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人事,聽天命!

弘揚道統易學文化 傳播聖賢智慧 踐行中國式管理。

盡人事,聽天命!

人生再簡單不過,不努力不知道自己什麼命,努力了半天,也不過是知道自己什麼命而已。

很多人說人的命是上天註定的,實際上我們自己創造的也叫命。

懂得《易經》以後,我們就知道,命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我們人自己可控的,一部分是我們自己控制不了的,命就是每一個人不同的侷限性。

什麼叫做命?命就是我們先天帶來的人生規劃。我們現在講人生規劃都講後天的,卻忽略了還有先天的。

“盡人事,聽天命”包含兩部分:“盡人事”就是後天的人生規劃,即使你做得很好,但是最後能不能成功,要看後半句的“聽天命”,即配合先天的人生規劃。

二者的配合程度,決定著最後的成敗。後天的規劃跟先天的規劃很吻合,達成的效果一定很好;如果後天的規劃跟先天的天命根本不一樣,結果只會是徒勞無功。

這就告訴我們,天命就是一個人的規格,一個人的範圍。你這輩子有這個範圍,他這輩子有那個範圍,這個不同的範圍,就叫做各自的命。

有的人很聽從先天的,有的人很注重後天的,這是每個人不同的選擇。

孔子的命就是當代不受重用,他很想當官,甚至說只要交給他三年,他就可以把國家治理得好好的,可是沒有人用他。

但是最後孔子也很愉快,因為他知道這是自己的命。

一個人知道這就是自己的命,並且已經努力過了,他就問心無愧了。

孔子的命是要給後世人做萬世師表,而不是給當代人做治世能臣的。

人,生逢其時,比你怎麼努力都要強;生不逢時,你有再大的才能,只有鬱鬱而終。因為沒有機會,根本不容許你發揮。所以命還要跟時配合起來。

你是個創造的命,你所處的時代也要容許你創造才行,否則你是跟自己過不去。

其實揭開命運神秘的面紗,都是一種客觀規律。而《易經》所揭示的,正是宇宙人生所潛在的這種共同的客觀規律。

孔子最後提出,最好的途徑就是不要管你的命怎麼樣,一定要做你喜歡做的事情。

但是他所謂的喜歡是有先決條件的,就是正當的事情你才可以喜歡。

人各有志就是人各有命,你的命運就是你的意志所創造出來的。

人生的價值就在造命,但是千萬記住不要勉強,不要過分,合理就好。

孔子提出“從吾所好”,我喜歡做的,有樂趣做的,我兢兢業業去做。

做到最後證明我是成功的,我很高興;證明我是失敗的,也沒有什麼可抱怨的,因為人生只求四個字,問心無愧。

盡人事,聽天命!


當你把這些都弄清楚了,你就知道到底要不要認命了。做到問心無愧這一點,一輩子都會很踏實富足,這就是《易經》所講的趨吉避凶。

盡人事,聽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