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模式:方艙日夜,生命之舟這裡啟航

3月10日,武漢方艙醫院全部休艙,完成了階段性的歷史使命。這些帶給武漢疫情防控轉折點的“生命方舟”,在人類抗疫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非常之役行非常之舉,非常之力成非常之功。“生命之舟”方艙從“應收盡收”到“關門大吉”、從“人等床”到“床等人”,處處彰顯著中國智慧與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這其中,也有來自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們貢獻的一份力量。 回顧在方艙醫院工作的點點滴滴,第五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領隊葛寧海如此評價:江蘇醫療隊隊員們展示了“江蘇力度”,呈現了“江蘇速度”,建立了“江蘇精度”,體現了“江蘇溫度”,贏得了對江蘇的認可度。

緊急建艙

彰顯江蘇速度

2月4日,由江蘇省人民醫院派出的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抵達武漢,籌建武漢客廳、武漢體育中心兩所方艙醫院。在建設方艙、照護患者的過程中,他們不斷摸索,根據輕症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及切實的心理、生理條件,開創出方艙醫院建管的“江蘇模式”,成為託舉“生命之艙”的重要力量。 時間緊、任務重、難度高,唯有迎難而上!“方艙醫院對我們來講同樣是一個陌生概念,把方艙醫院用作傳染病救治,在全球都是首創。這是一個全新挑戰。”回憶起當時,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隊長、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醫師陳旭鋒至今仍有緊迫感。 在籌建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時,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迅速成立醫療組、護理組、感控組、後勤組;2月5日,與兄弟部隊拿出了系統改造方案,包括建立醫護通道、排風通道以及實施病人分區化管理,豐富病人的休閒娛樂設施設置等;2月6日下午5點多,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開艙收治病人,當晚便收了230多名患者,到第二天早上8點,該方艙醫院“滿艙”運行。 立下赫赫戰功之後,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深藏功與名”,開始執行新的“作戰命令”。2月13日,他們轉至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與第五批江蘇省援湖北醫療隊的300位醫護人員“會師”,共同建設運行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 憑藉之前建設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經驗,“江蘇隊”立即推進架構建設、物資梳理、功能運作等建艙流程,迅速將武漢體育中心“改建”成符合國家收治標準的方艙醫院,當晚就順利收治患者,全過程不到24小時。 “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建設運行管理中的很多新探索、新實踐,為之後組建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提供了可借鑑的‘江蘇方案’。”陳旭鋒表示。而在方艙醫院建成投用的同時,所有醫護人員就已進入實戰狀態,實現“零磨合”。僅僅兩天,武漢市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就收治近600名患者,迅速“滿艙”。 

2月4日,由江蘇省人民醫院派出的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抵達武漢,籌建武漢客廳、武漢體育中心兩所方艙醫院。在建設方艙、照護患者的過程中,他們不斷摸索,根據輕症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及切實的心理、生理條件,開創出方艙醫院建管的“江蘇模式”,成為託舉“生命之艙”的重要力量。 時間緊、任務重、難度高,唯有迎難而上!“方艙醫院對我們來講同樣是一個陌生概念,把方艙醫院用作傳染病救治,在全球都是首創。這是一個全新挑戰。”回憶起當時,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隊長、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醫師陳旭鋒至今仍有緊迫感。 在籌建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時,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迅速成立醫療組、護理組、感控組、後勤組;2月5日,與兄弟部隊拿出了系統改造方案,包括建立醫護通道、排風通道以及實施病人分區化管理,豐富病人的休閒娛樂設施設置等;2月6日下午5點多,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開艙收治病人,當晚便收了230多名患者,到第二天早上8點,該方艙醫院“滿艙”運行。 立下赫赫戰功之後,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深藏功與名”,開始執行新的“作戰命令”。2月13日,他們轉至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與第五批江蘇省援湖北醫療隊的300位醫護人員“會師”,共同建設運行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 憑藉之前建設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經驗,“江蘇隊”立即推進架構建設、物資梳理、功能運作等建艙流程,迅速將武漢體育中心“改建”成符合國家收治標準的方艙醫院,當晚就順利收治患者,全過程不到24小時。 “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建設運行管理中的很多新探索、新實踐,為之後組建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提供了可借鑑的‘江蘇方案’。”陳旭鋒表示。而在方艙醫院建成投用的同時,所有醫護人員就已進入實戰狀態,實現“零磨合”。僅僅兩天,武漢市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就收治近600名患者,迅速“滿艙”。

因人施策

彰顯江蘇精度

武漢江夏方艙醫院是唯一一個以中醫主導治療的方艙醫院。在這裡,博大精深的中醫藥“藥術並舉”,救治有力。由國家中醫醫療隊(江蘇)接管的蘇六病區,是這所中醫方艙的一顆明珠。 進入方艙醫院的多是輕症患者,不少人存在各種基礎疾病,不少人是因為無症狀但核酸檢測遲遲不能轉陰而轉入此地。 情況複雜,江蘇隊因人施方,擬定了“1+4+N”江蘇中醫綜合治療方案——在國家衛健委公佈的統一藥方基礎上,對於合併發熱患者、兼有咳嗽者、伴有失眠焦慮患者和無症狀者分別採用江夏方艙1-4號藥方。與此同時,根據每名患者的情況辨證施治,一人一方。每天下午,患者們可以練習“太極六氣功”“呼吸吐納功”等“蘇功”。待他們治癒出院,還會送上用於康復治療的顆粒試劑。 國家中醫醫療隊(江蘇)領隊陸敏表示,江蘇特色的中醫診療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大大縮短了患者的病程,實現了“零死亡,零轉重,零回頭,零感染”的目標,創下了方艙醫院收治患者最多、收治病種最複雜的成績。 醫術精湛的同時,也要強化質量控制,這是保證醫療護理感控各項工作平穩有序運行的保證。 南京市第二醫院副院長楊永峰告訴記者,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二艙,實行了醫生護士分區和條塊化相結合的質量管理控制體系。每班次設立感控監督員,強化醫護人員防護跟蹤管理。針對患者基礎疾病複雜多樣,採取中西醫、生理心理、新冠肺炎專病治療和其他基礎病同步治療三結合辦法,因人施策、精準施治。 2月24日,當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們考察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二艙時,看到這裡秩序井然、治療有效,當場豎起了大拇指,連連稱讚:“這樣的管理模式值得向其他國家推廣!”

武漢江夏方艙醫院是唯一一個以中醫主導治療的方艙醫院。在這裡,博大精深的中醫藥“藥術並舉”,救治有力。由國家中醫醫療隊(江蘇)接管的蘇六病區,是這所中醫方艙的一顆明珠。 進入方艙醫院的多是輕症患者,不少人存在各種基礎疾病,不少人是因為無症狀但核酸檢測遲遲不能轉陰而轉入此地。 情況複雜,江蘇隊因人施方,擬定了“1+4+N”江蘇中醫綜合治療方案——在國家衛健委公佈的統一藥方基礎上,對於合併發熱患者、兼有咳嗽者、伴有失眠焦慮患者和無症狀者分別採用江夏方艙1-4號藥方。與此同時,根據每名患者的情況辨證施治,一人一方。每天下午,患者們可以練習“太極六氣功”“呼吸吐納功”等“蘇功”。待他們治癒出院,還會送上用於康復治療的顆粒試劑。 國家中醫醫療隊(江蘇)領隊陸敏表示,江蘇特色的中醫診療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大大縮短了患者的病程,實現了“零死亡,零轉重,零回頭,零感染”的目標,創下了方艙醫院收治患者最多、收治病種最複雜的成績。 醫術精湛的同時,也要強化質量控制,這是保證醫療護理感控各項工作平穩有序運行的保證。 南京市第二醫院副院長楊永峰告訴記者,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二艙,實行了醫生護士分區和條塊化相結合的質量管理控制體系。每班次設立感控監督員,強化醫護人員防護跟蹤管理。針對患者基礎疾病複雜多樣,採取中西醫、生理心理、新冠肺炎專病治療和其他基礎病同步治療三結合辦法,因人施策、精準施治。 2月24日,當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們考察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二艙時,看到這裡秩序井然、治療有效,當場豎起了大拇指,連連稱讚:“這樣的管理模式值得向其他國家推廣!”

醫患互助

彰顯江蘇溫度

方艙醫院不僅僅是一個醫院,更是一個社區。好的情緒有利於病情緩解,好的氛圍有助於每一位患者的康復。 於是,在武漢市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和江夏方艙醫院,“社區化管理”的“江蘇方案”逐漸形成——分區化,每個區域均設有專職醫生及護士長統一管理,醫護管理、志願服務和患者治療三者相互配合;網絡化,通過微信群溝通、面對面心理疏導、重點問題公開講座等方式,全方位瞭解患者身心治療的需求;社區化,營造社區氛圍,根據病情及患者自身特點,針對性組織康復性活動,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問題等。 在江夏方艙醫院,不少患者都體驗過中醫沙盤心理診療技術。這是江蘇省中醫院神經內科醫生李昀澤的“絕活”。“由於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戴著口罩,難以識別他們的表情,而醫生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說話的時候也需要很大的聲音,所以,我們帶來了這樣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李昀澤說。 醫者仁心,更多的關愛還體現在細節處:當發現艙內一位59歲患者連著好幾天睡不著覺的原因是不知同樣感染的九旬父親身在何處時,江蘇的醫療隊員們迅速發佈“尋人啟事”;在微信群內,只要患者覺得哪裡不舒服可以迅速向群裡的值班醫生求助,不管多晚都有人回應…… 一個個方艙醫院,正是祖國大家庭的一個個縮影。方艙醫院傳遞出的,正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是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依靠這種精神,中華民族從來沒有被壓垮,總能在風雨中挺立,在磨難中奮起,展現出生生不息的旺盛力量。

方艙醫院不僅僅是一個醫院,更是一個社區。好的情緒有利於病情緩解,好的氛圍有助於每一位患者的康復。 於是,在武漢市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和江夏方艙醫院,“社區化管理”的“江蘇方案”逐漸形成——分區化,每個區域均設有專職醫生及護士長統一管理,醫護管理、志願服務和患者治療三者相互配合;網絡化,通過微信群溝通、面對面心理疏導、重點問題公開講座等方式,全方位瞭解患者身心治療的需求;社區化,營造社區氛圍,根據病情及患者自身特點,針對性組織康復性活動,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問題等。 在江夏方艙醫院,不少患者都體驗過中醫沙盤心理診療技術。這是江蘇省中醫院神經內科醫生李昀澤的“絕活”。“由於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戴著口罩,難以識別他們的表情,而醫生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說話的時候也需要很大的聲音,所以,我們帶來了這樣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李昀澤說。醫者仁心,更多的關愛還體現在細節處:當發現艙內一位59歲患者連著好幾天睡不著覺的原因是不知同樣感染的九旬父親身在何處時,江蘇的醫療隊員們迅速發佈“尋人啟事”;在微信群內,只要患者覺得哪裡不舒服可以迅速向群裡的值班醫生求助,不管多晚都有人回應…… 一個個方艙醫院,正是祖國大家庭的一個個縮影。方艙醫院傳遞出的,正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是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依靠這種精神,中華民族從來沒有被壓垮,總能在風雨中挺立,在磨難中奮起,展現出生生不息的旺盛力量。

交匯點記者 沈崢嶸 王世停王 拓 陳月飛 葉 真 王 甜/文王子傑/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