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具被搶只會哭?聰明媽媽善用4c法則,教娃主動化解衝突

嚴格意義上來說,家長每時每刻都在解決關於孩子的一切問題,而我們今天要講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當孩子的玩具被爭搶時,家長的正確做法到底應該是什麼?前不久,外甥來我家做客的時候,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外甥高興地擺弄起櫃子上的玩具小火車,但我家二寶卻是不肯,伸手就要去搶,一番爭搶之後,外甥落了下風,最後哭著跑到房間裡,鬧起了情緒。

對此,我也是非常的抱歉,但這件事情背後所反映的問題卻值得我們深思。兩個孩子年齡相仿,處於3~5歲的這個年齡區間,而3~5歲也是孩子建立物權意識的黃金節點。

物權意識的不斷成熟,勢必會帶來關於物品歸屬權的衝突,有的孩子甚至玩具被搶也只會哭。

而這也就需要家長找到一個有效的方式來進行處理,但在日常生活中,卻有這幾種類型的家長給我們做了反面的示範。

孩子玩具被搶只會哭?聰明媽媽善用4c法則,教娃主動化解衝突

第一、強制分享型家長

很多時候,為了讓氣氛不那麼尷尬,有些家長總是會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做出讓步,將喜歡的玩具讓給其他的小朋友。表面上是解決了問題,但卻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Laura markham在《Peaceful parent, Happy siblings》 這本書中就提到了這一點,她認為強迫孩子去分享,不僅不能真正教會孩子分享的真諦,還會給他們造成心理創傷。如果父母長久使用這樣的處理方式,容易給孩子造成兩種錯覺。

1、誰搶到就能歸誰,那麼我也可以當壞人去搶別人的東西。在這種心理的強烈驅使下,在長大之後,孩子很有可能會形成比較蠻橫自私的性格缺陷。

2、爸爸媽媽幫著別人,不幫我,他們並不會真心的呵護我。而在這樣消極心理的暗示下,為了獲得家長的認可,會讓孩子慢慢形成不敢反抗的軟弱性格。顯而易見,這兩種性格塑造都不是家長想要看到的。

孩子玩具被搶只會哭?聰明媽媽善用4c法則,教娃主動化解衝突

第二、威逼利誘型家長

有些家長會通過語言向孩子施加壓力。比如這樣與孩子交流:如果你不借給他玩,他就會不喜歡你了。而在這樣的負面暗示下,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害怕正常的社交,認為社交不會帶來任何好處,只會讓自己一直失去心愛之物。可如果家長經常用"媽媽再給你買一個"的許諾,來讓孩子將玩具分享給別的小朋友的話,久而久之只會讓孩子在心底認為放棄爭搶玩具是一種能讓自己獲得更多新奇玩具的一種有效途徑,這與家長想要解決問題的初衷背道而馳。

孩子玩具被搶只會哭?聰明媽媽善用4c法則,教娃主動化解衝突

第三、參與型家長

有一些家長不僅不能幫著解決問題,反而還會讓衝突升級演變成為令人氣憤的暴力事件。曾經就有朋友給我分享過這麼一則視頻,視頻裡的母親為了替自己的孩子出氣,抬手就是一耳光。當工作人員趕來調解時,她感覺還是不解氣,又狠狠地打了對面小朋友一巴掌。或許我們可以說她護女心切,但這樣直白的暴力行為難道就能給自己的孩子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嗎?

孩子玩具被搶只會哭?聰明媽媽善用4c法則,教娃主動化解衝突

所以說,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快地學會分享,聰明的媽媽最好善用4c法則,教娃主動化解衝突。

著名的親子教育作家羅娜·雷納認為4C法則是以尊重為基礎,管教為核心的一個溝通方式。4C法則的合理運用能夠更好地幫助家長解決孩子之間爆發的爭搶衝突。

4C法則的構成

1)有效的共情式溝通

以玩具爭搶這件事情為例,在事情發生之後,我曾經這樣與外甥溝通:"之所以會哭,是因為弟弟搶了你的玩具是嗎?"聽到這話,外甥輕輕地點了一下頭,表示贊同。

而在這個時候,我們其實也會發現孩子已經能夠以一個比較平靜的狀態來與大人進行溝通。但這裡要注意自己的語調是否輕柔,面部表情是否鬆弛。放鬆的姿態更容易讓孩子放下心中的戒備,起到更為顯著的安撫效果。

孩子玩具被搶只會哭?聰明媽媽善用4c法則,教娃主動化解衝突

2)可操作的積極選擇

我是這樣與外甥進行溝通的:"那麼現在的你是否需要我的幫助"?而我也會根據他的回答給出具體的操作方案。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沒有被大人所忽略的。

這恰恰能夠加強他對此次衝突的掌控力,同時慢慢轉移他的情緒方向,讓他儘快從委屈的情緒狀態中擺脫出來,這有利於下一步的操作。

3)辯證性的結果表達

還是以爭搶玩具這件事情為例,家長可以事先制定好必須遵守的規則,要提前告訴孩子,在經過別人的同意之後才能夠動別人的東西,但同時分享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仔細分析此次衝突中孩子的行為表現。我們能夠發現兩個人的行為都存在某些缺陷,有待改進。二寶確實維護了自己的分享權,但採取的爭奪方式並不妥當。

而小外甥行為的不合理之處在於未經他人同意就隨意拿取,明確指出缺陷,才能夠讓孩子真正地認識到問題所在。

孩子玩具被搶只會哭?聰明媽媽善用4c法則,教娃主動化解衝突

4)親密的順勢連接

完成上面的三個步驟之後,我繼續與外甥這樣交流:"你可以問問弟弟,能不能把小火車借你玩一會。"而二寶在經過短暫的思考之後主動分享了自己的玩具。

直到這裡,這場衝突才算是被完美地化解,兩個孩子和好如初,這才是廣大家長想要看到的溫馨場面。

或許有些家長認為操練這四個步驟會顯得有些繁瑣,並且大多數的孩子在面對衝突時,大概率的還是會選擇哭鬧,大喊大叫等攻擊性行為,因此也就需要我們去教會孩子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

孩子玩具被搶只會哭?聰明媽媽善用4c法則,教娃主動化解衝突

而我將這些方法總結成了這麼一句話:

"我覺得……,因為你做了……,請你做……"

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1,先進行示範,讓孩子學著表達對於某個行為的真實感受

就比如說當孩子面對自己的玩具被爭搶時,可以這麼說:我現在覺得非常不開心。

2,幫助孩子講清楚觸發不良情緒的關鍵細節

放入玩具爭搶這個情境中,可以嘗試這樣表達:因為你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拿了我的玩具​。

3,幫助孩子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訴求

這裡要注意善用禮貌用語,比如可以這樣表述:請你在取得我的同意之後,再去擺弄玩具吧。

孩子玩具被搶只會哭?聰明媽媽善用4c法則,教娃主動化解衝突

寫到最後

羅娜·雷納曾說,不管你如何回應孩子,你都是孩子學習的行為榜樣—好榜樣或者壞榜樣。

相信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值得孩子學習的好榜樣,因此,還是希望各位家長可以將今天所分享的這些技巧好好運用起來,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我是@薔薇媽媽,兩個寶貝的媽媽,善於記錄和反思生活中的育兒經歷,分享實用的乾貨助力你科學育兒,另外配圖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我刪除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