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晚死十年,三國局勢會是怎麼樣?

富元製作


小編個人認為,就算郭嘉晚死十年依舊改變不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三足鼎立是當時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誰也無法抗拒,無法以一人之力改變整個格局。

郭嘉確實是個出眾的謀士,這點我們無法否認,但是在整個三國中來看才華出眾的並不比郭嘉少,比如諸葛亮,司馬懿。

就算郭嘉多活上10年,也改變不了赤壁之戰的結局,曹操手下當時那麼多謀士和大將,赤壁之戰還不是一樣輸了,郭嘉一人能改變什麼呢?什麼也改變不了。

至於電視劇裡曹操對郭嘉的大肆誇讚,小編覺得是有點誇的過分了,畢竟只是電視劇,不是真實的歷史。

以上就是小編自己的見解,喜歡小編的可以點點關注,謝謝。


小空話歷史


郭嘉別說晚死十年,就是多活五十年也改變不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近年網上不厭其煩的吹郭嘉主要是受了《百家講壇》某教授的影響。與之類似的還有針對近代人物楊永泰、戴笠的吹噓,什麼永泰若在、戴笠不死如何如何的。靜止的假設歷史是一些人的癖好,無非是藉此表達對這個人物及其所屬集團的偏愛。按這個邏輯,我還能假設若干條理由駁倒他這個假設。

郭嘉在三國時代充其量就是個二流謀士,連荀攸、荀彧、程昱、賈詡、法正、諸葛瑾都不如,更別說和諸葛亮、魯肅、陸遜、司馬懿這些頂級人物相比了,也就是和許攸在伯仲之間。曹操說的“奉孝若在,赤壁不敗”的話,一是給自己找臺階下,二是藉此表達對手下智囊團的不滿。再說,連大字不識的老農都知道贊人就高不就低,何況智計殊絕於人的曹阿瞞。特殊情形下說的話不可當真,曹操還說過徐晃是他的白起、周亞夫呢,可能嗎?如果可能,他為什麼之前在與馬超西涼軍的較量中大罵徐晃不知軍機、壞孤大事呢?



武丁仗劍決雲霓


郭嘉晚死十年,從一開始,三國之勢便不會形成。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若是郭嘉並未因病身亡,臥龍根本也不會有出山的必要,劉備必敗!

郭嘉在世,但凡是郭嘉參與的戰鬥,十戰九勝,這就是郭嘉的意義,郭嘉在的時候,曹操集團如日中天,北方戰事,幾近百戰百勝,曹操手下謀臣或許有不輸於郭嘉的,但卻並沒有一個能與郭嘉在決策上相提並論的。

曹操與呂布戰鬥,初戰,戰必勝,到了後來,卻因為呂布的勇猛,再無寸進,到了何種地步?到了曹操自己都沒有了信心,心裡打了退堂鼓的地步,想要退兵,卻被郭嘉阻止,呂布為莽夫,戰則用,疲則怯,此時正是呂布疲憊之時,若是一鼓作氣,必當大破呂布,曹操聽之,果然大勝。

曹操與袁紹戰鬥,袁紹乃當時實力最強的一方勢力,其兵力更勝曹操五倍有餘,此戰,如同以卵擊石,但郭嘉卻是向曹操闡述了十勝十敗,十個曹操必勝因素,十個袁紹必敗因素,曹操就像被打了雞血一般,果真率兵抗擊袁紹,最終得勝。此般戰役,也成為了曹操一生最值得炫耀的一場戰役。

只是可惜,英雄氣短,曹操大破匈奴之際,郭嘉也死在了北方,郭嘉前腳剛去世,後腳曹操就遭遇了人生滑鐵盧,一場赤壁之戰,燒光了曹營百萬雄師,本已具備了一統河山之勢的曹操,最終卻是大敗而歸。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赤壁不敗。赤壁不敗,則曹操一統河山的夢想也得已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