寫閨中女兒之情。南渡以後思想內容變得越發深刻,雖然很少直寫家國之恨,但是常有今昔對比、物是人非的的痛苦感慨。

觀宋填詞87 李清照不僅詩詞有爭議 臧否前賢的詞論也惹起爭議

四、老年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晚年李清照過著孤獨困頓的生活,朱彧《萍洲可談》說道:

"不終晚節,流落以死,天獨厚其才而嗇其遇,惜哉。"

不終晚節,仍然是指那段短暫的婚姻,在古人眼裡,這成了李清照的一個汙點。

另外,古代女子多才往往受到非議,陸游《夫人孫氏墓誌銘》中記載,李清照曾經想收一個女徒弟,可惜被人家無情地拒絕了。

"夫人幼有淑質。故趙建康明誠之配李氏,以文辭名家,欲以其學傳夫人。時夫人始十餘歲,謝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

蘇瑑的夫人孫氏,是陸游的表侄女。 對李清照的好意,這位女孩乾淨利落地表示拒絕。

也難怪在李清照晚年的作品中,常常見到這種孤苦伶仃的悲愁之情。

1、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南宋的張端義《貴耳集》中評價這首詞說:

易安居士李氏,趙明誠之妻。《金石錄》亦筆削其間。南渡以來,常懷京、洛舊事,晚年賦元宵《永遇樂》詞雲:"落日熔金,暮雲合璧。"已自工緻。至於"染柳煙輕,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氣象更好。後段雲"於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皆以尋常語度入音律。煉句精巧則易,平淡入調者難。

李清照的詞有一個特點,注重音律協調,同時還善於通俗口語的使用,所以被認為"以尋常語度入音律,煉句精巧則易,平淡入調者難。"

2、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瀋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南宋漸漸安定下來後,李清照的晚年雖然悽苦,但是畢竟不用東奔西走地逃難了。

夾衫乍著心情好,這一年的春天,李清照心情不錯,上闋寫天氣、和日、春風、梅花,都是一種鋪墊。

下闕換頭即轉折: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人越老,越有落葉歸根之意。結尾寫道:香消酒未消,用燒香對比時間之長,香燒完酒卻未消,酒未消是因為詩人麻醉自己,想忘掉思鄉的痛苦。

觀宋填詞87 李清照不僅詩詞有爭議 臧否前賢的詞論也惹起爭議

結束語

李清照對於自己的詞頗為自負,在《詞論》中指點臧否,把包括北宋詞壇地一幫大佬毫不留情地點評了一番。

柳永,"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

張先、宋祁,等人"破碎何足名家!"

晏殊、蘇軾、歐陽修,"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

王安石、曾鞏,"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

晏幾道,鋪敘是短板;賀鑄,典雅莊重不足;秦少游,像窮人家的美女,氣質上有窮酸相;黃庭堅,缺點太多,美玉有瑕 ,也不太值錢.......

對於李清照的詞論,後人也褒貶不一,宋人胡仔說"易安歷評諸公歌詞,皆摘其短,此論未公,事不憑也。"趙彥衛在《雲麓漫鈔》評:《詞論》一書多有妄評諸公…

作為一個女性詩人,李清照的詩詞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爭議,王灼《碧雞漫志》曾評價 :

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藉也。

唐朝的女詩人薛濤、魚玄機、李季蘭等人常常和男性詩人飲酒賦詩,不過他們都不是王灼認為的"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清朝的著名女詩人顧太清和李清照很相似,但是卻因作詩而受困於和龔自珍的緋聞。可見女性詩人的不易。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在極度孤苦、淒涼中,懷著對於親人和故土的無限思念而悄然辭世,享年73歲。

結束時,用李清照"菩薩蠻·風柔日薄"原韻填《菩薩蠻·次韻易安居士風柔日薄》作為作業:

東籬把酒金風早,簪花落帽雲山好。登閣覺心寒,鄉關舊憶殘。

孤鴻何計是,白首尊前醉。夕照赤於燒,人間殘夢消。

@老街味道

詩詞中老幹體自古就有 未必一定是老幹部所寫 您怎麼評價

講究平仄的格律詩比古體詩更上檔次、更高級嗎?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