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山迢路遠,愛如少年

三清山,凡心輕一分,神話欲求多一分

三清山的山路上,一路的想象不是幽暗混沌的古典想象,而是新的想象力重新建立起來。

那種想象,是一種激活自己的想象,是小溪匯入大海的想象,是思想豁然豐厚很多。

所有的迷途,心中一片迷茫,都仍會再發生,但將在這山上短暫消失。

礪礪塵路,三清山上,有一條為人稱道的路。尋找那顆唯獨屬於自己的感發之心,建議你來爬一趟三清山。

中年人常有“總角聞道,白首無成”之嘆。這句痛心疾首又無可奈何的話,出自何陶淵明詩《榮木》,感慨恍惚一生不能明道。

中年不如老年,人對看似沒有答案的問題,還在一點點逼迫自己給出答案。

這答案不過是蘇東坡詞中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三清山,山迢路遠,愛如少年

攝影/清風視界

又不過是科幻作家劉慈欣在獲得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所演講到的:“在未來,當人工智能擁有超過人類的智力時,想象力也許是我們所擁有的惟一優勢。”

山中行走,聯想到內養精氣神。道教學家葛洪被奉為的三清山開山鼻祖,公元357年至361年,葛洪雲遊此地,節廬、修道、煉丹。抱朴子葛洪有“食補不如藥補,藥補不如氣補”的重要的醫療思想,以道推動了中醫學的發展。道教方藥養生、環境養生,收心求靜,調吸吞津,氣入丹田。

在山上,明建文帝是否南下藏隱於三清宮、葛洪煉丹時是否醫治當地百姓於瘟疫,道教形象上的附著,很難說沒有添加上一代代人的想象。更不用說三清山上著名的女神峰,畢竟任何歷史或神話形象背後都有著種種具體、複雜、含混多變。

就像人類先發明瞭延年益壽,然後又停追問,生命的意義。其實世間所有的意義不過是:最難的是開始,更難的是結束。

步履鏘鏘,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一千多年後,在三清山這樣的道教名山上,古老的東西日積月累地收集時光,一層上面又覆上一層,到了一定的年頭,歷史的遺蹟便自會有一種超越時空的能量。

三清山,山迢路遠,愛如少年

攝影/清風視界

從三清山金沙索道站爬到三清宮,再由南部索道下山入,爬了六個小時的山,因為怕去三清宮路程較遠趕不上最後一趟纜車下山,又異常執著於上三清山一定要去一趟三清宮祈福,被自己的緊迫感弄得壓力山大,看到不少遊人已經踏上返程之旅,一一問到,爬到三清宮了吧,我們現在趕去時間來不來得及。

途中,下午一兩點鐘的樣子,見一男孩一路奔跑,爬了整天的山臉紅通通的,知道我們抱著虔誠的心情一定想去一趟三清宮,很驕傲地說,他已經去了,又幫我們算了算,約還剩兩個小時的路程。他鼓勵我們繼續,以自己為例,百無聊賴一個人爬山還堅持選了更遠的路線,穿越更遠的山峰,他一臉知足、圓滿的神情、對著石階哼著很輕快的民謠跑走。我們遂安慰地說,或許山間某處有一個隧道,在時光流轉中變化出好多出口,幫我們拐個彎就到!

想象和偷懶走捷徑的慾望糅合在一起,很快又逐漸忘掉,還是一步一步老老實實地繼續爬山。

三清山,山迢路遠,愛如少年

攝影/清風視界

山上異常涼爽,中途遇到一場小雨,幾場雲霧,到下午天又放晴,真算領略到了山上氣候多變…腳步和心情也隨著雨、雲霧、太陽的變化而起伏,以及最後下山趕纜車聽到了雷聲,似乎經歷了從雨神到山川之神再到雷神的變遷。

根本感覺不到夏天的炎熱,然後又變成了一場道教福地修心之旅。

最後一趟纜車下山,沿路的心情輕鬆了,整個世界瞬間安靜了下來…甚至想到山間偶遇哼民謠的男孩子,覺得那也是一個的神話吧,只不過為了考驗我們在種種表面背後有所發現,而為此包裹上了通俗故事、普通邂逅的外衣。

三清山,山迢路遠,愛如少年

攝影/清風視界

在這裡,你不用特別尋找,通過慧者的言行悟出自己的想要。

山中的一切松鼠、紅嘴相思鳥、石耳、黃金茶,彷彿都在教與你道家養生入門,越趨近三清宮,越好像有一個面孔慈祥、目露愛意、胸襟開闊、滿頭白髮、衣著素樸類似中國道觀裡的道長模樣的900多歲的老人,端坐在我的腦海裡。

尋找那個捨得忘了“自己”的瞬間

時過境遷,我們已經無法遇到那個於此修行煉丹,經常前往附近的村裡行醫的葛洪,但是我們可以有不凡的想象力,在那些貫穿著和三清山有關的智者的口頭文學和民間文學裡。那些故事,經過幾代人口耳相傳,至少把我們的想象拉高到另一個維度。

三清山,山迢路遠,愛如少年

攝影/清風視界

時間賜予的滄桑,煙熏火燎而層層堆積起來的煙垢,即使神話中的人不會走出來傾談,我們還是出於一份“閒情”,而大想特想。好像腳下不只是山中石階,好像七八個小時下來也並不疲憊,確定時空外對他人有所依賴……

一行禪師在《活在此時此刻》裡寫:“你也許想知道你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是否已經在你身後:你也許會認為它們尚未到來,但終將到來。但,這一刻,才是我們一直等待的時刻。”

佛道教都講“終成正果”,道教思想中又講:學道九患,學仙九難。無論我們信奉的是何種宗教,最後都是藉由它們去理解時代,乃至理解我們自身。

三清山,山迢路遠,愛如少年

攝影/清風視界

三清山,不僅是一個適宜旅遊的地方,更是一個十分適宜修心的境地。玉京峰、玉華峰、玉虛峰、女神峰、巨蟒出山、三龍出海、觀音聽琵琶、狐狸偷雞、秀峰、玉屏峰……這世間再多的不完美,也無法阻止我們源自骨血裡的想象力。雖然三清山已成為旅遊勝地,有無數本地人因此在山上工作,因此在山下開起了農家樂和民宿,也有新的人來此生活。但即使這樣,三清山仍是一個大得無法想象的存在。

三清山,山迢路遠,愛如少年

山上有最好的生活,最好的生活就是追求智慧的生活。開闊的思想、高尚的美德、偉大的作品,都曾在山中誕生和棲息。在地圖上劃過一個個路標,三清山之旅,不過是和最好的自己久別重逢,尋找那個捨得忘了“自己”的瞬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