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屏幕真的很差嗎?起底京東方,液晶面板行業的逆襲者

華為被美國全方位打壓,讓我們再一次的感受到科技落後帶來的陣痛。關鍵技術被卡脖子,足以限制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由於歐美日韓在半導體產業入局早,取得了較大的技術領先,掌控著產業鏈上游技術。因此芯片產業他們具有絕對的話語權。

在國外技術限制的重重壁壘下,華為海思算是少有的逆襲案例,他以後來著的姿態衝到了芯片產業頭部行列,但是由於芯片製造技術的限制,被遏制了發展,前途堪憂。

因此,在高科技領域,由於其技術壁壘高,需要技術沉澱,產業鏈龐大等因素,在國外技術封鎖的情況下,越來越難實現技術的追趕。

難嗎?

非常難。但是我們也從來沒有停下追趕的步伐。也有眾多的企業前仆後繼的加入到與國外巨頭競爭的隊伍中。

其中有一家企業是最為亮眼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他幾乎完全實現在國外巨頭包圍下的逆襲,打破了該領域被國外壟斷的狀況。

今天,我們用的手機、電腦、液晶電視等,除了CPU、內存等核心部件備受關注外,也同樣會考慮到產品的顯示性能。而決定顯示性能、質量的關鍵,就在於顯示面板技術。

長期以來,面板技術也一直被國外掌握,三星,LG,夏普,JDI等,多年保持領先。

直到京東方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局面,手機、電腦、電視能用上自己面板,京東方屏幕技術也走到了世界前列。甚至帶動了整個中國面板行業的發展,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龍騰光電,均取得了不錯的發展。

華為手機屏幕真的很差嗎?起底京東方,液晶面板行業的逆襲者

在OLED領域,目前最強的三星,遙遙領先,絕對龍頭。而LG在只在OLED電視上領先,手機OLED做得不怎麼樣,綠屏名聲曾經“盛極一時”。日本的JDI沒有OLED技術(2019年初爆料可以量產 不夠沒見過手機用)。國內的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主流廠商正在做或者已經量產了OLED,中國在OLED這方面已經快人一步了。

和芯片技術一樣,任何尖端技術的追趕都充滿了坎坷,京東方的發展歷程同樣充滿了波折。

不同的選擇

京東方前身為北京電子管廠(774廠),曾經無比輝煌,被譽為亞洲第一大電子管廠。在1993年4月,由2600多名員工自籌650萬元種子基金,創立了北京東方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但是在成立之前,774廠已經逐漸沒落,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與之同期的780廠、714廠、青島無線電二廠都在那個時候順應了時代潮流,走了出來,這就是後來的四川長虹、南京熊貓、海信電器。

究竟是什麼潮流,讓同一批企業發展成兩種不同的結果?

為順應當時家電國產化的趨勢,

大多數廠的做法是:全套引進國外生產線和元器件,自己只需完成組裝即可,投資小,見效快,收益高,即組裝國產化。

能買的不造,這是當時的理念。

華為手機屏幕真的很差嗎?起底京東方,液晶面板行業的逆襲者


但是774廠走了自主研發的路線,是國內最早研究彩電核心技術的企業,甚至在1981年就已經成功研發出液晶面板。

但是長期的研發投入、技術上實際的差距,短期內看不到營收,企業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這個階段,成了各大廠發展的分水嶺,只有京東方選擇了最難的一條路,20年後再看這個選擇,對於企業自身、整個行業都是無比重要

華為手機屏幕真的很差嗎?起底京東方,液晶面板行業的逆襲者


步入正軌

在創立之初,京東方通過債轉股和資源優化的改制,當年就實現了盈利,為後來的發展做了鋪墊。

當時的廠長王東昇帶領企業聚焦在CRT顯示器相關的業務上,隨著國內彩電業的發展,企業效益也越來越好。1997年和2000年分別在B股、A股上市,融資3.5億港幣和9.7億元。

但此時距離面板行業領先的韓國企業還有很大差距。三星、LG、和現代這些企業通過多年的反週期操作,技術上是世界頂尖水平。

簡單說一下反週期操作。

半導體行業呈現週期性的上漲和衰退。在衰退期,存儲芯片價格暴跌,出現大量半導體公司虧損甚至倒閉。此時以低價出手收購,或者違背市場需求進行研發投入和生產,稱為反週期操作。這也極具風險,除了財力支持,還要準確預測未來行業的發展,說通俗點,有賭的成分。

1984年,半導體行業進入衰退期,大量公司虧損,縮減開支。三星卻通過購買鎂光的技術,從美國和日本天價挖人,大建工廠、瘋狂增產、研發新品。1993年就發展成為全球第一大存儲器芯片廠家。為最成功的反週期操作之一。

隨後LG、現代也通過相似的操作,與三星攜手統治存儲芯片和液晶板面行業。

反週期操作,資金需求大,風險高,總有翻車的時候。2001年現代就扛不住了,機會來了。

抓住機遇

2003年1月22日,京東方宣佈韓國子公司以3.8億美元收購現代全部的面板業務。

收購過程十分坎坷。京東方當時資金也不充足,有另一家企業‘劍度’向京東方提出合作收購現代的面板業務。但是‘劍度’背地裡透底韓方,希望謀取更多股份,掌握核心技術,只交給我們加工廠。好在現代明白其中的風險,債務問題不允許自己玩這些小動作。隨之合作破裂。

後來又有鴻海插一腳,與現代簽訂6.5億美元的意向書,從中抬高價格。京東方也確實沒這麼多錢去競爭。隨之鴻海反悔,退出收購。

總結下來,有錢的看不上,沒錢的買不起。現代當時擁有2代、3代、3.5代各一條,年產能300萬片,全球第9,技術儲備也相當雄厚。但是在韓國並無優勢,所以韓企根本看不上。京東方成了現代面板業務最好的歸宿。

通過這次收購,京東方獲得了世界領先的面板技術,很快有了自己的液晶面板5代線。市場份額直線上升,韓方悔恨不已。之前三星在新加坡、臺灣、日本等地,設立了GLASS MEETING操縱液晶面板價格,卡住了國內公司的脖子,使其很難盈利。而這次收購直接把巨頭的圍城撕開一個口子。

觸底反彈

但是市場很快又迎來了衰退期,京東方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別虧損15.87億、17.71億,一度瀕臨破產,靠著地方輸血,終於撐到行業復甦,2007年5月開始盈利。

2007年成都和京東方合作,花費34個億,建立了4.5代線,對於日本來說,4.5代線太小了他們不認為有什麼威脅。(代線越高尺寸越大,4.5代線是手機屏幕的尺寸,而電視機則需要更高的代線)。

2007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蘋果發佈了第一代iPhone,改變了手機行業,也使小屏幕的需求大幅上升。京東方的4.5代線剛好迎合了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2009年中國第一條液晶8代線在北京開工了,聽聞這個消息,日韓臺馬上坐不住了,紛紛要求來大陸開廠,再也不把技術藏著掖著,搶佔市場,還能遏制住中國產業的發展,一舉兩得。最後,2010年項目批准下來,外資企業全鴿。

為了遏制京東方發展,日韓臺聯手壓低價格,讓京東方越賣越虧,京東方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別虧損20億和7億, 012年,拿了26.2個億的補貼,才勉強掙了2.5個億。

市場的格局

三星沒有永遠的朋友。在這十年的時間裡,以三星為首的韓國企業,通過各種操作,幹掉了日、臺企業,液晶市場經歷了一次大洗牌。

先是三星聯合索尼擾亂市場,又放出風聲要搶佔等離子市場,日本企業紛紛轉移目光,把大量資金和精力投入等離子研究,而三星轉身就開始壓低液晶面板價格,直接拖垮來不及轉身的日本企業。接著三星又借之前的價格聯盟事件,以汙點證人的身份把臺灣企業就賣了。面對制裁和打壓直接導致臺灣半導體產業面臨存亡危機。

以三星為首的韓企,是這十年最大的受益者,成為了液晶面板行業的絕對領先。日本只剩下索尼,日本政府出面將東芝、索尼、日立各自的液晶顯示器部門整合為,“日本顯示器公司”JDI。

臺企為了活下去瘋狂裁員,同時把技術賣給中國大陸,人才和技術紛紛轉向內地。造就了一批面板企業的發展。

新星崛起

通過多年的研發投入,2013年京東方提交的專利數量已經超過LG、三星、夏普。為了對抗京東方,韓國企業決定推出新技術AMOLED來迅速淘汰掉京東方的產品,但AMOLED所需要的兩個關鍵材料的所有專利全都掌握在京東方手上,這就導致三星和LG研究的很困難,由於把大量的資金和研發人員投入到AMOLED的研發上,原本的液晶面板生產和繼續研發受到致命影響,自家的顯示器產品的屏幕由於產能問題供應不上,反而要向京東方購買液晶面板。2013年韓國大部分手機的屏幕供應商不是三星和LG而是京東方。

京東方首次在技術上實現了追平,成熟的技術導致液晶面板的價格一路走低,獲得了市場的話語權,不論日韓企業怎麼降低價格,京東方穩賺不賠,直接導致奄奄一息的夏普腰板被打斷。

京東方在北京和成都建廠的成功案例,讓他也成了各地政府眼中的“香餑餑”,紛紛邀請京東方入駐。

華為手機屏幕真的很差嗎?起底京東方,液晶面板行業的逆襲者


截至到2019年2月底,京東方已有的、在建的、規劃中的生產線已經多達14條。京東方也對得起人家燒的錢,他的每條生產線都會給所在城市引來一系列的配套廠家落戶,帶動城市整個產業的發展,稅收、就業、城市競爭力都有上升。

總投資4452億,換來的是中國面板行業的崛起,不再被國外卡脖子。

根據市場諮詢機構IHS數據,2018年京東方液晶顯示屏出貨數量約佔全球25%,總出貨量全球第一。2019年第一季度,京東方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顯示器顯示屏、電視顯示屏出貨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2018年,京東方新增專利申請量9585件,其中發明專利超90%,累計可使用專利超7萬件。全球創新活動的領先指標——湯森路透《2016全球創新報告》顯示,京東方已躋身半導體領域全球第二大創新公司。

雖然名義上是全球最大的面板廠家,但是面板收入和三星面板收入差距巨大,產品結構有很大的優化空間。另外,面板行業週期性強,沒有永遠的老大,需要時刻保持危機感。

華為手機屏幕真的很差嗎?起底京東方,液晶面板行業的逆襲者


在轉型期,京東方沒有被眼前利益誘惑,而是著眼未來,走自主研發這條吃力的線路,以技術為根本,長期投入。從時機上看,能夠抓住行業的機會,彌補技術的不足。

京東方的崛起,代表了我們在面板行業從落後走到了世界領先的地位,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在半導體行業,是一次偉大逆襲。

落後就要捱打,所以我們奮起追趕,以擺脫國外的限制。面板行業完成了這次突破,但還有眾多領域需要追趕,芯片、精密設備、生物製藥等,也需要更多像京東方一樣的企業站出來

最後說句沒用的,美國你自己全方位打壓華為就算了,還要拉上盟友,至於嗎?華為再過20年也威脅不到你科技霸主的地位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