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綜合知識:效度的類型知多少?

效度的類型知多少?

考察效度的方法很多,根據其側重的問題不同,可將測驗的效度分為三類,即內容效度、構想效度、實證效度。

1.內容效度

內容效度指測驗題目對有關內容或行為範圍取樣的適當性,也就是測驗所選的項目是否符合所要測量的東西,其代表性是否適當。要編制內容效度高的測驗,必須注意兩點。

第一,要有一個定義完好的內容範圍,即對測量目標應有一明確的界定。對學績測驗而言,它所要測量的是學生能力的形成狀況,而能力是概括化和系統化了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在編制學績測驗時,應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對能力結構中的知識因素和技能因素進行綜合測量。

第二,測題對所界定的內容範圍應是代表性取樣。也就是說,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重要性來選擇題目,而非隨機取樣,以便使選出的題目能包含所測內容範圍的主要方面,並使各方面題目比例適當。學績測驗尤其強調取樣的適當性。但是有的教師編制測驗的隨意性很大,不注意取樣的策略,他們或者對什麼感興趣就出什麼題,或者覺得怎麼方便就怎麼出題,或者為難倒學生而出一些偏題、怪題。這樣編出來的測驗內容缺乏代表性,其內容效度必然很低。

2.構想效度

構想效度指測驗對某種理論的符合程度,其目的在於用心理學的理論觀點對測驗的結果加以解釋及探討。當測驗的目的是用來測量能力、創造力、人格等抽象而帶有假定性的特質或結構時,我們就應重點考慮測驗的構想效度。

要建立具有構想效度的測驗,必須先從某一理論出發,導出與這一理論構想有關的基本假設;據此設計和編制測驗;然後由果溯因,審查測驗結果是否符合心理學的理論見解。例如,能力的類化經驗說認為能力是一種概括化與系統化了的知識和技能,根據這一理論,可以提出下面三項假設:(1)能力隨學習的進程(年級)而增長;(2) 能力不由年齡決定;(3)能力和學習成績密切相關。如果我們據此編制學績測驗,並對測驗結果分析後發現,測驗分數隨年級的上升而提高,同一年級不同年齡的學生無顯著差異,測驗得分高的學生平時學習成績好,那麼我們就可以說該學績測驗具有良好的構想效度。

3.實證效度

實證效度又稱效標關聯效度,指測驗對處於特定情境中的個體行為進行預測的有效程度。一個測驗預測得越準確,就越有效。其中被預測的行為是檢驗效度的標準,簡稱效標。

根據效標資料蒐集的時間,實證效度可分為同時效度和預測效度。前者與用來診斷現狀的測驗有關,後者與預測將來結果的測驗有關。例如,用大學人學考試來預測學生進人大學的學習成績,用職業測驗來預測個體在一定工作崗位的工作能力等。檢驗測驗的實證效度,最主要的難點在於找到合適的效標。因為有些效標無意義,有些效標有種種缺點。好的效標應該是有效的、可靠的、客觀的。實證效度一般可通過考察測驗分數與效標的關係來確定。常用的方法是求兩者之間的相關係數。相關係數高,說明該測驗實證效度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