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散文:我有挖野菜的癮

文:張文彪

圖:來源網絡

這世上人的喜好是千奇百怪,只要痴迷上就成癮成癖,戒也戒不掉,改也很難改,一些人有煙癮、酒癮、賭癮、戲癮、舞癮、遊戲癮、垂釣癮...而我卻有挖野菜的癮,自我感覺不敗家、不擾民、不惹人討厭,雖然點讚的不多,反對的卻也很少。

野菜是生長在荒山原野上的能夠食用的綠色植物,它採集於天地中的靈氣、吸收日月之精華,是大自然賜於人類的禮物。遠古時期,人文初祖神農氏遍嘗百草,在滿山遍野的雜草叢中給炎黃子孫明確了可以食用的野菜。


鄉情散文:我有挖野菜的癮


黃土地上的野菜很是豐富,叫上名的如薺菜、白蒿、辣辣、苜蓿、蘑菇、苦菜、蒲公英、榆錢、槐花等等,還有更多叫不上名的。我們這茬人生在捱餓受困之時,是挖野菜、吃野菜長大的一代。那時候的春三月正是一年青黃不接的時節,老是餓著肚子,“野菜苦又香,幫我度饑荒,咥上菜餅餅,可飽一晌晌”,在那斷糧、斷炊的情勢下,野菜自然是當時人們飯碗裡的家常便飯。歷史再往前追溯,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不也是野菜草根營養了紅軍將士的身軀,成就了中國革命走向了成功?野菜的情結早已刻錄在我們的記憶中,這輩子是不會丟失的。

長大了,日子也漸漸好過了,野菜隨之淡出了人們的伙食,不再是充飢、度年荒的主食。進了城的我也因為日子、因為工作與野菜漸行漸遠,沒有多少閒時間去挖野菜了。偶有鄉下的親戚送些野菜,只感覺新鮮好吃,全然沒有了兒時結伴挖野菜的情趣和嚼著野菜充飢的味道。

記得兒時挖野菜時節,我們大隊裡的赤腳醫生也在晾曬野菜,忙著為中藥櫃裡添野菜,當時以為那人是不做好,以菜充藥,後來看慣了中藥櫃上那些熟悉的野菜名和老中醫對野菜“酸、辛、甘、苦、鹹”五味藥理的說法,才知道了一些野菜既可食、又是藥的理。其實,真正認識野菜的藥用價值還是在十年前,我的一個親戚腰間患有惡性腫瘤,在北京、上海大醫院醫治無效的情況下,有醫生建議用早春的蒲公英洗淨當菜生吃,不知是病恰到好的時候,還是因為蒲公英,那病奇蹟般地痊癒了。我那親戚每年清明前後就回鄉下老家挖野菜、鏟蒲公英,他的病和他鏟蒲公英的故事,讓我從思想深處認識了野菜藥性膳食調理的重要。也就是在十年前,野菜再次進入我的生活。


鄉情散文:我有挖野菜的癮


這些年無論是家事還是公事,對我來說已經步入慢節奏的生活,休閒時間日漸多了起來。春暖花開的時節,田野一片泛綠,正是野菜冒尖瘋長的季節,而我總是急不可耐,把持不住青青野菜的誘惑,誰也沒有安排和強迫,全憑自己的隨心和願意,八小時之外大多泡在挖野菜上,坐駕後備箱裡時常放著小鏟鏟和方便袋,走到哪兒方便了就駐車鏟野菜。從冬去春來時節拾地軟開始,班後就遊走于田間地埂和山樑路渠邊,雙休日便是帶上乾糧,早出晚歸,不知累困。長時間的風吹日曬,行裝褪色,灰頭土臉,面容憔悴,往往是一身土一身泥回到家來,兩個孫子老是躲著,不敢接近,說爺爺身上有臭味,好像大街上的流浪漢。

前年也正是在這陽春三月,我休假去新疆兒子家,從小縣城來到這水泥澆築的大森林,對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車水馬龍的車流看著就是煩,實在不想出門,一天呆在那百頭平米的房子裡悶得慌,老想著這些年在老家上山爬窪挖野菜的情景,這諾大的城市哪有挖野菜的地兒,時不時埋怨自己不該在這個時節出門遠行,耽擱了我挖野菜的美事,毛毛躁躁,悶悶不樂,像丟了魂似的,那狀態就一個字“煩”。細心的兒子看出了老爺子的心病,休息日安排了一次野炊,一路直奔戈壁灘,一家人遊弋於廣袤的戈壁荒灘上,大自然就這樣抓人心絃的美妙,身在戈壁卻是心曠神怡,沒有像書上寫的荒涼感覺,原來開春的駱駝草芽也是新疆人餐桌上的野味,第一次吃那玩藝兒還真有別樣的香味。

每到我出門挖野菜之時,總有人要跟我去,就當春遊一回,一次、兩次興致不減,沒過幾天都打退堂鼓了,都說我挖野菜的精神好,我也感覺自己就像在艱苦環境中生長的那野菜一樣,做事一慣就這麼認真、這麼執著。


鄉情散文:我有挖野菜的癮


一分辛苦一分甜。那麼多的野菜,好多送人了,冰箱裡塞滿了苜蓿、苦菜和蒲公英,還有曬乾貯存的,一年到頭有野菜吃。我的茶杯裡時常泡著蒲公英,有人戲笑我窮著沒錢喝茶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喝的是什麼高級茶呢。就這樣我患有的前列腺炎和“三高”等慢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緩解和控制。

這些年,一到菜場就能見到一些熟悉的身影,擺在地上賣野菜呢,走近他們,這個問候,那個打招呼,兒女們調侃我“老爸為何不和你的菜友一起,擺地攤掙點小錢?”而我一言不發,卻沉思於挖菜人的辛苦和不易。一些飯店也摸透了現在人的鄉愁消費脾性,餐桌上也端上了香椿、蕨菜、苦菜、蒲公英等一些野菜,我嘗過感覺總是吃不出家鄉的味道,奢華的飯店明顯沒有了農舍裡的鄉愁。


鄉情散文:我有挖野菜的癮


家人說我挖野菜挖野了,挖到魂不守舍。說的很對,我本不喜宅家,好多人在公園廣場蹦達、在酒桌棋牌上快活,而我就喜歡野外生活,頭頂藍天白雲,腳踩黃土青草,漫步在田埂綠野間,心無雜念,放飛的是心情,收納的是愜意,體味兒時的童趣爛漫,卻沒有那時候等菜下鍋的壓力, 一步一趨雖辛苦,一草一木總關情。

野菜呀!上了餐桌方為菜,雖然苦澀卻滿足了人們的味蕾,長在荒野人不識那就是草了,雖然鮮嫩只是裝扮了原野,枯枯榮榮。這人吶!只有一榮一枯,沒有來生,擁抱自然沒有錯,活好當下才是真。

歡迎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本號接受鄉情、鄉愁、鄉憶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以及個人原創的聲明,帶圖片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