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老街,老街不老,濃縮400多年傳統文化

塞上老街,老街不老,濃縮400多年傳統文化

每個城每條街都有故事。不論時光如何更跌,不變的是心中的那段記憶。呼和浩特塞上老街位於呼和浩特市大南街大召寺附近,是條濃縮著四百多年的厚重歷史文化的古街。

呼和浩特就有召城之譽,清光緒十九年大召周圍即已形成四條商業街,即席力圖召街、大小南街、朋蘇克街與大召前街。其中朋蘇克街即通順街。此街發軔與明、建設於清、興盛於民國,雖然歷經滄桑而古韻猶存,系呼和浩特市唯一保存完好體現歸綏舊貌的老街,被譽為塞上明清一條街。

塞上老街,老街不老,濃縮400多年傳統文化

據記載,土默特部首領阿勒坦汗是十六世紀後期崛起的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以卓越的政治才幹和超群的軍事戰功於1538年被蒙古大汗博迪冊封為索多汗,史稱阿勒坦汗,時年31歲。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他曾率大軍兵臨北京城下,以戰爭的強勢手段換取蒙古地區的和平與發展,明穆宗最終同意在遼東、宣府、大同、榆林、寧夏、甘肅、薊州、太原、固原等明朝邊境的九座重鎮開放11處關市,打開明朝與北元互市貿易的大門。1571年,阿勒坦汗接受明朝冊封的“順義王”稱號,這是明朝與北元幾十年和平共處友好局面的開始。

塞上老街,老街不老,濃縮400多年傳統文化

阿勒坦汗化干戈為玉帛後立即把主要精力轉移到經濟建設與弘揚佛法上,1572年在土默川上大興土木,建設佛寺與城池。為方便施工,緊鄰大召搭起工棚,這就是塞上老街之始。很顯然,塞上老街建設之初的目的是解決工匠們的吃住問題。但大召、歸化城相繼建成後,塞上老街又承擔起寺裡喇嘛、城裡居民衣食用品買賣的經濟責任,從而使塞上老街又成為商賈雲集之地,貨物集散之阜。“小部梨園同上國,千家鬧事入豐年”就是當時這條街繁華景象的真實寫照。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城市的發展,如今塞上老街的商業屬性已經從經營生活用品漸變為經營民族用品、文化用品。這條老街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傳承歷史文化的重任。

塞上老街,老街不老,濃縮400多年傳統文化

走在這條街上,彷彿時光穿越,那些老式建築隱隱可見。這些古式房子,有三十年左右歷史,很多都是土牆,有老銅匠開的鋪子,有收藏品店,還有現代的民族品店。透過這些古舊物品和建築,我們看到了那些歲月的影像。

塞上老街,老街不老,濃縮400多年傳統文化

塞上老街,是老呼和浩特的舊影濃縮,但也充分展現了現代時尚的氣息。因為不論是美食,還是物品,都讓你思想的頻道隨時轉換。

守著這達賴三世、五世駐蹕過,如今依然香火不斷的寺院,自然遊人往來熱鬧非常。

塞上老街,老街不老,濃縮400多年傳統文化

長長的街道據悉全長有380米,全部建築充分體現明清風貌。有明清的磚木小樓,有民畫案各異的民族皮畫,民族皮製小工藝品,都栩栩如生地再現了一個歷史,一個民族的魅力。

民族才是世界的,塞老上街是一個民族風貌的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