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投資關鍵詞

作為國之重器的製造業,正在迎來更多資本的關注。

今年3月份以來,新型基礎建設、創業板註冊制、雙循環新格局等都進一步推動了資本助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熱情。

綜合清科研究中心和投中研究院的數據可以發現,疫情對智能製造領域企業投融資活躍度的影響集中表現在2020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儘管投融資數量的環比出現下降,但投資金額已經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從退出方式來看,PE/VC機構的退出方式仍以IPO為主,佔比超過84%;值得注意的是, 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間,有PE/VC機構支持的智能製造相關企業上市超過六成是在科創板市場進行。

今年7月以來, 21世紀經濟報道創投團隊基於2019年下半年以來的行業投融資數據和投資人訪談,梳理了智能製造投融資領域正在發生的變化。

國際形勢變化導致進口受限,倒逼行業進口替代加速

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投資人來說,“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將進一步鼓勵資金在國產化替代和自主可控領域的投資。

在智能製造領域,過去VC機構受限於基金存續期,無法在重資產、長週期的製造領域進行投資。政策鼓勵和資本市場紅利的出現,將有望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加之製造業智能化升級的既有需求,PE/VC機構將可以更多參與到智能製造主題的投資中。

具體來說,科創板上市標準偏向的板塊和戰略新興產業的相關領域都有細分機會出現,是早期基金和成長期基金可以參與的。從2019年7月到2020年6月智能製造主題下的投融資數據看,半導體及電子設備是吸金最多的投資領域。

芯片半導體、商業航天等細分領域受熱捧

兩年前很少引起大眾關注的芯片半導體投資,現在已經成為智能製造領域最熱門的細分賽道。IT桔子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資本對芯片產業的投資情況,同比呈近10倍級增長,環比增長65%。其中,如奕斯偉、壁仞科技等公司都在創業早期階段獲得10億元以上的投資。

芯片半導體受熱捧的原因在於,一方面,以往半導體產業中的核心技術、核心產品、關鍵零部件和設備主要依賴進口。但現在國際形勢的鉅變,導致國內的設備廠商需要找替代方案,倒逼國內自力更生,為行業帶來自主可控、進口替代的機會。另一方面,芯片半導體產業的市場需求在中國,專業人才也在國內形成一定積累。

除了芯片半導體投資熱,近年來,SpaceX帶動全球低軌星座建設熱潮,國內的商業航天市場也進入發展快車道,中科創星等多家機構在該領域進行重點佈局。

資本市場政策紅利帶來退出利好,一級市場投資邏輯生變

2019年7月份的科創板開板,加之今年創業板註冊制的推出,讓智能製造企業的上市路徑更加通暢,不少專注智能製造領域的投資機構也在今年迎來史上最佳IPO業績。

二級市場的退出利好傳導至一級市場,讓機構在智能製造領域的投資環境發生變化。首先,由於已上市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良好表現,一級市場智能製造企業的投資熱度越來越高,企業估值也水漲船高,有投資人透露近期智能製造企業估值上漲幅度達到20%。

同時,有些利潤在一千萬左右的智能製造企業,原來可能會繼續融資發展,在利潤不斷擴大後謀求上市。但現在由於對企業利潤要求的放寬,這部分企業甚至開始直接考慮上市。這導致一級市場上投資標的的減少,企業對投資機構的需求點也將不僅僅是資金。

上述現象導致機構投資邏輯正在發生轉變,一方面,機構傾向於投早、投小,尋找尚在發展早期、估值較低的智能製造企業。另一方面,在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當下,機構除了資金外,能夠帶來的產業賦能實力,是決定其能否投進心儀企業的核心因素之一。

產業資本加速進入,與PE/VC資本互為補充

21記者在上一期的泛TMT投融資研究中有分析,產業巨頭正在成為泛TMT投資的重要參與方,這一現象在智能製造主題下同樣明顯。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智能製造相關主題中最為活躍的產業背景投資方是小米,2019年7月到2020年6月間的出手次數位列前五。從更長的時間線來看,活躍度較高的產業投資方還包括英特爾資本、北汽產投、上汽投資、哈勃投資、商湯科技等。

產業投資機構在智能製造領域參與創業企業融資,除常見的保持對創新技術和產品的敏銳度、進行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和業務擴張等原因,其驅動力還有基於供應鏈安全、尋找技術落地場景等的考量。

以小米為例,其基金管理公司湖北小米長江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僅最近半年的投資就有10個、佔比83.33%投向了IC設備製造板塊。追溯這家產業背景投資機構過去三年的投資記錄,項目分佈最多的前五大細分領域為電子元件、芯片、半導體、高端製造、集成電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