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初級教學的四個基本準則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鋼琴初級教學關係到琴童的整個成長曆程,看似簡單的第一關其實需要注意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如果不慎疏忽了某一方面的問題,則有可能給後繼的學習帶來很大的“災害”。如果鋼琴教師能密切注意以下初級教學中的基本準則,即可使孩子少走或不走彎路。 

01

姿勢

  

 正確的坐姿直接影響到鋼琴演奏的音色、力度、速度,所以,從學琴第一天開始,老師就應強調正確的姿勢。

 1、距離適中。首先要調整琴凳與鋼琴之間的距離,同時,琴凳只坐1/3―1/2,不可坐滿凳子,膝蓋不超過鍵盤下方琴的前沿,使雙手能自由地在胸前自由運動(包括雙手交叉演奏),上半身可略往前傾。

 2、高度適中。調整好琴凳的高度,使肘部高度略高於手腕和鍵面。幼兒高度不足,還應該在其腳下加上小板凳(帶有踏板的腳凳更佳)。

 3、身體的中點(鼻子)對準小字組e和小字組f中間的位置(中央C偏右)。

 4、腰背正直,挺而不僵,松而不垮,猶如隊列操練中“稍息”的狀態。彎腰駝背是由於人的惰性引起的狀態,因為鬆懈的狀態會令人感到舒服,但腰是彈奏中的發力點和支持點,須保持積極的狀態。肩膀放鬆,不可“端肩”,手臂、手腕在發力之後也應迅速回到自然放鬆狀態,端肩、手臂手腕僵硬也是許多習琴者的常見毛病。

02

手型

  

 正確的手型是處於完全自然狀態下的手型,切不可片面強調手型,而使學生的整隻手都處於緊張狀態。有些教師片面強調掌指關節凸起,而導致手腕、手臂僵化。有些教師甚至還特別強調拇指第二關節的突出,導致拇指的靈活性受到極大影響。

 手型的問題,值得強調的是手指第一關節必須牢牢站穩,不可凹陷。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密切關注且極為重要的問題。由於第一關節要承受整隻手的重量,而孩子的第一關節還較為柔弱,這個問題幾乎出現在每一個琴童身上。手指第一關節猶如汽車輪胎,如果輪胎洩氣則嚴重影響安全。第一關節又好比芭蕾舞演員的足尖功夫,如果足尖立不起來,一切動作都無法完成。手指凹陷嚴重影響到觸鍵的音色、力度和速度這三大技術指標,因此,教師和學生家長應提前予以提醒,並時刻不斷地重複強調。為了讓幼童站穩手指第一關節,在初學階段(開始二三年)讓孩子們適當地收攏手型,讓手指第一關節垂直於鍵面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別是彈奏黑鍵時尤其需要注意保持手指收攏的狀態。另外,對於幼小的學生不可過分強調力度,否則他們將很難用正確的觸鍵方法去彈奏,也極易導致手指第一關節的凹陷。  

鋼琴初級教學的四個基本準則

03

讀譜

 1、眼睛多看譜,少看琴鍵

 從學琴第三週開始,鼓勵孩子始終看著琴譜。只在雙手交替或大跨度轉換手位時才看琴鍵,並很快讓眼睛回到譜子上。眼睛盯著琴鍵練琴,不利於熟悉五線譜,更不利於熟悉鍵盤。因為五線譜需要重複地“看”才能更加熟悉,使腦子在極短的瞬間作出反應,而鍵盤是靠手指去熟悉的。在較高程度的作品中,眼睛的速度永遠也比不上手指的速度。因此,要從一開始就依靠手指去找到譜子所對應的琴鍵,這對於進一步的學習將產生重要而積極的影響。

 2、眼睛“走”在手的前面

 在彈奏第一小節時,眼睛應提前看到第二小節,並在腦子裡構思如何去彈奏,這是鋼琴讀譜必備的“功能”,有利於流暢演奏。許多學生彈奏時總是斷斷續續,原因就在於讀譜沒有提前看,或因為速度太快而來不及提前看下一節。因此,在初學時,學生家長應花一些時間給孩子指譜,並注意控制好提前量。特別是在彈奏長音時,在該音符下鍵之後,眼睛立即看到後面的音符。另外,在伴奏中的分解和絃音型應該同時看到一整個和絃,而旋律部分應提取出來視唱。這對於樂感較弱的孩子尤其重要,就像讀書一樣,如果看一個字讀一個字則很難理解整個句子的內容。  

 3、避免依賴指法“認譜”

 許多初級教程都標上了太多的指法,初學者往往依賴指法去找到相應的琴鍵,然後以此來判斷音高,這是極其危險的辦法。這會使教師和家長造成錯覺,誤以為孩子已經熟悉五線譜,在一兩年之後才發現他們不會識譜時,問題已經變得嚴重,教學進度受到很大影響。最好的辦法是,在初學新曲子的第一節,把稿子放大一倍複印,然後把不必要的指法塗掉(如順指彈的音符)。放大譜子的優點還在於孩子們能更確切地看清楚每個音的高低。因為幼兒的眼睛難以專注地去看過於細小的譜子,而普通的譜面對於他們來說都顯得太小,音高成了一個模糊的概念。

04

觸鍵方法

 觸鍵是音樂表現的基本手段,從每個琴童習琴的第一節課開始,甚至每位鋼琴演奏家,一生都在研究觸鍵方法。可以說,鋼琴技術的核心就是觸鍵技術,觸鍵方法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音色、速度、力度等諸多重要指標,從而影響音樂的表現。在初級階段(尤其是第一年),琴童如果接受了錯誤的觸鍵方法,對日後的學習將產生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需要花很多時間才可能糾正。文化學科的錯誤概念也許只要一句話就可以糾正過來,但技能學科中,動作習慣的糾正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生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一個錯誤的動作,需要3―5次完全正確的訓練才有可能得以糾正。可見,錯誤的動作記憶是極為頑固的,它將根深蒂固地存在於演奏者的大腦深層,成為一種無意識狀態,需要下意識地花費大量精力才能得以糾正,而且即便糾正過來,錯誤的動作仍有可能不斷地反覆出現,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反覆強調、鞏固才能徹底糾正。因此,一個琴童的初學階段,最為關鍵的問題就是對觸鍵方法應正確把握,將其視為是衡量一名鋼琴教師專業水準高低的最重要的指標。

 琴童的數量逐漸增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然而我國的業餘鋼琴教學中,傳播錯誤觸鍵方法的教師就佔90%,這樣的問題令人擔憂。在此,筆者呼籲業餘鋼琴教師應多加強自身學習,珍惜一切學習機會,比如多聽一些鋼琴大師班的講座、音像資料、有關觸鍵技術教學方法的論著等。這些對教師的自我認識和掌握正確的觸鍵方法都有很大益處,也可以使學生少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