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究竟何意?古人的經驗之談

說起我國的傳統文化,猶如一座金碧輝煌的殿堂,一邊是國學經典的諄諄善誘,另一邊是詩詞歌賦的妙語連珠。時光荏苒,歲月如歌,不管歷史如何變遷更迭,總有一種傳統文化能讓我們感同身受,品讀之餘依然能手不釋卷。

而談論起俗語文化,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比如我們經常說的“八九不離十”、“老牛吃嫩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等等,都屬於俗語的範疇。俗語,又稱為老話或者民間諺語,是老一輩人長期生活經驗的積累,凝結成一句智慧的言語,雖然俗語表面意思看起來簡陋,甚至有些粗糙,但是背後所蘊含的道理和智慧,是非常深刻的。

俗語文化流傳了千百年,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即便是如今的我們,依然能從俗語中學到很多知識,增長很多見識。比如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裡面就有很多深層次的含義,那麼這句俗語要表達什麼意思,我們看後又能得到什麼啟示呢?

眾所周知,萬事萬物都分為陰陽兩種屬性,而人在性別上,也有男女之分,男女不僅僅體現在外表的差異上,也有很多是性格上的區別。古人是非常善於觀察的,他們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總結,發現有時候男人也有女人的性格,女人有時候也十分的“女漢子”,這便是這句俗語創立的初衷。

一、男無性如鐵

我們首先來看俗語的上半句“男無性如鐵”,這裡的“性”指的是一個人的性格,而這裡的“鐵”其實是相對“鋼”而言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子女,通常都會“恨鐵不成鋼”,古人也曾“千錘百煉”才能打造一口好鋼。

比如宋代的賀鑄在《冬夜寓直》中說“壯毛抽寸霜,烈膽磨尺鋼”,陸游在《道室秋夜》也曾提到“眼力新生犢,心源百鏈”。鋼,代表著堅韌,擁有著堅強不屈的品格,而且不容易被腐蝕。鐵就不一樣了,如果長時間放置在一邊,鐵的表面就會慢慢氧化,最後就會成為一堆廢鐵,再沒有利用的價值。

所以“男無性如鐵”的意思是說,一個男人要始終保持自己獨立的性格,要像鋼一樣堅韌,同時要志存高遠,性格獨立,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打出一片新天地。如果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人生也不會有什麼起色,自然被人指責為鐵一樣的性格了。

二、女無性如麻

我們再來看俗語的下半句“女無性如麻”,古代是一個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社會,通常男人在外打拼,女人一般都在家相夫教子,做好賢內助的工作。而男人娶女人,通常也是看著外表,觀察其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講,那就是看她是不是過日子的人。

這裡的“麻”指的是麻糖,麻糖第一次吃到嘴裡很香甜可口,但是時間久了非常的粘牙,這當然是一種很不好的體驗。有很多女人一開始惹人喜愛,感覺很聽話乖巧,但是如果長時間相處下來,就會讓人感覺到十分的粘人,甚至影響了對方的工作,讓人非常厭煩,正如麻糖初次入口香甜,最後十分粘牙一樣。

這句俗語說的是女人要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不要太依附於別人。誰說女子不如男,古代的花木蘭替父從軍是何等的勇敢和淳樸、樊梨花與薛丁山平定西北邊亂,縱橫沙場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還有穆桂英掛帥、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秦良玉保家衛國的英雄事蹟等等。

男人要像鋼一樣,學會自力更生,闖出一片天地,女人也不要只注重外貌美,而忽略了內在德行的修養。就像麻糖一樣,僅僅停留在入口的甜美,但卻不能讓人細細品味。

其實這句俗語,就是告訴我們,其實不論男人還是女人,都要擁有自己的個性,一個有個性和有原則的人,別人才會欣賞你,從而會有更多成功的可能性。不要被生活磨平了稜角,人云亦云地做事,失去了自我是很可憐的。

各位看官,你對“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這句俗語是如何看待的?歡迎在下方寫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我們一起交流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