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與人之間分開的距離是格局

格局就是一個人看待事物的境界和態度,對人對事的觀點不同,處世方式不同,就是我們所說的格局不同。

讓人與人之間分開的距離是格局

坐井觀天,世界只有井口這麼大。生活之中,喜歡到處旅遊的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可能就跟從不旅遊的人不同。屠夫和秀才說不到一塊去,因為他們的格局差異很大。

我曾見過一個人,他在十年前就想創業,然而,十年過去了,他依然還在打工,但是,就在去年,他就連打工也沒有人請他。因為,這十年他沒有任何改變,不學習,也不嘗試著接受一下新鮮事物,總是認為自己的技術行了,沒有必要再學習了。不學習,還自以為是,作繭自縛,這就直接導致了他到了無工可打的地步。

讓人與人之間分開的距離是格局

一個人的格局就是盯著自己的三分田地,認為只有幹好自己分類的工作,這就夠了,其實如果你就認為這樣就夠了,那麼,你一定會停留在原地,技術長進不大,溝通協調能力也會原地打轉。

我就見過這樣兩個人,他們兩人同時進一家公司,工作兩年之後,公司進行薪酬調整,他們兩人的工資待遇截然不同,有相差近一千元的差距。於是,工資待遇低的去問老闆,老闆二話不說,就分派他們去幹同一件事情。結果,這位工資待遇低的直接回來告訴老闆,因為某些原因,這項工作無法完成。而那位工資待遇好的人,直接向老闆提出瞭解決方案,並進行了充分調研可行性,最終,他不但解決了問題,還給公司帶來了商機,這就是兩個人的差距。有人碰到困難就轉頭,拿不出可行的解決之道,殊不知老闆請你過來是解決問題的?而不是提出問題的。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你能夠給公司解決多少問題?就能夠給公司創造多大利潤,你的工資待遇就會越高”。公司請你來不是給老闆製造問題的,高級的打工者,是來為老闆分憂的,而低價的打工者,卻是碰到問題就轉頭的那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