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为何选择吊死煤山?原来早就天注定了

煤山,又名万岁山,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建都后,嫌“煤”字谐音不吉利,将它改名万岁山。万岁山树木繁茂,到了崇祯皇帝时就只有一片老树干了。

崇祯皇帝为何选择吊死煤山?原来早就天注定了

万岁山

1629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崇祯皇帝在宫中简单吃过团年饭后觉得无聊,想去宫外看看走走,走着走着就想去万岁山。

他带着太监王承恩二人来到了山上,山上有一条石阶小路,路旁树木稀疏,都不过碗口粗细,却有两株老槐树,非常粗壮,十分扎眼,一上一下,相距不过一丈。这树也真是奇怪,其他的都很细小,却是笔直,就它俩向西北歪着,西北是哪里呢?而此时的西北方向,正是陕西延安府等地发生了难见的大饥荒。

崇祯皇帝为何选择吊死煤山?原来早就天注定了

陕西延安府等地大饥荒

崇祯皇帝从山顶上看去,北京三城一览无余。因天启皇帝数子均未长成,没有童稚,紫禁城有好几年不曾热闹了,与内外城相比,显得寂寥清冷。 内外城就不同了,内城多为官宦商贾大户人家和官署衙门,比外城热闹数倍,爆竹烟花闪成一片。外城都是普通百姓人家,动静虽比不上内城,倒也是此起彼伏。崇祯看了很久,心里轻松了不少,局面还算安定,只要自己努力做个为国家社稷、黎民百姓造福的好皇帝,就能走出困境,还可能重振大明,传诸后世,自己就是一代英主了。

第二天崇祯皇帝便衣出访,来到了北京城大街上,见靠城墙处摆着一张摊桌,桌上放着文房四宝,桌后坐着一人,原来此人是测字的,不揣摩客人心思,也不看客人脸色,好便好,坏便坏,从不改口。人称“铁口拆”。

崇祯皇帝为何选择吊死煤山?原来早就天注定了

“铁口拆”

崇祯心里闪过“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说法:“就拆个‘有’字吧,有无的‘有’。

铁口写出“有”字:“公子测什么?前程,钱财,婚配,还是疾病?”

崇祯硬邦邦地挤出两个字:“江山!”

铁口说道“有’字上部是‘大’字去一半,下部是‘明’字去一半,这大明半壁江山……”

崇祯皇帝为何选择吊死煤山?原来早就天注定了

崇祯

崇祯知道不会是好话,但听了这话还是腿发软,脸发灰,“……我说的是‘朋友’的‘友’。” 铁口略略一想:“若测江山,还是不吉。‘友’是‘反’字出头,上出头,是指北方,左出头,是指西边,这两处必反,反贼当有出头之日,这江山啊……”

崇祯心中大震,脸上显出惊恐,只一瞬,便掩饰住了,比画着道:“我说的是这个‘酉’。”铁口凑近崇祯耳边小声道:“‘酉’字,‘尊’字去头尾,位尊无首哇,位至极处性命不保,大不吉……

崇祯又说:“幽,曲径通幽的幽!” 铁口盯着崇祯:“公子还是测江山?” “测人。” 铁口不敢说话,直接跑了。

崇祯皇帝为何选择吊死煤山?原来早就天注定了

自缢而死

崇祯不说话,这“幽”字山中系两绳,崇祯猛的住步,嘴里蹦出两个字:“自缢!”目光投向远山又小声道,“还是在山里。”

果然,1644年4月25日,跟太监王承恩逃亡万岁山,自缢而死。而这万岁山也就是煤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