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掩盖事实粉饰太平的画,居然还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千古名作

上回介绍了唐朝山水画家李思训,可在画史上,他很少单独出现,一般是和儿子组合出道,父子CP——李思训是“大李将军”,他儿子李昭道被称为“小李将军”。

李昭道字希俊,生于公元675年。

这时候唐朝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李昭道作为皇室宗亲,一出生就衣食无忧,倍享荣华。

但这时的唐高宗李治的风眩症更厉害了,他已有了将ZQ交给皇后武则天代管的念头。


这幅掩盖事实粉饰太平的画,居然还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千古名作

电视剧中的李治与武则天

这对于李氏宗族来说,无异于埋下了一颗地雷。

683年,李治驾崩,遗诏让太子李显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武则天决定。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大肆翦除李氏宗室,导致了诸王之乱。

李思训一家虽然没有参与“叛乱”,但毕竟是李氏族人,难免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疑。

因此在武则天称帝后,清洗李氏宗族之时,李思训急流勇退,弃官隐居,专心绘画。

李昭道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继承了家学渊源,潜心学画,终成一代大家。

《宣和画谱》说李昭道:“智思笔力,视思训为未及,然亦翩翩佳公子也。能不堕于裘马筦弦之习而戏弄翰墨,为一时妙手,顾不伟欤!”

这么一位“翩翩佳公子”,青少年期间都是在ZZ高压中度过,所以哪怕是画画,都小心翼翼,不忘为上位者涂脂抹粉。

这一点,在他的名作《明皇幸蜀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就可以看出来。


这幅掩盖事实粉饰太平的画,居然还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千古名作

《明皇幸蜀图》

所谓幸,就是指君王驾临某地,皇帝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感到幸福。

可实际上,这幅画的背景是安史之乱唐明皇带着一群人逃到巴蜀之地避难。

但李昭道不敢这么画啊!

所以,在《明皇幸蜀图》中,我们看到的是画上人物个个衣冠楚楚,置身于青山绿水之中“游春”似的,巧妙地回避了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逃亡的史实,可谓用心良苦。

哪怕到了现在我们欣赏这幅画,也没把它当做记录史实的作品,而是把它当做山水画来看。

从《明皇幸蜀图》上可以看到:山石树木人物鞍马都是用线描勾勒而成,在勾线造型的基础上,采用了装饰化的青绿赋彩方式。

这些青绿色彩多为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质地沉着厚重,显得古朴厚重,与画中人物的朱红、储石、胭脂等暖色形成对比,呈现出一派富丽气象。乍看之下,仿佛就是一片岁月静好,出门踏青的游乐情形。

只有在画面中间,一个山谷之中,画家才隐晦的描绘出“逃难”的样子:官员顾不上礼仪,随地而坐,还露出两条粗腿;随从们忙着给牲畜背上加固行李;一头驴子甚至就在地上四脚朝天,不知道是打滚还是累毙了……


这幅掩盖事实粉饰太平的画,居然还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千古名作

《明皇幸蜀图》局部1

再看看画面右下方,身着红袍、骑三鬃马唐玄宗正要过桥,但他的马却踌躇不前。《画史清裁》说:“明皇骑三鬃照夜白马,出栈道飞仙岭下,乍见小桥,马惊不进。”


这幅掩盖事实粉饰太平的画,居然还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千古名作

《明皇幸蜀图》局部2

隔远看,蜀地的山巨大高耸,几乎把画面都占满了,相比之下,人物显得十分渺小,而且画山的线条挺直峻、重重叠叠,更给人以压迫之感。

而且,山石也不是一律直立向上,有欹有斜,罅隙之间还有云雾弥漫——你把它放到《西游记》里当做妖怪的巢穴也毫不违和啊!


这幅掩盖事实粉饰太平的画,居然还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千古名作

《明皇幸蜀图》局部3

我们可以对照《春山行旅图》来看一下。


这幅掩盖事实粉饰太平的画,居然还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千古名作

《春山行旅图》

《春山行旅图》据称也是李昭道的作品,同样是一群人在群山间行进,里面很多人物动态造型还和《明皇幸蜀图》一模一样,但《春山行旅图》就显得疏朗很多,也没有那种让人心悸的压迫感。

一笑再给大家看一幅明代画家仇英画的《仿明皇幸蜀图轴》,那种压迫感是不是更少了?


这幅掩盖事实粉饰太平的画,居然还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千古名作

《仿明皇幸蜀图轴》

——这可能就是艺术家也不能完全控制自己作品的具体表现吧。

南宋诗人刘克庄还为《明皇幸蜀图》写了一首诗:

狼烟起幽蓟,鸟道幸岷峨。

穆满尚八骏,隆基惟一骡。

失守文皇业,来听望帝声。

向令曲江在,吾岂有兹行。

——老刘你要不要这么直白啊?要知道你在的时代金国是压着南宋在地上摩擦啊,二哥别说大哥好吗?

《历代名画记》中说“山水之变,始于吴(吴道子),成于二李(李思训、李昭道)。”

自唐以后,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冷谦、仇英等人无一不受到李氏父子画风的影响。

李昭道继承父业,在设色用笔上又做出了新变化,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

他不但擅画山水,还能画鸟兽、楼台、人物,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昭道还首创海景画,代表作有《海岸图》、《海天落照图》等,可惜都没能留存下来。

本文是《趣谈中国汉字/书法史》姊妹篇,《笑画中国美术史》(暂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钟,收获受用一生的知识,你值得拥有!加关注看之前文章,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

这幅掩盖事实粉饰太平的画,居然还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千古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