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為何選擇吊死煤山?原來早就天註定了

煤山,又名萬歲山,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建都後,嫌“煤”字諧音不吉利,將它改名萬歲山。萬歲山樹木繁茂,到了崇禎皇帝時就只有一片老樹幹了。

崇禎皇帝為何選擇吊死煤山?原來早就天註定了

萬歲山

1629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崇禎皇帝在宮中簡單吃過團年飯後覺得無聊,想去宮外看看走走,走著走著就想去萬歲山。

他帶著太監王承恩二人來到了山上,山上有一條石階小路,路旁樹木稀疏,都不過碗口粗細,卻有兩株老槐樹,非常粗壯,十分扎眼,一上一下,相距不過一丈。這樹也真是奇怪,其他的都很細小,卻是筆直,就它倆向西北歪著,西北是哪裡呢?而此時的西北方向,正是陝西延安府等地發生了難見的大饑荒。

崇禎皇帝為何選擇吊死煤山?原來早就天註定了

陝西延安府等地大饑荒

崇禎皇帝從山頂上看去,北京三城一覽無餘。因天啟皇帝數子均未長成,沒有童稚,紫禁城有好幾年不曾熱鬧了,與內外城相比,顯得寂寥清冷。 內外城就不同了,內城多為官宦商賈大戶人家和官署衙門,比外城熱鬧數倍,爆竹煙花閃成一片。外城都是普通百姓人家,動靜雖比不上內城,倒也是此起彼伏。崇禎看了很久,心裡輕鬆了不少,局面還算安定,只要自己努力做個為國家社稷、黎民百姓造福的好皇帝,就能走出困境,還可能重振大明,傳諸後世,自己就是一代英主了。

第二天崇禎皇帝便衣出訪,來到了北京城大街上,見靠城牆處擺著一張攤桌,桌上放著文房四寶,桌後坐著一人,原來此人是測字的,不揣摩客人心思,也不看客人臉色,好便好,壞便壞,從不改口。人稱“鐵口拆”。

崇禎皇帝為何選擇吊死煤山?原來早就天註定了

“鐵口拆”

崇禎心裡閃過“信則有,不信則無”的說法:“就拆個‘有’字吧,有無的‘有’。

鐵口寫出“有”字:“公子測什麼?前程,錢財,婚配,還是疾病?”

崇禎硬邦邦地擠出兩個字:“江山!”

鐵口說道“有’字上部是‘大’字去一半,下部是‘明’字去一半,這大明半壁江山……”

崇禎皇帝為何選擇吊死煤山?原來早就天註定了

崇禎

崇禎知道不會是好話,但聽了這話還是腿發軟,臉發灰,“……我說的是‘朋友’的‘友’。” 鐵口略略一想:“若測江山,還是不吉。‘友’是‘反’字出頭,上出頭,是指北方,左出頭,是指西邊,這兩處必反,反賊當有出頭之日,這江山啊……”

崇禎心中大震,臉上顯出驚恐,只一瞬,便掩飾住了,比畫著道:“我說的是這個‘酉’。”鐵口湊近崇禎耳邊小聲道:“‘酉’字,‘尊’字去頭尾,位尊無首哇,位至極處性命不保,大不吉……

崇禎又說:“幽,曲徑通幽的幽!” 鐵口盯著崇禎:“公子還是測江山?” “測人。” 鐵口不敢說話,直接跑了。

崇禎皇帝為何選擇吊死煤山?原來早就天註定了

自縊而死

崇禎不說話,這“幽”字山中系兩繩,崇禎猛的住步,嘴裡蹦出兩個字:“自縊!”目光投向遠山又小聲道,“還是在山裡。”

果然,1644年4月25日,跟太監王承恩逃亡萬歲山,自縊而死。而這萬歲山也就是煤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